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功德林中唯一的上榜战犯,女婿助其第一批被特赦

青林知青 2024-12-27 09:00:17

杜聿明:号救火队长,唯上命是从

认认真真地将电视剧《大决战》又看了一遍,感觉这杜聿明实在有些窝囊,他似乎有许多翻盘的机会,或者说是为国民党军队减少损失的机会,他提出的那么多可行性高的方略,却都在蒋校长的神操作下一个又一个地失去,最终,不但国军百余万精锐被歼灭,自己也成为解放军的俘虏。

然而,在关押国民党将领的功德林监狱中,军衔并不算最高的杜聿明,却很受人尊重,无论是黄埔系还是军统高官,都很给他面子,他其实并不似那些洗心革面接受改造,成天低三下四,以黑自己来洗脱罪责的人,但依然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

杜聿明与曹秀清(晚年)

获得自由后的他,依然被新中国所看重,在呼吁两岸统一的和平战线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逝世后,国家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有如此待遇之人,可以说是独一份的存在。

在《大决战》中的三场大战役中,他是我军在辽沈和淮海两大战役中的主要对手,哪里战局吃紧时,他便被蒋介石调任去那里应付危局,所以,被人们称为“救火队长”,是当时蒋介石手中的一张王牌。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当时老蒋手上的王牌实在是没几个了,能打的不听话,如白崇禧、薛岳和孙立人等等,听话的,能力却有限,如刘峙、熊式辉这一众人,所以,既听话又能打,而且还能服众的,怕也就只有这杜聿明了。

但是,蒋介石最看重的是面子,机动灵活对他来说是不允许的,他极喜欢微操作,可以跳过若干级指挥,直接命令师一级的部队,相比于胜败而言,他似乎更看重的是部下对他是否忠诚。

魂断野人山

所以,当年杜聿明在缅北战场严格执行他的命令,带着残部翻越蚂蝗遍地的野人山回国,数万名将士魂丧异国他乡,损失大半,杜聿明却在回国后得以重用;而抗命的孙立人带着部队退往印度,全军虽得以保存,却被排斥在蒋介石核心集团之外,最后还弄了个罪名,被囚禁了33年。

能成为蒋介石心腹之人,从概率来说,应该具备三个标准,一是对自己忠诚,二是黄埔出身,三是浙江人。

蒋介石与杜聿明

那么,并不是老蒋浙江老乡的杜聿明,为何能成为蒋介石后期军事上依靠的中流砥柱,这肯定是有原因的,概括起来就两个字,听话!坚决地听蒋校长的话,这是蒋介石军事集团覆灭的根源,也是杜聿明人生最大的悲哀。

杜聿明,字光亭,陕西米脂人,世代耕读,勤俭自富,家中良田百亩,家中雇有长工,属于一个地主成份的大家族。

父亲杜良奎是举人出身,曾补县知事,在执教西北大学的前身,当时叫做长安大学堂时就参加了同盟会,积极参加反清运动,并且,他还考上了武举人,是真正的“文武双全”之人。

米脂在全国是很有名的,素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之说,那儿女子的漂亮是天下闻名的,传说中三国的大美女貂蝉虽然有些不靠谱,而林彪元帅的第一位夫人张梅,却是妥妥的米脂人,何况,这里还出了个闯王李自成及朱元璋的悍将常遇春,想不出名也是不能的。

张梅 林晓霖

这里虽属陕北,却并不闭塞,因为它地处“走西口”的要冲,往来之人络绎不绝,所以,杜聿明不仅继承的父亲文武双修的家传,而且也接受了新思潮的影响,向往着去外面更大世界中,走出一条为民造福之路。

12岁时,杜聿明去了表哥李鼎铭办的学校中读书,经历过文革的人应该知道李鼎铭这个名字,当年要求背诵的毛主席《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李鼎铭因为提出了“精兵简政”的倡议”,得到了毛主席的高赞,后来,李鼎铭被选举为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四年后,他到堂兄杜斌丞当校长的榆林中学读书,这杜斌丞是陕西同盟会的大佬,民盟中央常委,1947年被胡宗南杀害。

杜聿明生长的这个大家族,有着传统的革命基因,他的弟弟杜聿德,是皖北红军的创始人,是皖北红军副总指挥,在同敌人战斗中负伤被捕后,英勇不屈被枪杀,年仅22岁。

杜聿德 曹秀清 杜斌丞

他的妻子曹秀清也曾是共产党员,“四一二政变”后,因同杜聿明的关系而脱党,两人一直相敬相爱了一生,子女中最有名的是女儿杜致礼,女婿是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

