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从技能的怪圈挣脱,才选拔有核心素养的人才

宁拙说 2024-10-04 17:04:35

比较各科高考改革,语文算摸索出点新路子,作文命题在考查文化素养方面有了显著进步。文化就是认识自我的智慧,近两年高考作文切实关注考生的文化素养。在现代文阅读方面,也有了显著进步,随文命题,从历年命题的套路中挣脱出来。

令人反思的是,关涉核心素养的命题,考生都答得很差,作文很差,文学作品阅读很差,有力反映教学没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不过,就整个语文命题而言,远没有彻底挣脱技能的怪圈,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20分的“语言运用”题技能禁锢核心素养,二是古诗文阅读主要考查阅读能力,疏离核心素养;三是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能力层级低端化。

正因为聚焦语言技能,命题才琐碎,就极难考查语文的核心素养。“语言运用”顾名思义,应考查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说”的言语智慧,创设具体情境,用口语表达运用语言的机智。这种场合俯拾即是,很好地把语言运用与爱和思想的核心素养考查融合。为什么要考得那么僵死,毫无表现做人智慧的舞台呢?

古诗文蕴含极丰厚的文化和审美,为什么要考得那么肤浅,仅仅考查阅读翻译的能力?古文常考人物传记,传记本蕴含做人的文化智慧,为什么要拘泥于翻译呢?古诗本是表达智慧的集大成,为什么考得那样肤浅?命题者似乎生怕用文化和审美素养把考生考得惨败。为什么不反思,只有考查核心素养,才能指挥一线教学切实发展学生以语言为载体的爱和思想的核心素养?

作文考查认识自我的文化智慧,学生没有文化智慧,作文就制造文字垃圾,所以阅卷就虚高。基础题考查核心素养,学生答不上来,只能据实给分,语文的荒漠就暴露无遗,于是不敢改革。难道这也是固守套路的逻辑吗?

如此大国,必须为学生发展着想,科学命题,真正选拔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只有像数学一样,考得一片哭声,才能在阵痛中诞生新语文,语文才恢复应有的高考地位。

文学作品阅读不是考得惨败?但我们仍坚守真理,考查核心素养,绝不能因为考生答不上来,就不改革陈腐的命题模式。

为什么一线教学少慢差费,教师误尽苍生?不就因为高考考试方式有问题吗?不就因为教育价值观有问题吗?

总之,必须把语言读写说的技能寓于核心素养的考查,语文才走向希望。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