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AI哄娃和陪伴,有实际需求但代替不了真人陪伴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5-02-22 13:06:13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赵苑旨 侯佳欣)2月21日,有网友晒出一条用人工智能(AI)工具哄孩子的视频,迅速走红网络。视频中,孩子从哭闹着不愿睡觉,在和人工智能工具沟通后,情绪被逐渐安抚,不少网友感叹没想到AI竟也成了哄娃神器。

情感交互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重要场景。2月21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AI陪伴的实际价值很高,特别是在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以及留守儿童等场景中的使用上,AI作为陪伴伴侣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无法代替真人的情感陪伴。

“AI并不能完全替代真人的陪伴,从心理学理论上来说,无论是陪伴孩子还是陪伴老人,两者间都存在‘依恋’的概念,这种依恋是对真实人的情感连接,是AI算法不能达到的,过度依赖AI陪伴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孩子无法建立良性的依恋关系,老年人则可能因缺乏真实的人际接触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等。”张昕说。

湖北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肖劲松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目前看来,AI在某些功能上确实能够替代人类完成一些机械性或知识认知方面的任务。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这些功能将变得更加完善,能够有效减轻家长的劳动强度。”

在肖劲松看来,尽管AI可以在家长忙碌或疲惫时提供帮助,例如通过讲故事等方式缓解抚养压力,但过度依赖AI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情感发展,削弱亲子关系的紧密性。家长应把握好使用AI的度,以亲自陪伴孩子为主体,特别是在孩子幼年时,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对孩子的心理成长至关重要。总之,AI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但不能取代父母在情感陪伴中的核心角色。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AI陪伴的现象,既不要过分神化它,也不要过度使用。”张昕指出,在某些不得已的情况下,AI陪伴是必要的,但它不能替代子女或父母的角色。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仍然不能缺席,应该与AI形成互补的关系,共同为孩子和老人提供全面的陪伴和关爱。肖劲松进一步补充表示,面对新事物,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其优势,也要把握好使用的“度”,始终以人的需求和主体地位为核心,确保AI技术服务于生活,而不是主导生活。

0 阅读: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