中学毕业后,杜聿明同后来成为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关麟征等11人,在陕西籍民国大佬于右任的关照下,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的学员,从此,他正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杜聿明 于右任

不知是何原因,于右任特别看重这位小老乡杜聿明,亲自书写了一幅楹联相赠,“安危天下重,博大圣人心”,对他寄予了莫大的希望。

进校后,国共两党都送来了入党志愿书,杜同学一看,这三民主义还挺好,而共产主义的反剥削,资本论这些,他看着有些糊涂,加上自己家又是地主,更加有所顾忌,所以,他就参加了国民党。

而蒋介石对这些学生们也很喜欢,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找不到介绍人,就写我的名字,于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骄傲地说,我的入党介绍人是蒋总统,成为正宗的“天子门生”。

半年以后,这批人就毕业了,说实话,这时的黄埔军校其实就是个速成班,期间还去平定商团叛乱,真正学到的军事知识是少之又少,可是,他们适逢那个乱世,在参加了东征和北伐后,这批人大部分都是将星,如胡宗南和陈诚、关麟征等人。

胡宗南 陈诚 关麟征

不过,杜聿明的升迁之路走得是异常的艰难,黄埔毕业后,别人一般都会当个排长,最次的也是班长,可他却只在何应钦的部队中当了名军需上士,就是一个大头兵,最多就是个炊事班长,不仅如此,他还经历了三次被捕,两次越狱这样的磨难。

杜聿明一开始的脾气不是太好,又有些口吃,别人都不喜欢他,更不服他,所以,他上下铺的同学陈庚便把他调到自己负责的宣传队加历练,只是他们都没想到,两位情同手足的好友,日后会在淮海战场上血拼。

他先是生病,回广州治病,回黄埔后遇到廖仲恺,让他先去送一封信给病重中的孙中山,然后再去开封,那儿也办了个军校,去那儿当教官。

于是,他遵照廖政委的指示,一路辛苦地去北京完成了任务,可开封却因故没去,杜聿明干脆就回到家乡,在一个土地主拉起的队伍中当了个连长,从此,杜聿明离开了老蒋的嫡系部队,失去了捞原始股的大好机会。

可是,他的队伍在同山西阎老西儿的冲突中吃了大亏,自己还当了俘虏,被押解到太原进了监狱,好在太原警备司令与杜家素有交情,把他给放了。

当他听说北伐开始了,于是就要回部队,路过南京时,阴差阳错,又被孙传芳的部队抓住,丢进了老虎桥监狱。

后排中为杜聿明

不久,他趁程潜率兵攻打南京的混乱之时越狱,去武汉找到邓演达,到黄埔军校的武汉分校当了连长,顶头上司是后来著名的“和平将军”张治中。

“宁汉分流”,坚决忠于蒋介石的杜聿明又被关押了起来,在等着被枪毙前,他又神奇地越狱,找到老上司张治中后,一直就随着张治中转战南北,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他都打满了全场,也因军功升上了团长。

邓演达 张治中 徐庭瑶

可是,张治中并不是一个热衷于领兵打仗之人,后来又回军校教书去了,杜聿明便跟着继任的师长徐庭瑶,参加了对鄂豫皖红军的围剿,因战功而升任为第25师副师长,师长是他的老乡关麟征,没一直紧跟蒋校长,吃亏很大。

1933年,日寇进攻热河,杜聿明率部同日军血战,关麟征负伤后,他作为代理师长,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战斗结束后,他进入南京中央军校开办的高等教育班进修。学习期间,杜聿明参加了复兴社。

复兴社是以黄埔军人为主的特务组织,包括胡宗南、戴笠、贺衷寒,康泽等人,蒋介石是社长,其中社内的核心组织叫厉行社,也就是军统的前身,只是不知道杜聿明是否是厉行社,他在复兴社起了多大的作用。

毕业后,他去国民党军第一个陆军装甲兵部队中任团长,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结果大家都知道,战役以国军惨败而告终。

被打残后的装甲兵部队去湖南湘潭进行整编,添置了大量的坦克和战车,扩编为200师,杜聿明任师长,邱清泉任副师长,廖耀湘是师参谋长。

到了1938年,200师继续扩编,后来的番号叫第5军,时年35岁的杜聿明升任军长,200师的师长由抗日英雄戴安澜继任。

戴安澜 邱清泉 廖耀湘

继武汉和广州沦陷后,日本又对进攻华南重镇南宁,杜聿明急调戴安澜迎战,同日军血战18天,打死日军名将中村正雄,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取得“昆仑关大捷”,但是,依然未能收复南宁,未能挽救整个华南地区沦陷的结局。

