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八爷党究竟是如何“起家”的,才明白太子胤礽二次被废的真相

卿心君悦 2024-08-06 12:03:13

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一个极易被人忽略的谜团——

太子胤礽复立时期,在诸皇子围绕《百官行述》展开的较量中,为何任伯安手里握着的《百官行述》,偏偏就藏在老八门人所开的当铺,难道老八事先就没有丝毫察觉?

又为何八爷党早就知道任伯安手里有《百官行述》,却没有据为己用?是八爷党觉得《百官行述》的实际用处不大,还是说八爷党另有打算?

同时,事关《百官行述》这样敏感的东西,太子的心腹司马尚和黄体仁,又是如何得知其存在的呢?

难道真如司马尚和黄体仁所说的那样,是任伯安对老八在“刑部冤狱”一案中的做法不满,见太子复立,于是有了投靠太子的心,这才主动联系了司马尚和黄体仁,想要用《百官行述》来改换门庭?

还是说,在这其中其实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算计?

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隐藏在这一谜团背后的真相!

惊现:《百官行述》

康熙利用“竞选太子”来算计老八的局,最终以佟国维提前退休,老八失去竞选资格而平稳落地。

事后,康熙为了不引发朝野动荡,更为了不留下“不教而诛”的骂名,又重新复立了废太子胤礽。

可出人意料的是,太子刚一复立,康熙就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南巡。

康熙前脚刚走,监国的太子和八爷党就开始了暗中的争斗——八爷党不满于废太子的复立,而太子更不满于八爷党在“竞选太子”一事中的所作所为。

原本在这场争斗中,作为监国的太子,是有机会把对方一部分人撤职,换上自己的人。

可奈何在老四、老十三和王掞的强行干预下,太子不得不放弃这种打压异己的方式。

就当太子不知如何处理阳奉阴违的八爷党,才能重新树立权威之际,在“刑部冤狱”一案中被免职的两位心腹——司马尚和黄体仁出现了。

双方一见面,一番极其肉麻的问候过后,太子立即向这两位心腹,倾述了心中的愁苦:

“眼下我虽然是复了位,可是干起事来比过去更难了!像你们这样的人呐,都免职的免职,调任的调任,每天在毓庆宫呀,一眼望去都是老八的人呐,空虚太子还怎么做呀?”

听到太子的抱怨,原刑部侍郎黄体仁,却没有顺着话势出谋划策,反倒另起了一个话题:

“奴才们绕道去了一趟江夏镇。”

听黄体仁将话题转到了八竿子打不着的“江夏镇”,太子诧异地问去那里干什么。对此,黄体仁与司马尚相视一笑,又卖关子地说道:

“奴才们去是见一个人,任伯安。”

太子听后,脸上迷惑不解的神色更重,而黄体仁不慌不忙地继续说道:

“太子爷知道,任伯安是九爷的门人,八爷党的‘财神’,去年刑部案发时,八爷为了扳倒太子爷,把他给卖了,现如今他自己免了官不说,弟弟被砍了头,内弟还关在刑部大牢里。”

见突然前来的黄体仁不为他解忧,反倒围绕着一个不足轻重的小人物喋喋不休,尤其是还提到了不久之前的那场“刑部冤狱”,太子的脸上露出了不悦。

见此,黄体仁也止住了大卖关子的势头,道出了他提及任伯安的用意:

“太子爷,这个人有大用,任伯安在吏部做主事的时候,偷偷地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于今对太子爷大有用处……他利用自己在吏部管理百官档案的机会,广布耳目,把三百多名官儿的隐事,都记录下来了,编了一本册子叫做《百官行述》。”

到此,第一个问题出现了——

任伯安握有《百官行述》这样私密的事,黄体仁和司马尚是如何得知的?

要知道这等一旦曝光就要掉脑袋的事儿,任伯安想捂都来不及,又岂会满世界的嚷嚷?

而若是按黄体仁和司马尚后续的说法,以及他俩转述任伯安所提的那些条件来看:

似乎是对八爷党寒心的任伯安,主动联系的黄体仁和司马尚,希望用《百官行述》来搭上太子这条线,以便能官复原职的同时,救下他那被关在大牢里的小舅子刘八女。

可问题是,在不清楚太子的心思之前,任伯安真敢主动联系太子,说他的手里有《百官行述》吗?

