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位山西籍开国元勋,个个资历深厚,建国后都混到了什么级别?

历史也疯狂了 2025-04-26 20:15:51

“阎老西儿要是瞧见这份名单,怕是得从棺材里蹦出来。”1955年深秋的晋中农村,老文书戴着老花镜核对文件时突然和民兵队长说了这么句俏皮话。两人头碰头看着报纸上密密麻麻的授衔名单,手指在 “山西”两个字上敲得啪啪响。

这话倒非空穴来风。就在头年冬天,隐居山西的阎锡山听说徐向前要当元帅,托人给家乡寄了副对联: “半生征袍十年训虎,一杯汾酒千里乡音”。谁也不知道这位昔日的 “山西王”,是懊悔当年未能留住人才,还是暗叹时移世易。不过有个事实倒是清楚得很——从太行山走出来的五位山西籍开将元勋,随便哪一个拉出来都够拜将封侯的份。

徐向前元帅的威名自不必多说,单说蒋委员长恐怕肠子都要悔青。当年黄埔一期毕业照里那个沉默寡言的山西后生,愣是把 “草鞋军”带成了鄂豫皖三省的铁血雄师。太行山的老猎户们至今还流传着这么个故事:1932年红军夜袭青石桥,徐帅蹲在战壕里卷烟分给机枪手,忽然飙了句太原土话: “看你这追膛线准头,定是文水县老严家的徒弟?”战士手里的步枪差点惊掉——他确实是文水枪匠老严头偷摸教出来的徒弟。就凭这份识人断事的本事,红四方面军硬是打出了三十四个开国将军。

要说山西将星里最憋屈的,怕要数薄一波。阎锡山当年在克难坡开会,拍桌子骂部下: “你们把薄一波给我盯死!这后生要么是百年难遇的帅才,要么就是我大山西的祸害!”结果预言成真了一半。抗战时他组建的山西新军,连军装都没换就把阎老西的重镇吃下十几个,最后五十多个团全数收编八路的场面,比戏台上的《长坂坡》还热闹。可惜这样的人物到授衔时转了文职,否则以他当年比三个师长还多的人马,共和国第一任财政部长腰间的绶带怎么也该是大将的深蓝色。

不过最耐人寻味的要数程子华。当年四野南下,他的东野八纵在辽西廖耀湘兵团侧后插的那一刀,硬是让林总说了句: “这仗打得出元帅气魄。”可十年后这位和徐海东搭档过的老红军,管的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的铁锅铁锹。好在老百姓看人最实在——七十年代晋南的骡马市上,老汉们抽着旱烟掰扯: “程总社长当年来咱这收铁锅,进村先给老乡劈了三捆柴火。”

彭真同志倒是稳得很。从晋察冀的土窑洞到人大会堂,鞋底上粘的太行山泥巴始终没掉。你说怪不怪?1983年他当选人大委员长的第二天,太原柳巷的老茶馆里,跑堂的给常客多送了一碟茴香豆: “您说彭委员长打小在这条街上卖过烤馍不?”其实有没有不重要,重要的是乡亲们乐意这么传。

至于黎玉这名字,现在年轻人怕是听过的少。但中年人要是翻开《山东革命根据地史料》,准能看到个铮亮的铜牌——济南战役纪念馆里那颗打响攻城第一炮的哑弹,就是他当年下死命令要保存的证物。可惜后来全国供销社的账本子盖住了军功章,倒是他办公室里那台缴获的日式保险柜,至今还在山西老区某粮站装粮票呢。保管员总说半夜听见齿轮转动的声响,也不知是机械年久失修,还是历史在咔咔转着圈儿。

1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