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赠予尼克松12个字,他们研究了50多年,至今才明白其中真谛

宝宝聊过去 2025-01-25 18:50:42

1972年2月17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携夫人帕特等从华盛顿登机,一路向东,先后降落在夏威夷和关岛,接着飞越琉球群岛后进入中国领空,开启了震惊世界、被称为“破冰之旅”的访华行程。

53年,弹指一挥间,关于这次访问的报道、评论、当事人回忆等资料,可谓汗牛充栋。但大多数人只知道尼克松访华最后一站在上海,并发表了举世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殊不知,尼克松访华期间,毛主席还赠予尼克松12个字,后来美国人研究了53年,至今才明白其中真谛!

1972年2月17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17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携夫人帕特访问中国。

当他携夫人从飞机上下来的那一刻,便是中美关系破冰之时,当他的手与周总理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使所有人都为之振奋。

当尼克松总统携夫人从飞机上下来的那一刻,便是中美关系破冰之时

待尼克松到达中南海时,毛主席已经等候多时了,在他们交谈的65分钟里,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也开始贴近,最后,尼克松还请求毛主席写一幅书法。

只见毛主席大手一挥,纸上赫然出现了:“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这12个大字,虽然字形很美,但尼克松看得是一头雾水。

毛主席手书:“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

那么,毛主席写下的这12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尼克松又为何主动与中国交好?

毛主席写下的12个字,曾让美国人整整困扰了50年,这12个字不仅道明了美国当时的现状,更是精准预言了美国的将来。当时为了这12个字,美国出动大量的学者研究了50年,尤其是最后的4个字,尽管他们绞尽脑汁也未得其中真谛。

那么毛主席写下的是哪12个字呢?而其中又各自代表着什么含义呢?

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从1950年到1972年中美两国之间没有任何建交,因为美军在朝鲜那个地方,被我们英勇的志愿军打到“怀疑人生”。再有当时咱们和苏联关系不错,基于当时的情况双方也不好建交。可是,当赫鲁晓夫登台以后,苏联企图插手我国的决策,苏联的这一举动使得双方关系开始恶化。到后来苏联更是在我国边境调兵百万。

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有两个,就是美苏两国,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当时这两个大国之间都在暗暗较劲。一开始美国占上风,但是自朝鲜战争以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博弈渐渐逆转,苏联从被动变成主动。一时间国际形势呈现苏联一家独大。

在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敌人,倍感压力的美国,率先向国际地位飞升的中国抛来橄榄枝。尼克松在1969当选美国总统后,他通过巴基斯坦向我国传递想法,宣称美国可以不再孤立中国,也反对苏联对亚洲的一些扩张举动,更重要的是美国愿意帮助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实当时中国面对苏联的边境压力,毛主席也有意和美国缓和一下。但是,朝鲜战场上把美国打成那样,一时间中美双方都不好先主动开口。可是,既然美国已经主动示好,双方也都有意,就仅仅差那么一个契机。就在这时毛主席在电视上看到了,在日本举行的乒乓球赛,于是毛主席便说,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来中国,而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欣然接受邀请。

热烈欢迎美国乒乓球队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几个记者来到了北京,他们也是自1949年以后,首批允许来中国的美国人,也正是这次访华打开了中美封闭了20多年的大门。随后尼克松先是派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一切对接完毕之后。1972年尼克松带着夫人来到了中国,去机场迎接的是周恩来总理。尼克松下了飞机之后,周总理微笑着伸出右手,而尼克松也毫不犹豫地握住了周总理的手。

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尼克松和周总理握手

从此,两国的关系开始慢慢转变,尼克松本人说:这是跨越太平洋的握手。而这一次握手也是期待许久,其实在尼克松来之前有一件事让他犯了难,这么重要的访华他应该带什么礼物?左思右想、绞尽脑汁最终确定带三件,而这三件礼物也确实称得上是国宝级重礼。第一件礼物是当年日本阿波丸号沉船的具体地图,还有一份船上装载物品清单,清单上明确记载船上装有黄金40吨、白金12吨和3000吨橡胶、3000锡锭,还有40箱珠宝文物以及“北京人”头骨化石等;第二件是一对美国首次成功圈养繁殖的麝牛,还有两棵有着植物界化石之称的红杉树,而尼克松还以个人的身份送给毛主席一张他的名片、水晶杯、玻璃花瓶和一对瓷天鹅,而这一对天鹅寓意着两国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可惜的是其中一只天鹅翅膀处有断裂,后来勉强粘接上了。

