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朝叛将之子,却成清朝名将,平三藩、击败噶尔丹

纵横五千年 2024-09-05 08:41:14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年轻的康熙帝除掉鳌拜,正式亲政。虽然此时距清朝已经入关已经过去了二十五年,但天下仍不太平。不久,清朝爆发了三藩之乱,之后又与准噶尔部爆发了战争。在这个过程中,一位汉人将领的表现十分出色,堪称是清朝的名将。与此同时,此人的身世也有点“意思”。那么,这位康熙朝的名将到底是谁呢?

一、叛将之后

此人名叫孙思克,字荩臣,是辽东人,父亲孙得功原是明朝的游击将军。天启元年(1621年),王化贞被任命为辽东巡抚,驻守在广宁。当时,孙得功在王化贞的麾下任职,被王化贞视为心腹。然而,孙得功却暗中归降了后金。原来,在努尔哈赤围攻西平堡的时候,“刘渠等赴援,令得功从”。结果,刘渠战死沙场,但孙得功却投降了后金。

之后,孙得功奉努尔哈赤的命令,在回到广宁后,联络自己的党羽,在城中制造混乱。孙得功虽然没能捉住王化贞,但却让后金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了广宁。之后,孙得功先后被封为游击、三等梅勒章京、三等精奇尼哈番之职,还被编入了汉军正白旗。在孙得功叛明六年后,孙思克出生了,他是孙得功的第二子。

二、大战叛军

作为将门之子,孙思克自幼就开始接受“军事教育”的熏陶。成年后的孙思克,先是被任命为王府护卫,接着又担任牛录额真、刑部理事官、甲喇额真。直到顺治十三年(1656年),孙思克才得到了上战场的机会,他跟随洪承畴平定西南,“自湖南下贵州、云南,转战有功”。康熙二年(1663年),孙思克出任甘肃总兵,负责镇守凉州。

三藩之乱爆发后,叛军十分猖獗,战火烧到了西北,就连兰州都陷落了,特别是王辅臣的叛乱,更是让形势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孙思克率军奋战,击败并招降王辅臣麾下悍将,将巩昌府十七个州县全部收复。接着,孙思克直抵平凉,与王辅臣大战,“战南山,战城北,八战辄胜”。在西北战场上,孙思克与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并称“河西四汉将”。

三、征讨准部

此后,孙思克依然在西北地区任职,并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担任甘肃提督。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孙思克又被授予太子太保、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职。此时的孙思克想要“退休”,但康熙帝没有同意,还让他担任振武将军。因为此时的北方不太平静,康熙帝正在筹划着对准噶尔部的战争。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御驾亲征,第二次征讨准噶尔部,孙思克率军从宁夏出发,与大将军费扬古会师后,在昭莫多与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展开了一场大战。孙思克所部的表现十分出色,大破噶尔丹所部。康熙帝对孙思克的的赏赐非常丰厚,甚至包括一件四团龙补服。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孙思克病死。康熙帝下旨“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谥襄武”。

参考资料:1.《清史稿》;2.《清实录》

1 阅读: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