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错了,妇女代表慰问八百壮士的历史影像,并不是八百壮士

老周的深度君事 2024-10-07 09:34:02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段修复的历史影像,是1937年淞沪抗战期间两位妇女代表慰问戴德式钢盔的中国军队的影像资料,解说是慰问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但是必须要澄清的是,接受慰问的部队,其实并不是名扬天下的八百壮士。

这段历史影像是最近发现并进行了高清修复,不过这次慰问活动的照片,其实很早就广为传播,当年《申报》、《良友》的特刊《战争画刊》都有刊登。

图2:《战争画刊》封面上的照片

在照片和影像中,两位旗袍女士给抗战官兵分发棉背心,表示慰问。这两位女士的身份,最初说是上世纪二十、三十年代著名影星胡蝶和陈燕燕,但是胡蝶和陈燕燕是大明星,相关影像资料很多,只要留心对照一下,就可以确定,肯定不是胡蝶和陈燕燕。

很快这两位女士的身份就基本确认了,穿浅色旗袍的是美籍华人宋文斌,她是1937年8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发起组建的“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简称“中国妇慰会”)的重要成员,全面抗战爆发后回到祖国,积极参与了“中国妇慰会”慰问抗战将士的活动。

穿深色旗袍的是著名摄影师王小亭的夫人,在不少影像解说中,都将王夫人的名字叫作马贵贞,这是一个讹传,王夫人应该叫王雪雁。

图3:王小亭的夫人应该叫王雪雁,很多报道上说的马贵贞是错误的

王小亭也是这些历史照片和视频的拍摄者,他当时被《申报》聘请为战地记者,在1937年淞沪抗战中拍摄了不少战地照片,最著名的就是一个小男孩坐在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火车站嚎啕大哭,这张照片标题叫《中国娃娃》,拍摄地点是上海的火车南站,不过这不是今天徐汇区沪闵路上的南站,而是在今天黄浦区(原来属于南市区)中山东一路、南车站路的老火车南站,这个车站就是在淞沪抗战中被彻底炸毁,之后再也没有重建,如今就只有留下这个地名,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有过一个火车站。

图4:著名摄影师王小亭

图5:王小亭最著名的摄影作品《中国娃娃》

至于拍摄地点,视频解说是四行仓库。随着电影《八佰》的热映,如今四行仓库已经是家喻户晓。四行仓库是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家北方银行共同出资建造的货物堆栈,故名四行仓库。位于新垃圾桥(今西藏路桥)以西,乌镇路以东,北临国庆路,南沿光复路,与公共租界隔苏州河相望,是一幢七层钢筋水泥大楼,是这一地区最高的建筑。不过拍摄环境明显不是大楼,在视频一开始可以清晰看到士兵背后的两层小楼房,所以解说词也只能说成是四行仓库的警戒阵地。这明显有些牵强了,四行仓库外围是设立了警戒阵地,但主要是在新垃圾桥附近,和视频中的环境也明显不符。

视频中还有日军飞机临空,两位女士在战士护送下紧急进入附近的防空洞隐蔽。如果是四行陈谷附近,只要进入大楼,就可以有效应对空袭。因为大楼是钢筋数你结构,十分坚固,而且还有地下室,是最理想的防空场所。所以这也可以从侧面反证,拍摄地点显然不是四行仓库。

从拍摄地点的周边环境,以及防空洞附近的平房、瓦砾,应该是四行仓库不远的华界闸北地区(现在已经并入静安区),而闸北正是1937年淞沪抗战初期双方激烈争夺的地区。

图6:日军正在穿过遍地瓦砾的闸北市区,可以看到这里的街道和妇女慰问照片的周边环境十分相似

而坚守在闸北地区的中国军队第88师,正是八百壮士所在的部队,师长就是台湾影星秦汉的父亲孙元良(黄埔一期)。88师是最早进入上海市区的中国军队,8月13日在八字桥打响淞沪抗战第一枪就是88师的部队。之后对日军战线展开了十天的围攻,8月23日日军增援部队在宝山登陆,战局急转直下,88师也只能转攻为守,坚守闸北一线,和日军苦战两个半月,阵地始终屹立不动,因此被日军称为“可恨之师”。

