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深圳的住所附近有间中医馆,古典风格的店面两边,挂着镌刻在红木上的金字楹联:杏林春暖,橘井泉香。文辞优美且对仗工整。“橘井泉香”就源自湖南郴州苏仙岭。西汉时有个叫苏耽的放牛娃,自幼随郎中和道士上山采药,掌握了橘叶煎汁治瘴疠的妙方。“五岭逶迤腾细浪”,郴州就坐落在五岭之一的骑田岭脚下,古代是中原通往岭南的孔道,“郴”字寓意林中之邑,自秦代至今专用于此地,历史相当悠久。这里古代山林茂密,虎啸猿啼,瘴疠横行,民间俗语说: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有一年瘴疠爆发,他命人用自家门口的井水煎橘叶汁,效果尤其好,免费治愈了许多病人。后来苏耽得道成仙,这口井就名为橘井,城东郊的那座牛脾山就改名为苏仙岭。后来读到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大才子秦观词《踏莎行》、《鹊桥仙》,他是婉约派词宗,这两首清丽真挚的代表性词作都写于贬谪郴州时。再后来从历史课本上读到“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发动兵变,武力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坚决抗日。从此36岁的张将军被幽禁,辗转到苏仙岭关押,他在此愤怒地写下“恨天低,大鹏展翅愁难展。”“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今年正月我终于赶来执手相看,细细端详。过了郴江大桥,老远就看见大广场上横立着一块巨石,青灰色的底面上闪耀着三个毛体红色大字:苏仙岭。后面是一座苍莽的山峦,如翡翠屏障,山顶云雾缭绕,不时浮现出几幢雄伟的道观寺庙的依稀轮廓,这是郴州八景之首的“苏林云松”,未入名山而其势夺人。穿过高耸的四柱三门花岗岩牌坊,一大片葱郁的绿色扑面而来,我进入苏仙岭景区。进门不远是万福泉,小桥流水,茂林修竹,隐去了市井的喧闹,有独特的宁静之美,这就是山林中的露天道场。小道两旁遍布风格各异的“福”字,让我想起这里是道家的“天下第十八福地。”我沿着当年中国女排每日训练体能的路径,健步如飞。山不陡峭,沿途山涛阵阵,百鸟争鸣,清泉击石,叮咚作响,混合着长者呼、幼者应、姑娘们爽朗的笑声。我穿过两道如吕洞宾的酒葫芦状的山亭,第一道是深红色麻石砌成的“初登蓬莱”,第二道是灰白的“蓬莱在望”。这让我想起在老家乡间,看到穿红袍的道士负责祭祀、祈福,象征健旺的烈火和热情;穿白袍者是净静的修行道士,远离世俗尘埃。这里毕竟是一座仙气飘飘的道教名山。其间特意去看了白鹿洞和三绝碑。江西九江庐山脚下有中国古代第一书院——白鹿洞书院,朱熹在此制定了精妙且科学的学规和学制,泽被中国和东亚儒家文化圈近一千年。此处白鹿洞原名桃花洞,洞口呈三角状,高约4米,宽和深各几十步。传说郴州东门一位潘姓少女洗衣时离奇怀孕,在此洞中生下苏耽,母白鹿哺其乳,白鹤以羽暖其身,他得道升天后改名为白鹿洞。洞前小坪上,篁竹青藤,一头母白鹿和一头小鹿嬉戏,绿野仙踪,栩栩如生,温情脉脉。传说不是迷信,而是对人间美好的向往。大名鼎鼎的“三绝碑”就在白鹿洞不远处。1960年3月,毛泽东主席南下视察,问及当时郴州地委书记陈洪新,四处寻觅方才找到这一珍贵遗迹,嵌于石壁,旁设一红柱碧瓦的长亭,秦少游忧郁的青铜像侧坐于此,倒有几分面壁思过的意味。此碑为秦观词《踏莎行·郴州旅舍》,米芾手书,苏轼题跋。米芾书法八面出锋,纵逸奔腾,奇正多姿,是“宋四家”中行书影响力最大的一位,至今的中国书法大展,凡有行书,必然见到他的风格流派,能标判帜即千秋!苏轼行书笔画遒劲,圆润流畅,气韵生动,乃千古一绝。我路过仿建的宋式“郴州旅舍”,但见门楼飞翘,屋脊轻盈,色彩素雅,掩映在香樟翠竹中,如一幅清新淡雅的宋式园林画卷,与唐代的雄浑艳丽截然不同。位于半山腰的景星观是我必游之地。它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1982年修复,内设唐代大文豪韩愈《送廖道士序》全文碑刻。韩愈心怀使命而又刚直桀傲,必然宦海沉浮。