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剧社,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社团。在这里,青年学子们以话剧为载体,展现他们的青春风采与多元魅力。他们通过社团活动,不断探索、创新,谱写出一幕幕精彩的青春故事,赓续着青春的力量。快来跟随团小铎的脚步,一起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社团,感受他们的活力与风采吧!
西北师大剧社,隶属于西北师范大学团委,是我校首个以话剧表演为核心,致力于提升大学生话剧创作与表演技能的学生社团。其根源可追溯至2002年我校的“戏剧文化节”品牌栏目。2010年6月,国家一级编剧杨晓文创作的兰州本土文化剧本《兰州老街》在我校文史学院戏剧文化节上盛大上演。学生版的《兰州老街》一经推出,便赢得了校内外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兰州晨报》《兰州晚报》《西部商报》等媒体纷纷进行大篇幅报道。同时,新华网、新浪网、网易、每日甘肃网等网站也对《兰州老街》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好评。此外,该剧还获得了省委宣传部和甘肃省话剧院的充分肯定。剧社的成立,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剧本创作、戏曲演唱和话剧学术研究等,来深化与专业剧团及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我们致力于将校园文化节打造成为一个集原典阅读、合作意识培养、情感教育、学习兴趣激发及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甘肃省电视台和甘肃省话剧院大河剧社已与我们展开合作,旨在进一步提升剧社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影响力。同时,省话剧院还计划对优秀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并邀请他们参加全省的专业演出活动。
剧社的运作离不开各个角色的协同合作。演员们需要具备热爱话剧、吐字清晰、思维敏捷等素质,同时服从团队指挥,遵守纪律,爱护集体。导演则需具备场面调度能力、创作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对话剧的深入了解。编剧们需要擅长剧本改编创作,善于写作,并对话剧有所了解。此外,还有音效、道具、服装和舞美等幕后团队,他们各自发挥专长,为话剧的成功演出一份力。
剧社的排演历史也颇为丰富。自2006年至今,我们先后排演了《茶馆》、《雷雨》、《蔡文姬》等多部经典剧目,以及《兰州老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这些剧目的成功演出,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话剧表演才华,也进一步提升了社团的影响力。
《杀了一只金钱豹》、《半面人》、《北京爱情故事》、《九儿》、《机场姐妹花》、《恋爱是种病》以及《请回答1988》等经典剧目,都曾在我们的舞台上熠熠生辉。而进入2023年,我们更是推出了《李蒸之路》、《虎父无犬子》、《少爷和小姐》、《开不了口》、《再见老张》以及《军事恋盟》等新作,每一部都充满了创意与激情。
2023年12月17日,为纪念西北师范大学建校121周年,原创校史话剧《李蒸之路》在云亭校区音乐厅隆重上演。该剧生动再现了建校先辈们穿越历史长河的铿锵步伐,让师生们得以一窥西北师范大学百年的沧桑变迁。在1937年的北平,战火纷飞,书桌难安。为守护中国教育的薪火,李蒸校长毅然带领师生踏上西迁之路,翻越秦岭,辗转至西北的黄河之畔。在这里,他们以拓荒者的坚韧与智慧,劝学兴陇,创立了新的高等学府。抗战结束后,面对选择,李蒸校长与多数师生选择留在西北,扎根兰州,以教育之光照亮了这片土地的未来。2023年12月26日,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发展中心热闹非凡,一场小品专场活动在此拉开帷幕。由剧社同学们精心演绎的《喜宴》,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舞台上,璀璨的灯光映照着演员们生动的面庞,他们的表演技艺令人叹为观止。五个精心创作的小品依次上演,包括讲述家校关系的《虎父无犬子》、展现民国情侣反差感的《少爷和小姐》、直击人心的《再见老张》、反映父子温情的《开不了口》,以及令人捧腹大笑的《军师恋盟》。每一部作品都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反响,掌声、笑声此起彼伏,现场氛围异常热烈。这场小品专场不仅是一次剧社成员才华的集中展示,更是团队协作与默契的绝佳体现。从剧本编写到排练演出,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社团各部门的紧密配合。编剧部的精心构思、幕后部的细致准备、表演部的生动演绎,共同铸就了这场精彩纷呈的小品盛宴。同时,这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锻炼演技、提升表达能力的宝贵机会。你是否曾厌倦了平淡无奇的生活,渴望在某一天能摆脱现实的束缚,投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你是否曾幻想过,能站在灯光璀璨的舞台上,感受灵魂的自由穿梭,体验另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感受那种独特而真实的情感冲击?如果你有这样的梦想,那么欢迎你走进话剧的世界,那里将是你探索未知、释放自我的理想舞台。
西北师大剧社,一直致力于为热爱话剧的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情感的平台。这里汇聚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年轻人,他们因为对话剧的共同热爱而走到一起。尽管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挑战,但西北师大剧社的故事永远都不会结束。让我们在聚光灯下,永远定格住那份属于青春的激情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