要知道,任伯安的这一步踏了出去,也就意味着他跟八爷党彻底决裂了,一旦他没有及时得到太子的积极回应,到时他又该如何应对八爷党的报复呢?

因此,在这里面一定暗藏着什么故事。

诡异:老八的态度

得知任伯安手中竟有《百官行述》这样的大杀器,正愁不知如何重树权威的太子,立马就看到了凭此要挟百官的机会。

可随后,太子就被任伯安所提的两个要求难住了。

对于任伯安想官复原职一事,太子倒不觉得有多棘手,真正棘手的是任伯安想救出因“刑部冤狱”一案,被关在大牢里的刘八女。

要知道“刑部冤狱”是由康熙亲自结案的,在这种情况下,刚复立的太子又岂敢踏入这个雷区?

就在太子左右为难之际,黄体仁和司马尚提了一个建议——

让太子安排老十三胤祥去秘密处死郑春华,随后再以此来要挟主管刑部的老十三放掉刘八女。

太子稍一迟疑就采纳了这个建议。

由此,太子二次被废的大戏,逐渐拉开了帷幕。

老十三接到太子要求他处死郑春华的密令后,当即就去找老四胤禛和邬思道商讨对策。出于种种考虑,老十三最终决定“反其道而行”——背着太子,用“假死”的方式救下郑春华。

不知内情的太子得知郑春华暴毙,立马翻脸以此要挟老十三放掉刘八女。

然而,太子却不知道,看似是老十三中了他的圈套,可实际上却是他进了老十三和老四的局。

当时,老十三得知了太子的真实目的,是要拿刘八女来换任伯安手里的《百官行述》,便又去四爷府找老四密谈,由此借势布下了一个“放虎归山”的局——老十三假意放掉刘八女,私底下再安排年羹尧前去缉拿,顺带取回《百官行述》。

就在这个过程中,暗中授意年羹尧火烧江夏镇的老四,不仅收获了任伯安藏匿《百官行述》的当票,还意外收获了一封太子跟任伯安洽谈交易的密信。

年羹尧火烧江夏镇的消息传到京城,得知此事的老九,严重怀疑这是监国的太子所为,并对由此所损失的几百万两白银忿忿不平。

然而老八对损失的银两却没有多少在意,反倒说了一句匪夷所思的话:

“几百万银子都是小事,那《百官行述》绝不能落到他的手里。”

到此,问题又出现了。

通过老八的这句话,其实就可以看出:任伯安手里有《百官行述》的事,老八等人是心知肚明的。

既然,老八清楚《百官行述》这样的东西不能落入他人之手,为何事先不向任伯安索要呢?

要知道只要老八等人开口,那么以老九门人自诩,以八爷党自称的任伯安,是断不敢拒绝的。

既如此,老八为何还会默许《百官行述》放在任伯安的手中呢?

同时,在老四火烧《百官行述》时,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血洗江夏镇发生之后,老四把任伯安的当票交给了高福,让他前去取回《百官行述》,然而当铺那边却告知高福,除非任伯安亲至,否则无法取出。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老四才知道任伯安藏《百官行述》的地方,竟是老八门人所开的万永当铺。

那么,问题就又来了。

任伯安将《百官行述》藏在万永当铺的事儿,难道老八真的不知道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注意!

火烧《百官行述》的那晚,老四当众说出《百官行述》是老十三从万永当铺里查抄出来的,而坐在一旁的老八听闻此事却面无表情,既不惊讶也不恐慌。

同时,老十三去查抄万永当铺时,就有眼线第一时间去向老八汇报,一个普通的当铺,真的值得老八安排专人盯梢吗?

通过老八的表情,以及在万永当铺周围安插的眼线,其实就可以得出:任伯安将《百官行述》藏在万永当铺的事,老八早就知情。

可若是如此的话,在老八得知年羹尧血洗了江夏镇时,为何还会跟老九说,绝不能让太子得到《百官行述》呢?

通过这其中的矛盾,不难看出,在这一事件里,老八很可能在暗中谋划着什么。

真相:算计太子的局

为何太子的两位狗头军师司马尚和黄体仁,会知道任伯安的手里有《百官行述》?

又为何老八明知《百官行述》就在万永当铺,还要表现得毫不知情?

