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长宣誓不当“熊父母”,管家长不是家校合作的初衷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2024-09-13 09:40:45

“不管什么时候,绝不给老师甩脸子。”这句话竟然是幼儿园家长们的誓词。

综合华商报、黄河新闻网等媒体报道,9月2日,山西的一家民办幼儿园新生入学,特别针对新生家长设计了“宣誓”活动,目的是让新入园的幼儿家长理解支持教师工作,避免给老师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视频显示,几十位家长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右手放在胸口“集体宣誓”:“绝不在群里让老师喂水、换衣服;孩子玩耍磕碰了绝不生气,绝不说留疤了怎么办,脑震荡怎么办......不管什么时候,绝不给老师甩脸子,要正向沟通,老师带过的娃比我们多,相信他们是专业的;不当熊父母,从我做起.....”从视频画面来看,参与“宣誓”的家长,有幼儿父母,也有幼儿的爷爷奶奶。

全网震惊两连——

孩子入学,家长竟然需要宣誓?

宣誓内容,竟然这么简单粗暴?

视频传出后,当地教育局向媒体表示,宣誓存在不当内容,已经对涉事幼儿园进行通报批评,园长停职处理。当天,幼儿园负责人也将争议视频删除。

图源 @时间视频截图

事件从发酵到平息,也就短短三四天,但背后反映的家校关系问题,却是长久存在的。

对于宣誓活动,该幼儿园负责人表示,初衷是为了维护微信群的秩序,希望通过正面引导,帮助家长理解并尊重教师的工作,避免给老师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对此,也有网友表示理解,要求家长宣誓是“迫不得已”“有很多家长爱挑细节上的毛病,老师也真是没办法了”。

从出发点来看,该幼儿园也并非完全不能被理解。

据红星新闻报道,前几天,网上流传着一张小学家长群的聊天记录。一名家长在微信群中投诉称,孩子新学期领到的书本是破损的、开学摄影留影没有单独照片、家长咨询有关辅导一事遭班主任怠慢等等。这件事还惊动了当地派出所和教育局。根据媒体报道,当地教育局还“成立专门的小组协调和解决此事”;学校工作人员也表示,“校长和副校长已经跟那个家长谈过了,现在家长情绪安抚好了,她的孩子也正常来学校上学。”

图源:红星新闻

类似事件也不是孤例。前段时间,一位幼师在网上发布家长群群聊记录。“子涵”的家长在微信群质问老师“为什么我家子涵被咬了一个包?为什么别的孩子没被咬?”更是显得荒谬可笑。“子涵妈妈”也一度成为网络爆梗。

图源:网络

这样的家长也不在少数。老师回复消息不够及时、作业布置太少(有时候又是嫌作业太多)、合影时自家孩子没有站C位、孩子磕了碰了......一点外人看来不足道的小事,都会触碰到部分家长敏感的神经,并展开进一步解读:孩子是不是受委屈、受欺负了?老师是不是偏心了?咱家孩子是不是被针对了?

面对这些大题小做、上纲上线的质问和指责,一线老师也是苦不堪言。如果置之不理,要被认为“不闻不问,高高在上”;如果要去处理,像孩子被蚊子咬了包,老师们除了解释,又能怎么处理呢?

何况,一个班几十个孩子,从客观精力、注意力、时间来说,老师们也很难做到事事及时回应,事事让家长满意。比如布置作业这件事,有的家长嫌多,有的嫌少,老师们怎么做才是对的呢?

可能长期疲于应对此类家长,涉事幼儿园才想出“宣誓”这么个办法,来减少类似“子涵妈妈”的情况。

但不管有再多苦衷,无论是“宣誓”这个仪式本身,还是“誓词”的内容,都是十分不妥。

首先,这种“宣誓”仪式,加剧了家校之间的不对等关系。宣誓仪式是正式、庄严的,通常发生在参加某一组织或担任某一职务时,如军人入伍、医生入职等场景。一所幼儿园有什么权力要求新生家长向老师宣誓呢?良好的家校关系,是建立在平等沟通、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

其次,家长作为教育参与者的权利被弱化了。“孩子万一在幼儿园磕碰严重了,也不让说吗?”家长“宣誓”,就像是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育;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多种形式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等。《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也明确提出,“幼儿园与家长建立平等互信关系,教师及时与家长分享幼儿的成长和进步,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建议。”所以,学生家长有权充分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情绪、学业状况、行为表现和身心发展等情况,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而幼儿园通过“宣誓”让家长“无条件配合”,实际上就是对家长权利的变相剥夺。

再者,简单粗暴地将家长的诉求等同于“甩脸子”“当熊父母”,是一种转嫁、逃避责任的行为。学校有义务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的人身安全、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以及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就算是家长宣了誓,如果学生出现了上述问题,幼儿园就可以撇清责任了吗?和家长沟通学生在校的各种情况,回应家长合理诉求,也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该幼儿园却将这部分合理的沟通当成麻烦,难道不是为了减少工作量而逃避责任吗?

最后,此次事件还反映了涉事幼儿园在管理理念上有所欠缺。幼儿园的管理者不仅策划了这次荒谬的“宣誓”,还将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中,可见其教育常识已经匮乏到了何种地步。

近年来,多地教育部门都在鼓励学校和教师开展家校合作活动,比如定期组织家长会;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落实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制度;积极创新日常沟通途径,通过家庭联系册、电话、微信、网络等方式,保持学校与家庭的常态化密切联系等,为的就是充分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消除分歧、打破隔阂。但幼儿园此举显然背离了这一初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庭。学校应该摒弃“宣誓”这种错误的做法,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在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取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

反过来,家长也需要多尊重学校的管理,多理解老师的日常繁琐,毕竟,质疑和敌对一定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优方式。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