88师是当时中国军队的精锐,是接受德国军事顾问指导训练程度最深的部队,在第一批德械师中都算是翘楚,所以可以看到士兵们都佩戴着标志性的德国M-35钢盔。

图7:88师官兵正在四行仓库门前飞奔向战场

视频后半段,两位女士还在几名军官陪伴下出现一幢大楼楼顶,这幢大楼正是四行仓库,而几名军官中就有88师师长孙元良将军。因为四行仓库就是当时88师的师部所在地。很有可能是宋文斌和王雪雁两位女士在向官兵分发了棉背心之后,来到88师师部,拜访孙元良师长,还送上了锦旗。所以才会有这么一段在四行仓库的视频。如果注意观察,这段楼顶上的视频和向士兵分发棉背心的视频,光纤也有明显不同,应该是两个时间段拍摄的。

图8:88师师长孙元良和宋文斌、王雪雁两位女士在四行仓库楼顶

图9:淞沪抗战期间的88师师长(中)、88师参谋长陈素农(左)和88师262旅旅长冯圣法(右)

最后,也是最重点的,几乎所有的视频解说里都说,宋文斌和王雪雁两位女士慰问的是名扬天下的八百壮士。但这显然是想当然的联想了,受慰问的部队不可能是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这里首先要澄清一点,八百壮士并没有八百人,这支部队是88师262旅524团1营,八百壮士只是对外宣传的说法,真正的兵力说法不一,但都是四五百人,被史学界普遍认可的数据是452人。

524团1营是在10月26日晚接到留守四行仓库的命令,当时他们正坚守在闸北天通行庵地区,当天由于日军攻陷大场,在市区的中国军队侧背因此受到严重威胁,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第三战区不得不命令市区部队全线后撤,但要求88师选择一二处坚固据点进行坚守,以表示中国军队并没有完全撤离市区,还在继续抵抗。这样孙元良就留下524团1营坚守四行仓库。

524团1营主力是在27日凌晨进入四行仓库,2连以及1连的1排、2排已经先行撤退,是在撤退途中知道1营任务已经改变,就立即折返四行仓库,27日上午9时左右进入四行仓库。

日军小股前卫部队在27日上午7时30分就进行了试探性攻击。随即被击退。到下午 13时,日军就发动了正式进攻。之后一直到八百壮士撤出四行仓库的11月1日凌晨,四行仓库的战斗就一直断断续续在进行,基本没有停歇,周边地区也全部都在日军火力之下。所以,八百壮士完全没有时间能够有一个平静安全的时间段接受慰问。

上海民众对八百壮士确实有过物资捐赠,28日下午装满三卡车的食品、水果、香烟、面包、衣裤、日用品,从宁波同乡会大楼出发,从河南路桥过苏州河,沿北苏州河路到达西藏路东侧,因为战斗还在进行,卡车目标太大,无法直接开到四行仓库,只能由随车人员用麻袋拖到四行仓库侧门,三卡车的物资整整拖运了4小时。

向八百壮士送东西的,最著名的自然是送去国旗的杨慧敏。飘扬在四行仓库楼顶的国旗,成为抗战历史上表现中国人民面对强敌英勇不屈的象征。

图10:在战火中飘扬在四行仓库楼顶的国旗

这才是真实的慰问八百壮士。可见,像这个影像那样,八百壮士列队接受宋文斌和王雪雁两位女士分发棉背心,完全是不可能的。这个场景只可能是在闸北前线的后方,四行仓库附近。时间节点肯定是在八百壮士守卫四行仓库之前,而接受慰问的部队确实是88师,但不可能是八百壮士(524团1营)。

不过,这些历史影像和照片,还是非常真实展现了1937年10月,民众慰问浴血奋战的抗战将士的场景,表现了国难当头之时,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真实场景,从这一点来说,这些历史影像和照片是极富历史价值和意义的。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