为打通唯一的援华通道,中国派出了远征军赴缅作战,杜聿明是第一路军的实际指挥官,他率领部队血战同古,先攻后守,坚持半个多月,撤退时制定了“利用隘路预设纵深阵地,逐次抵抗优势敌人攻击”的战术,这就是中国抗战史上著名的“斯瓦逐次阻击战”。

但是,准备中的“曼德勒会战”,却因英美指挥官的失误,棠吉、腊戍接连失守而陷入被动,无奈之下,杜聿明遵照蒋介石的命令,率部踏上了翻越野人山回国的死亡之路,而颇有个性的孙立人,却敢于抗命,带领着部下完好无损地去了印度。

而杜聿明率领的第5军损失惨重,包括师长戴安澜在内的数万将士,没有战死在沙场,却倒在了蚊蚋成群、蚂蟥吸血的野人山,沿路尸骨暴野,惨不忍睹,杜聿明本人也感染重病,被担架抬回国,差一点丢了性命。

然而,对蒋介石来说,他最看重的是部下对自己的忠诚,杜聿明执行的是他的命令,自然不能说什么,反而立即升为第5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之职。

卫立煌 孙立人 龙云

不过,老蒋对杜聿明的任命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一心想推翻龙云的“云南王”地位,趁机解决云南问题,于是,在杜聿明的精心策划下,统治云南近18年之久的龙云被赶走,由卢汉接替,此举大得蒋介石的欢心。

龙云在治理云南的日子里,做了很多利民之事,包括西南联大在昆明之时,多有关照,所以,他在云南的口碑很不错,为了平息民愤,蒋介石明面上以多个罪名将杜聿明撤职,三天后又立即任命其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担任了更为重要的职务。

1946年4月,杜聿明出席国民党军进驻沈阳大会

在东北,杜聿明是竭尽全力地同林彪率领的民主联军血战,最后因病而不得不去上海治病;在徐蚌会战打得如火如荼之时,他又被蒋介石作为“救火队长”,去徐州担任了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最后,在陈官庄兵败被俘,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

杜聿明被俘

在战犯管理所期间,他得到了新中国的特殊关照,而他因地位高,朋友多,前来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不仅有他的老上司张治中等人,也包括那些起义的,如陈明仁和郑洞国这些黄埔一期的同学。

参加劳动的杜聿明(左)与宋希濂(中)、王耀武

十年后,他和末代皇帝溥仪等人一起,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人员,成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文史专员,写了很多回忆录,记述了他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以及远征军的经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杜聿明之所以能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除了他为人友善,朋友多及态度好的因素外,估计也有着他女儿的一份功劳,毕竟女婿杨振宁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科学界影响巨大。

杨振宁左一

1964年,杜聿明特邀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8年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及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他心系国家,为两岸的和平统一不遗余力,1980年,他发表了《纪念二·二八 寄语台友》一文,呼吁在台湾的老同学、老同事和老朋友们,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周恩来和陈庚等人会见黄埔的杜聿明等人

1981年5月7日,征战一生的杜聿明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他在遗嘱中除了叮嘱子女要为祖国现代化继续作出贡献外,还不忘祖国的统一大业。

他诚挚地写到:“盼在台湾之同学、亲友、同胞们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促成和平统一。”作为一位曾经紧跟蒋介石的将军,能有如此的胸襟,真的是难能可贵。

杨振宁 翁帆

现在,一提起杜聿明就会联系上杨振宁,一说起杨振宁就肯定会挂上翁帆,82岁的老翁娶28的少妇,这香艳之事的确很吸眼球,于是,“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诗句必然就引用了出来。

其实,老翁少妻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以前的齐白石,85岁还闹着要续弦,前天,86岁的范曾高调宣布,要迎娶36岁的大美女徐萌,也不算什么稀奇之事了。

我倒是觉得,杜聿明将军在那个时代,那样的风气之下,始终同比他还大两岁的曹秀清厮守终身,如果有一点点的邪念,仅凭曹秀清是共产党员的借口,就可以冠冕堂皇地另迎新欢,说不定还能得到蒋校长的夸赞。可是,杜聿明将军却没有那样做,仅这一点,就值得人们为之喝彩。

年轻时,他向往光明,追求真理;壮年时,他抗击日寇,浴血报国;晚年时,顺应潮流,矢志不渝,为祖国统一竭尽心力。

杜聿明虽然唯蒋校长马首是瞻,却也不失军人本色,所以我认为,杜将军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重感情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值得后世尊敬的人,他的一生,足够精彩!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