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这场被赋予无数意义的考试,每年如约而至。有人说它是人生的分水岭,有人称其为“一考定终生”的战场。但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高考的成绩固然重要,志愿填报才是决定未来的真正重头戏——这就是被称为“第二次高考”的择校选专业环节。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选择一所真正适合自己的高校? 这不仅仅是一个“分数对号入座”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于未来方向的抉择。尤其是对于四川的考生来说,这片竞争激烈的土地上,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提到四川的高校,许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这两所985名校,的确,它们是四川的“门面担当”。但除了这些,四川还有一些低调却“硬核”的双一流高校,它们虽然名气不如985、211,但在特定领域却是“扛把子”级别的存在。
比如说西南石油大学,作为非985、211高校,它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拿下了教育部评估的“A+”,在国内稳居前两名。要知道,石油领域的研究关乎国家能源命脉,这样的学科含金量不亚于任何985高校的王牌专业!更重要的是,西南石大还与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等巨头企业共建,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2.33%,是实打实的“就业王者”。
再比如成都理工大学,这所学校虽然不在985、211的行列,但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绝对是业内翘楚。它的前身是“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成立时就汇集了重庆大学、西北大学等名校的地质系资源,底蕴深厚。如今在核技术、环境科学等领域也拥有不俗的实力,是那些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考生的完美选择。
还有成都中医药大学,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校之一,它在中药学领域拥有极高的学术地位,而作为中医药热潮持续升温的时代弄潮儿,这所学校无疑是中医药爱好者的理想学府。
最后还有四川农业大学,虽然农林类高校一贯不算高考热门,但川农大的“作物学”学科却是妥妥的世界一流。从1906年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到如今的三大校区,这所学校为国家农业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趣的是,尽管四川拥有如此多值得选择的高校,却依然有大量考生更倾向于“出省求学”。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竞争太激烈了!
2024年,四川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83.52万人,其中参加高考的有59.54万人,但能考上985高校的却只有不到2%。也就是说,在四川,超过98%的考生与985无缘。再看看全国甲卷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四川理科一本线539分,文科一本线529分,远高于陕西、青海等省份。哪怕是拿到一个“平平无奇”的450分,在其他省可能还能上一所体面的本科,但在四川只能遗憾落榜,只能选择专科。
分数高、竞争大,加上本地考生扎堆报考省内名校,很多四川考生索性另辟蹊径,选择省外的985或211。毕竟,同样的分数,留在省内可能只能上“双非”高校,但出省却有机会读985、211,这样的对比,谁能不心动呢?
举个例子,2024年四川本科一批投档数据显示:以理科为例,西南交通大学(省内211)的分数线为617分,而西安交通大学(省外985)也同样是617分。再比如,590分可以上西南石油大学(省内双一流),也能上重庆大学(省外985)。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更高含金量的985高校,似乎是一个更优的选择。
当然,并不是所有考生都适合“出省”。对于那些希望留在省内发展,尤其是对某些特定领域感兴趣的考生来说,双非院校同样值得选择。
比如说,四川师范大学虽然是双非高校,但在师范类专业领域有着很高的认可度。又比如,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虽然名气不大,但它的气象学专业却在全国范围内小有名气。如果你对未来的职业目标非常明确,那么选择一所专业对口的学校,比盲目追求985、211更有意义。
更重要的是,高校的地位和专业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有不少非985、211高校的学科水平甚至超过了部分985院校。 比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科学、上海体育学院的体育学、天津工业大学的纺织工程,都是A+学科,与985高校平分秋色。
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都像是一场博弈。是追求名校光环,还是选择专业对口?是留在家乡,还是出省闯荡?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无论选择什么学校,都要以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为导向。
人生是一场长跑,高考只是起点而非终点。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选择一个热爱的专业,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重要的。毕竟,真正决定人生高度的,不是学校的名气,而是你自身的努力和坚持。
那么问题来了,你是会选择“出省求名校”,还是“留川就专业”?对于这些双一流大学的选择,你又怎么看?
妥妥985
草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