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内涵及实践策略

亦浩谈课程 2025-02-26 01:17:54

在新时代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学校高质量发展被赋予了丰富且深刻的内涵,这不仅关乎教育的当下,更影响着教育的长远未来。

一、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这是不容违背的教育铁律。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要求学校坚决摒弃那些违背教育规律的功利化、短视化行为。

在基础教育阶段,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例如,部分小学为了追求所谓的高升学率,过度压缩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将大量精力都投入到语文、数学等主科的反复刷题训练中,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兴趣爱好的发展。

然而,真正秉持育人为本价值观的学校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做法。如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涵盖绘画、书法、足球、合唱等多个领域,每周都会安排固定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参与。

学校坚信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和潜力,通过这些活动去挖掘和培养,而不是单纯以成绩来评判学生的优劣,真正做到了遵循教育规律,将育人放在首位,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全面发展中成长。

二、追求全面整体性的教育质量观

新时代呼唤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就需要学校树立全面整体性的教育质量观。义务教育阶段是这一理念落地的关键场域。

以义务教育为例,以往存在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较大的情况,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育部门推行了一系列举措,实现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定期组织优秀教师下乡支教、开展线上同步课堂等,让乡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优质的课程资源。

同时,各学校不再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综合考量学生的品德修养、身心健康、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比如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加入了参与志愿服务、科技创新比赛成果、体育艺术特长展示等项目,全方位衡量学生的成长,致力于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义务教育阶段获得扎实且全面的发展。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教育发展观

新发展理念强调发挥学校内生动力对学校发展的推动作用。在高中教育中,有所学校在面临激烈的教育竞争时,没有盲目跟风去模仿其他学校的教学模式,而是立足本校实际,深入挖掘自身的优势资源。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于在教学方法创新、课程开发等方面有突出成果的教师给予丰厚奖励。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活动组织等事务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能力。

通过激发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体的内生动力,学校不断推陈出新,在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在众多高中里脱颖而出。

四、构建多样化、有特色的教育生态观

构建多样化、有特色的教育生态观是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尤其体现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协同发展上。

在学前教育阶段,优质幼儿园以优质普惠为目标,积极打造富有童趣且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园内的课程设置围绕游戏化教学展开,通过角色扮演、建构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初步的社交能力,为后续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聚焦优质均衡,除了前面提到的资源共享举措外,还注重校园文化的营造,各个学校根据所在社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出具有本校风格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

到了高中教育阶段,学校致力于优质特色发展,依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开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如民俗文化研究、地方传统手工艺传承等课程,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也让学校在众多高中里别具一格。

在上述这些新理念的引领下,新时代优质学校更加注重在价值体系、治理机制、课程教学、时空资源、数字赋能等方面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体系,促进内涵式发展。

许多学校通过完善学校的价值体系,明确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让全体师生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治理机制上,引入家长、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管理,实现多元共治;

在课程教学方面,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融合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时空资源利用上,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线上拓展学习等;借助数字赋能,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实现精准教学。

总之,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践行相应的策略,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