其实,这就是老八的一个局!而这个局的目的,就是要以《百官行述》来算计太子胤礽。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司马尚和黄体仁是如何得知任伯安手里有《百官行述》的?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排除了任伯安主动联系太子的可能,因此,司马尚和黄体仁能得知此事,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任伯安得到了老八的暗中授意,这才主动联系了太子的人。

但是这种可能,同样需要排除。

要知道,《百官行述》见光之日,就是任伯安被康熙追责身死之时。因此,就算老八有心让任伯安去联络太子,但任伯安也绝不会听从这般让他自寻死路的密令。

既如此,就只剩一种可能了——

那就是老八向太子党,放出了任伯安有《百官行述》的消息。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司马尚和黄体仁为何会知道《百官行述》。

而且也只有这样,任伯安才敢承认他有《百官行述》的事儿,并借机向太子提出交换条件。

否则,即便任伯安不满老八在“刑部冤狱”一案中的做法,也听闻老八在“满朝乱敲东宫鼎”中的失利,但在他没有新靠山之前,仍不敢跟八爷党撕破脸。

要知道,八爷党若想捏死他这只“小蚂蚁”,可谓是轻而易举。

而司马尚和黄体仁的突然到访,就给了他改换门庭的大好机会。

毕竟在他看来,只要能搭上太子这条线,就不怕八爷党的事后报复。而且,跟着复立的太子,应该更有前途。

老八正是清楚任伯安的这种心思,这才有了借《百官行述》算计太子的局。

只要老八将任伯安有《百官行述》的事儿,暗中泄露给太子党,到时自会有人去联系任伯安。毕竟以当时的朝局,太子很需要这件东西来辖制百官重树权威。

而等太子拿到《百官行述》来挟制百官之时,就是老八暗中引爆此事之日。

至于老八如何确定太子是否拿到了《百官行述》,就在于他早就知道《百官行述》藏在他门人所开的当铺里。

这一点,也是老八确保这个局会成功的关键。

同时,这也是老八为何会默许《百官行述》放在任伯安手里的原因。

因为《百官行述》从未脱离老八的视线。

而且放在任伯安的手里,既不耽误他借此来震慑百官,又方便他事后撇责。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八爷党之所以能在朝中一家独大,大概率凭借的就是任伯安手里的《百官行述》。

以上就是隐藏在这一事件背后的真相。

只是可惜,老四和老十三的横插一脚,让老八这个万无一失的局出现了意外。尤其是老四火烧《百官行述》的行为,更是基本宣告了这个局的失败。

可随即,老八就意识到在这其中还存在转机。

老四火烧《百官行述》之后,老九和老十四便要借机给康熙上折子,告老四“私毁罪证、居心叵测”。

对此,老八却说了一段让人难以理解的话:

“这事没这么简单,四哥敢这样做,说明他必定留有后招,你们不要轻举妄动,这件事让太子和马齐告诉皇阿玛,等我弄清楚背后的实情再说。”

注意!老八的这段话里有两个关键点!

其一,老八说他要弄清楚背后的实情。

可问题是,这件事早已一目了然。无非就是太子想要《百官行述》,却被老四截了胡。而之所以会被截胡,就是因为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时,先一步拿到了任伯安的当票!

那么老八还要弄清楚什么实情呢?

其二,老八说老四必定留有后招。

可老八是如何判定老四留有后招的呢?难道老八是从老四火烧《百官行述》的举动中,察觉到了什么吗?

其实,老八所意识到的转机,正是他认为老四必定会留的“后招”。

要知道,老九和老十四要上折子参老四,绝非气话。凭私自烧毁《百官行述》这一点,老四就很难在康熙那里过关。

而老四的“后招”是什么,也就显而易见了。

必然是能让老四自证他从未觊觎过《百官行述》,或能自证他与这件事无关的东西。而能达到这种效果的,大概率就是能证明太子跟《百官行述》有关的罪证。

老八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非要弄清背后的实情。

显然,老八的分析是准确的,老四的手里,确实握有太子跟任伯安洽谈交易的罪证。

只不过老八没有想,在他想要通过老四手里的罪证,去算计太子的时候,老四也早已布下了一个,借老八之手去扳倒太子的局。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

6 阅读:630

卿心君悦

简介:情感观察者,书评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