美国总统尼克松赠中国礼物《一对瓷天鹅》

为此,尼克松和毛主席见面时,首先就为这件事表达了歉意。而毛主席的一句简单的回答,就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赞叹,毛主席说:“瑕疵也是一种美,中美两国之间的瑕疵,不就是我们一起努力沾上的吗?”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每一句话,都能体现出他老人家高超的智慧和情商。待两人都落座后,尼克松开口说道:就中美联合抗苏,越南、朝鲜以及台湾问题想与毛主席会晤交流。毛主席抽了一口烟后说道:这些问题我们的周总理和你谈,咱们今天只聊哲学,本来预计15分钟的会谈,两个领导人就哲学方面足足谈了一个多小时。

毛主席和尼克松在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

毛主席和尼克松在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

毛主席和尼克松在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

毛主席和尼克松在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

毛主席和尼克松在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

晚年的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来到了毛主席的书房,里边不见白宫的奢华也没有克里姆林宫的威严,目光所至是堆积如山的书,满墙的书压得我喘不过气,他所说的话听得我云山雾绕。我多次尝试跟上他的思路都没有成功,当时他的有些话到现在都没有弄清楚。能听到他的教诲是我这生最引以为荣的事情之一。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他不见任何疲倦,我感觉他不像一个老人,我被他彻底征服,在他面前我好似一个犯错的学生,面对严厉的先生我不敢说半句谎话,他那透着智慧的双眼能看穿我的一切,直击我的灵魂深处。

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签订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而这也预示着中美建交正常化的开始。

1972年2月28日,尼克松访华结束即将回国,来时人家带着礼物来的,走时咱们也不能让人家空着手回去。毛主席回礼两只大熊猫,还送给尼克松4两茶叶,当看到茶叶的时候尼克松表情有些不自然,周总理看到后随即说道:这可不是普通的茶叶,这是从千年古树大红袍母树采摘的,一年也只有8两。

中国赠美国大熊猫

周总理和尼克松在宴会上

中国赠美国大熊猫

尼克松和周恩来总理在一起

听了周总理的解释,尼克松瞬间感觉这4两茶叶沉重了太多。

临走的时候,尼克松和毛主席索求墨宝,毛主席也是毫不吝啬,即兴写下12个大字:“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尼克松看着这12个字,无论他如何绞尽脑汁,都不能把这三个词联想到一起,要知道他为了这次访华,来之前专门研究了毛主席的诗词,但是,无论他怎么回忆,也不能理解这12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而在当时那个场合,他也不好当面请教毛主席。于是,他也只能想着回去再研究。

美国总统尼克松

也正是毛主席的这12个字让美国人整整研究了50多年,直至尼克松逝世也没能悟出其中的真谛。时至今日,美国的学者,结合美国如今的现状,才得出了他们认为合理的解释。

“老叟坐凳”:意思是美国最后像是一位老人以过时的观念,来看待如今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世界。”所表达的意思是提醒美国要及时做出改变。

“嫦娥奔月”:意思是美国人先登上了月球,但是嫦娥是中国神话里的人物,你们美国人先上去不要紧,中国一定会在以后的某一天登上去。”

“走马观花”:意思是尼克松此次访华时间太短,仅仅一周的时间,怎能了解中国上下5千年传承的皮毛,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想要真正了解东方文化,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一周的时间最多算是“走马观花”。

尼克松

如今,毛主席已经去世多年,他写给尼克松的这12个字到底是什么含义?已经无从考证,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周总理与美国访华代表团合影

后话,毛主席赠予尼克松的12个字:“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这12个字寓意深远,尼克松及其团队研究了50年才逐渐领悟其中的真谛。这12个字可能蕴含着对当时中美关系的隐喻和对未来两国关系发展的期望,体现了毛主席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深远的战略眼光。它们不仅是对尼克松访华这一历史时刻的纪念,也是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历程中的一段佳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