他自幼父母双亡,7岁随赴任广东连州阳山县令的兄长路过,后来自己也被贬于此,再贬潮州,六过郴州。这里远离长安,民风淳朴,风光秀丽,给困顿伤心的韩愈莫大的慰藉,留下了不少诗文。景星观建于一个浓荫遮蔽的山坳里,格局为中堂配左右厢房,青砖玄瓦,朴素清雅。进门处的天井里,一鹤立于龟背,喻为寿上加寿。细看龟壳上刻着四个金光闪闪的字:惊天动地。书法不太高明,但张扬奔放,楷体中带着隶意。观堂四壁、房梁和功德箱,都红得刺眼,如果不是柱上挂着几幅黑底金字的楹联,还以为熊熊大火在燃烧。我心里直乐,这是典型的湖南风味,在清虚淡泊的道观里,也要整出几分火热和霸悍。沿石阶快速攀爬,我来到一道洁白的大理石砌山门前,楣额上题:苏仙岭南禅寺,乃当代书法名家赵朴初题,字写得浑厚古朴、刚柔并济、宽博舒展,有禅宗之气,与当下流行的胡乱“创新”的丑书是云泥之别。这里是海拔500多米高的山顶。老远就看见一幢黛褐色的五层古阁,凌空欲飞,那是药仙阁。凭栏远眺,骑田岭如青色的屏障横绝天空,南岭高低起伏,似碧绿的波涛向四周涌去。郴州市区高楼林立,绿树掩映,街道如棋盘格,密集的小车像极了甲壳虫在格子上爬行。难怪杜甫登泰山时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药仙阁不远处是苏仙观,后改名为南禅寺,主体建筑白墙玄瓦,道观和佛庙风格融为一体,佛道和谐,共处一方净土。拾级而上,里面香火旺盛,信客如织。我耐心排队,见前面一个小伙子用微信刷了10元香火钱,跪在苏仙的塑像前,用湖南味的塑料普通话念念有词:“您老保佑我,要是今年赚到100万,明年的今天,我一定来分红给你10万!”我忍不住笑出声说:“你小伙子太贪心啦,才给苏仙爷10元,就要他保佑你赚100万?”往边上走几十米,就是“屈将室”,1938年张学良被软禁于此。拾级而上,一座青砖小房门两边挂着楹联:请战有功,当年临潼以兵谏;爱国无罪,此日南冠作楚囚。里面辟有张学良的大量历史图片,把我带回到那个民族危难的乱世。1931年,日军发动“9·18”事变后占领了东北三省,1935年底华北五省“自治”,事实上脱离南京国民政府,成为日本的控制区。老蒋却亲自到西安督战,逼迫东北军、西北军进攻已落脚生根于陕北的中央红军,用三虎相斗达到消灭异己的目的。中国已被日本逼到灭亡的悬崖边上,普通老百姓都明白“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都敢于“暴虎入门,懦夫奋臂!”而老蒋为自己的私利,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荒唐政策。老蒋的倒行逆施,人神共愤,张学良和杨虎诚两位将军连夜出兵抓捕老蒋,武力逼他通电全国: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那个民族危难的关头,张将军之功,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张学良履行承诺,亲自护送老蒋回南京,从此被软禁,直到1990年90岁才被释放。他在任何时候都坚定地说:从不后悔兵谏蒋公,私人交情绝不能高于民族大义。张将军虽然只是短期被关押于此,我看到来这几间陋室参观的人比去苏仙观、药王殿更多。佛道飘渺,浩气长存。下山回到烟火市井,我打车随心游览。正月的郴州,处处张灯结彩,霓虹闪烁,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不输一线城市;老城区也焕然一新,整洁清爽,古韵悠悠。行到北湖公园,停车观看音乐喷泉水幕灯光秀,宽阔的湖面上,猛然冒出炫丽的画面,气势磅礴,如梦如幻,图案极富创意。表演快结束时,富有金属质感的一句男高音的吼声响彻夜空:走遍五大洲,最美是郴州!
作者简介
吕有德,1969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现在定居深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深圳有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