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艾滋病恐惧心理并非难事但是恐艾朋友需要减少一系列骚操作

恐艾干预心理 2023-10-14 22:27:56

大家好,我是恐艾干预心理的刘老师,今天想和大家谈谈艾滋病认知与恐惧心理的关系。对于一种疾病产生心理恐惧,这是人本本能的反应。同样对于艾滋病的恐惧,我们需要合理辨识。随着高危行为发生的时间推移,很多恐友都会陷入一系列的骚操作中。

找准方法 脱离艾滋病恐惧并非难事

第一个关键词,阻断;高危行为发生后72小时内可以服用艾滋病阻断药物预防感染,不少艾滋病知识堪比医学大咖的恐友,容易陷入反复服用阻断药的循环。

第二个关键词,窗口期,对艾滋病知识了解程度中等的恐友,高危行为后就掰着指头数日子,盼着能度过窗口期赶紧检测以便安心,此时窗口期纠结就来了。网上众说纷纭,其实主要权威观点都是一致的,但是不乏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声音和看法。此时窗口期的具体时间、窗口期排除概率、到底多久能彻底排除、自己是否能够彻底排除,就成了处于高危行为后3个月内恐友的主要痛苦点。

艾滋病学术大会上专家公布的窗口期

第三个关键词,检测,纠结完窗口期的林林总总,就该到担心检测了,担心自己特殊体质,担心检测哪个环节出错,担心就诊检测带来新的感染风险,担心自己陷入反复循环进行检测的无底洞,不断去刷新没有意义的行为,以为这样就能获得永恒的安全信号。真正的安全信号都需要构建框架,并且将“知识-认识-认知”的体系进行内化,这是需要在持续干预作用下消耗不少时间精力的习得行为。

第四个关键词,恐日常,随着高危行为时间的推移,你(恐友)开始日常恐艾,恐惧周围的人、恐惧周围任何的接触、恐惧所有的体液尤其是红色的一切。你不能乘坐公共交通,不能在公共厕所解决生理问题,不能跟朋友聚餐了,不能拥抱自己的孩子了,不能碰自己的爱人了,不能让水杯离开自己的视线了。手都被你洗烂了,衣服都被你扔了,人都被你排除了,你的生活被艾滋病这三个字完完全全裹住了,除了对它的恐惧和逃避,你的心里啥都没了。

有我们在 你一定能够拥抱明天的光明

这就是绝大多数艾滋病恐惧症恐友必然经历的病程。对于医学知识你需要求助专业医生,切忌网上病急乱投医,也许对方可能就比你早恐几周,多读了几篇文章,就将网络上文章的结论搬给你听了。我们不能随便找个人就认为找到了救世主,不可否认恐艾干预支持性技术的能量,但是相对于支持性技术带来短时间的焦虑缓解。更好的脱恐方法是干预指导性技术。

你需要知道的是,对于艾滋病,过了窗口期检测结果为阴性,这次行为,无论是你自认为多么高风险都绝对排除了,就算用了很多万一去假设论证,也无济于事,过去的那次行为的结果已经确定并结束了;对过去不担心的周围人,你也用不着担心;风险在于你的内心,不在于外界。你所处的环境没有任何改变,变的是你对它一心求阳解读的心。希望亲爱的恐友们改变我们思维中的认知误区,重新走入正常的脱恐轨道,早日脱恐成功。

0 阅读: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