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跨界狂人,扛不住了

正商参阅 2025-02-13 09:16:55

作者:信瀚

来源:正商参阅(ID:zhengshangcanyue)

医人者,难自医。

这句话,或许正是对百亿地产大佬余斌命运的最好注解。

他曾是弃医从商的中医师,却在资本江湖中缔造百亿地产神话,坐拥两家上市公司。

现如今,当自己的企业深陷债务泥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被抽离时,这位曾经的“医者”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商业帝国崩塌,毫无还手之力。

近日,百亿房企天誉置业一纸公告,直接宣布董事会决定终止重组支持协议,不再反对清盘呈请。

过完春节的天誉置业,也算是终于认命了,直接放弃抵抗,等待命运的裁决。

从“极力反对”到“不再反对”,这背后,是两年半的苦苦挣扎与无奈,是市场无情的打击和资金链的断裂,更是余斌个人深深的无奈与无尽的叹息。

01

弃医从商,跨界创业

商业江湖里,跨界成功的案例数不胜数,但像余斌这样从中医师跨界到地产大亨的,他算是第一人。弃医从商,本就充满风险,而余斌不仅成功了,还一度成为百亿房企的掌舵人。

1991年,“跨界狂人”余斌从广州中医学院毕业后,本可以在广州市黄埔区中医院安稳当一辈子医生。但他却毅然辞去医生铁饭碗,脱下白大褂,跳槽到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担任房地产开发经理。

1996年,他敏锐地捕捉到市场机遇,孤注一掷创立天誉地产。他眼光独到,投资偏向豪宅领域,凭借来自广州天河威斯汀酒店和天誉半岛项目挣得第一桶金。

这一年,他31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他的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在房地产行业掀起了波澜。

余斌的资本运作初露锋芒是在2004年。成功收购港股上市公司人人控股46.16%的股权,次年顺利就任董事会主席,2006年更是霸气将其更名为“天誉置业”,成功借壳登陆港股。同年,他还从许家印手中接盘“琼能源”,更名为绿景地产,自此坐拥港、A双上市平台,资本版图横跨两地,风光无限。

此后,余斌带领天誉置业开启扩张模式。业务从广州拓展至、深圳、惠州、南宁、重庆、南昌等多个城市。

在广州,他亲手缔造了珠江畔的天誉半岛,以每平方米10万元的单价刷新广州豪宅天花板;天河威斯汀酒店与海航大厦拔地而起,成为城市地标;天誉花园以“火车东站旁的顶级生活圈”之名,收割着新贵阶层的财富。

这些项目的成功,不仅为天誉置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进一步巩固了余斌在地产界的江湖地位。

2019年,天誉置业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这一年,销售额突破121亿元,成功跻身百亿房企阵营,余斌站上人生巅峰,

但表面的辉煌之下,一场致命的危机早已悄然酝酿。

02

债务雪崩,陷入绝境

命运的转折,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2021年,天誉置业的业绩陡然下滑,净利润由盈转亏。2022年6月,公司因未能偿还一笔3.4亿港元的有抵押借款,直接触发所有境外债务交叉违约,债务危机瞬间爆发。

此后数年,余斌并非没有挣扎。

2023年9月,他与债权人签订重组协议,试图以债转股、延长兑付期限换取喘息之机,但进展极为缓慢。

到了2024年6月,天誉置业的财务状况已经陷入资不抵债的绝境。公司总资产205.5亿元,总负债却高达236.6亿元,账面缺口超30亿元。更糟糕的是,公司非受限现金仅剩0.26亿元,却要面对87.5亿元的短期债务压顶。

更讽刺的是,那个曾被寄予厚望的“翻盘希望”——广州凤尾村旧改项目,却在2024年11月被曝长期停工,彻底沦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购房者们原本期待的家园,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和无尽的等待,曾经承诺的超200亿元可售货值,也成了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天誉置业走到这一步,余斌的商业帝国也摇摇欲坠。

他沉迷于资本运作的“速成法则”,将借壳上市、高杠杆融资视为扩张利器,却对现金流管理视若无睹。

绿景地产在余斌手中沦为资本“试验场”,从地产转型酒店、教育、大健康,屡战屡败,最终因连续亏损于2022年黯然退市。

而天誉置业看似风光,实则靠疯狂举债维持规模,2021年借贷总额飙升至114.76亿元,现金短债比仅0.2,资金缺口逾百亿。同时,天誉置业还面临法律诉讼,涉及借款本息约 51.2 亿元的强制执行申请,部分资产被查封、冻结,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困境。

眼下,清盘也成了对债权人“最后的诚实”。

一周后,百慕大法院即将在对天誉置业进行聆讯,一旦被裁定清盘,余斌多年的心血将付诸东流。

03

天誉置业的陨落,令人惋惜。

曾经的地产大亨余斌,如今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一切努力化为泡影。

公告里那句“本公司董事会合理真诚地认定,在终止日期之前,不存在成功完成相关计划的合理前景。”分明就是对现实的无奈认输,也是对未来的彻底绝望。

余斌深知,继续挣扎,只会让局面更加糟糕,不如放手。

看看恒大、佳兆业那些清盘的烂摊子,债权人回收率低得可怜,个位数都不到。那些指望天誉置业还钱的机构和个人,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从借壳上市的双平台“神话”到资不抵债的“负资产”,余斌用三十年演绎了一场中医师逆袭资本大亨的悲喜剧。

他或许能在手术台上救死扶伤,却救不了自己用债务堆起来的帝国;他或许精通《黄帝内经》,却看不透资本市场的兴衰。

只有当潮水退去,裸泳者才终将浮出水面。

从恒大、佳源到天誉,清盘名单越拉越长,超10家房企被提起清盘呈请,而真正被执行的却寥寥无几。有的还在艰难重组,有的则在等待命运的裁决。

融创、碧桂园还在债务重组里苦苦挣扎,融创境内债重组刚完,境外债又焦头烂额;碧桂园复牌了,可销售还是惨淡,净利润亏超百亿;恒大更是被全球冻结资产,债权人回收率不到10%。

如今,天誉置业以“放弃抵抗”的姿态加入清盘名单。这些曾经的巨头,如今财报里全是“资不抵债”“流动性枯竭”这些刺眼的字眼。

在这个行业洗牌的关键时刻,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或许,答案早就写在每一份财报的负债表里了。

债务重组,虽然可以为房企争取时间,但并不是万能药,现金流才是房企的生命线。

天誉置业在债务重组过程中,虽然多次尝试与债权人沟通,但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还是因为现金流枯竭,只能选择清盘。

没有现金流,任何重组方案都是空中楼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不会为谁停留。

当一个暴利行业沦为高危赛道,唯有敬畏市场、坚守现金流底线者,方能在凛冬中幸存。而那些仍沉迷于资本幻术、不敬畏市场、不守住现金流底线的赌徒,终将成为清盘名单上的下一个名字。

市场的铁律从未改变:泡沫越大,崩塌越痛。

那些靠高杠杆与壳游戏筑起的商业神话,终将在时代的铁拳下碎成一地瓦砾。只有正视问题,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0 阅读:5

正商参阅

简介:知名政商、财经、文化类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