孙中山小女儿晚年穷困潦倒,拒绝蒋介石帮助,致信邓公:恳请帮助

墨色流年浅唱 2024-12-22 09:47:33

孙中山先生的小女儿孙婉,自幼没能感受到父爱的温暖,却在父亲弥留之际,错过了最后一面。

孙婉婚后不久,丈夫和儿子先后去世,留下她和女儿相依为命。困顿之中,昔日敌对的蒋介石伸出援手,却遭到拒绝。

孙婉决定给邓公写信,祈求党的帮助。悲欢离合,尘封往事,一封书信,能否带来转机?

童年无欢

孙婉作为孙中山先生和他的第一任妻子卢慕贞的小女儿,从小却没能感受到父亲的爱。

孙中山为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而奔走呼号。在为国奋斗的同时,他却很少能抽出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小女儿。孙婉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母亲卢慕贞和伯父孙眉的照料下度过的。直到12岁那年,孙婉才有幸见到了父亲两次。

虽然卢慕贞常常跟孙婉讲述父亲的事迹,试图让女儿理解父亲的不易,但年幼的孙婉仍然难以接受父亲的缺席。她渴望父爱,却只能通过母亲的讲述和报纸上的报道来了解这个伟大而又陌生的父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孙婉开始学会看报纸,了解时事。她发现,报纸上经常出现父亲的名字,有时还伴随着通缉令。这让小女孩感到困惑不已,父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总是不在自己身边?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在大家以为他终于可以安心享受天伦之乐时,孙中山却因革命形势所迫,在短短两个月后就辞去了总统职务。此后,他更加忙碌,很少有机会与家人团聚。

孙婉的哥哥孙科深知妹妹从小缺失父爱,对她格外疼爱。当他获准以"勋人子弟"的身份前往美国留学时,也为妹妹争取到了同行的机会。兄妹俩满怀憧憬地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求学之路。

然而,留学生活并非想象中那般美好。孙科忙于学业和课外活动,难以分身照料妹妹。得知此事的孙中山,连忙托请当时在美国筹备资金的黄兴,派人去照顾远在他乡的女儿。

黄兴思虑再三,决定派王伯秋前去执行这个任务。殊不知,这一安排竟在无意中播下了孙婉悲喜交加的人生际遇的种子。

王伯秋无微不至地照料着孙婉的生活起居,接送她上学放学,在雨天为她撑伞遮挡。渐渐地,孙婉对这位体贴入微的长辈产生了朦胧的情愫。

风云突变,黄兴察觉了二人的异常,急忙写信禀报孙中山。当孙中山得知女儿看中的人是已有家室的王伯秋时,勃然大怒,坚决反对这段感情。

父亲的强硬态度,让孙婉倍感委屈。她不理解,为什么父亲总是不在身边,却要干涉自己的感情生活。多年缺失父爱的孙婉,心中对父亲积累了太多的失望和怨怼。

不顾父命私定终身

当孙中山从黄兴的来信中得知女儿与王伯秋的关系时,他勃然大怒。作为一名革命者,孙中山坚信婚姻应建立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但王伯秋已有家室,这段感情在他看来是不道德的。

孙婉不顾父命,与王伯秋私定终身。这个决定,彻底撕裂了本就脆弱的父女关系。

孙婉与王伯秋回国后,生下了一子一女。但婚姻的甜蜜还未持续多久,现实的残酷就无情地击碎了这个爱情的泡影。孙中山对女儿的"叛逆"耿耿于怀,处处打压王伯秋,致使他在事业上屡屡受挫。

王伯秋渐渐感到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他对孙婉的爱,也在现实的磨难中渐渐消磨殆尽。最终,这对曾经海誓山盟的恋人,还是走到了离婚的地步。孩子的抚养权归王伯秋所有,孙婉则不得不独自承受生离死别的痛苦。

离婚后的孙婉,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她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的困顿和孩子的思念,内心的伤痛和苦楚无处诉说。然而,生活还要继续。为了摆脱痛苦的回忆,孙婉决定暂时远离是非之地,前往澳门照顾年迈的母亲卢慕贞。

情定戴公

在澳门照料母亲卢慕贞的日子里,孙婉的心境渐渐平复。哥哥孙科见妹妹从上段失败的婚姻中走出,欣慰之余,便萌生了为她再觅佳偶的念头。

孙科在好友戴恩赛身上,看到了妹妹理想伴侣的影子。戴恩赛不仅才华出众,而且为人谦和有礼,处事稳重。孙科决定牵线搭桥,让妹妹与戴恩赛相识。

初次见面,戴恩赛彬彬有礼的举止和渊博的学识就给孙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戴恩赛也被孙婉的温婉大方所吸引。两人在交谈中惺惺相惜,情愫在不知不觉中滋长。

1921年,在获得母亲卢慕贞的同意后,孙婉与戴恩赛开始商讨婚礼的各项事宜。然而,孙婉心中仍然记恨父亲孙中山曾经无情地破坏了她的婚姻。她特意写了一封信给孙中山,信中说道:“我马上就要结婚了,但我并不希望您出现在我的婚礼上……”

孙中山在读完女儿的来信后,沉默了许久,长叹一口气。他明白女儿此时对自己仍存怨恨,但却不知如何化解父女之间的隔阂。宋庆龄见此情景,心生怜悯,试图缓和父女关系。她在孙婉婚前写信祝贺,并寄去了4000元作为嫁妆。然而,孙婉并未接受这份礼金,而是将信件和钱一并交给了母亲卢慕贞,坚决表示不会接受父亲的一分钱。

尽管孙中山未能出席女儿的婚礼,但在婚礼当天,他特意邀请了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到家中共进晚餐。宴席上,孙中山解释道:“今天请大家来吃便饭,是因为今天是小女的大婚之日,事先不告知是怕大家带着礼物来……”在场的工作人员除了向孙中山表示祝贺外,对他的为人处世也多了几分敬佩。

婚后的孙婉与戴恩赛生活幸福美满,常常自驾前往广州等地度蜜月,享受甜蜜的时光。1921年,孙婉诞下了与戴恩赛的第一个女儿,孙中山当时正领导桂林北伐,希望此次行动能取得成功,便以“戴成功”命名女儿。两年后的夏天,孙婉在香港又生下一子,孙中山深思熟虑后,为儿子取名“戴永丰”,以纪念永丰舰的英勇事迹。

无声思念

1925年,孙中山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长期住院期间,女婿戴恩赛悉心照料。临终前,孙中山紧握戴恩赛的手,反复念叨着“婉儿……婉儿……”,令戴恩赛深感痛惜。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于北京逝世,享年59岁。他临终前将一张照片托付宋庆龄,嘱咐她一定要将照片送给孙婉留念。孙婉收到照片后,始终珍藏在心,默默思念父亲。

1929年,戴恩赛被任命为国民政府驻巴西公使,孙婉随夫前往巴西,孩子们则托付给母亲卢慕贞。四年后,夫妻二人回国,却不幸遇上日寇入侵,广东沦陷,戴恩赛的工作被迫停止,家庭陷入困境。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生活才有所改善。广州解放后,孙婉夫妻携女儿移居澳门,儿子戴永丰留在广州工作。不幸的是,戴永丰在岭南大学宿舍突然发病去世,令家庭雪上加霜。戴恩赛因打击过大,病倒不起,1955年去世。此后,孙婉与女儿戴成功相依为命,生活愈加艰难,为维持生计,她不得不变卖收藏的古董珍玩,仅能勉强度日。

求助邓公

蒋介石得知孙婉的困境,派人邀请她移居台湾,但被孙婉拒绝。无奈之下,孙婉决定向共产党寻求帮助,指示女儿戴成功写信给邓公。邓公接到求助后,指示新华社澳门分社给予接济,孙婉母女的生活因此逐渐好转。

孙婉虽然晚年鲜少提及自己是孙中山的后人,但内心深处对父亲的思念从未减退。戴恩赛曾告诉她,孙中山深爱着她,只因革命事业繁忙,未能给予足够关怀。孙婉后来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遗憾的是,父亲已不在人世。

1971年,75岁的孙婉在看电视时不慎从沙发跌落,家人急忙将她扶起,见她无大碍便未送医。然而,次日她感到身体不适,最终在家人和多位国家领导的劝说下,住进了镜湖医院,病情得以控制。1979年,孙婉在医院病逝,享年83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