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告诉我们,在未来会到处都是飞行交通工具,它们将解决个人出行的问题,但我们仍被困在地面上……
美国的汉纳-巴贝拉制作公司在上世纪60年代创作了动画片《杰森一家》。在这部动画片中,主角乔治·杰森每天都驾驶着他的飞行汽车去上班。亨利·福特在40年代曾断言,汽车行业的未来是飞行汽车,但8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在柏油路上行驶。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口袋里的手机(你很可能正用它在阅读我们的摩托车文章👍),其计算能力比当年用于让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的电脑还要强大。机器已经接近能够通过艾伦·图灵在1950年提出的智能测试(一些砖家称这已经实现了)…… 但我们的摩托车仍在消耗轮胎,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爆胎😅。
我的飞行摩托车在哪里?
在当下,“人工智能” 这个词汇如同潮水般,每日都不可避免地涌入我们的视野与耳畔。作为一项极具颠覆性的前沿技术,它宛如一把双刃剑:一端连接着理想的乌托邦,有望把世界塑造为人间天堂;另一端则指向如电影《黑客帝国》般的现实困境,对此,各界观点纷争不断。
如今,无人机已广泛涉足战争与和平的各个领域,在军事侦察、物流配送、灾难救援等场景中频繁亮相。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飞行摩托车却依旧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与人们的想象之中,迟迟未能走进现实生活。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预测未来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过去,专家们曾满怀信心地畅想飞行汽车,认为它们能够突破重力的束缚,成为未来出行的新宠;同时也预言机器人将日益复杂精密,在工业生产、家庭服务等领域大显身手,这些预言在一定程度上已然成真。但谁也未曾料到,如今会诞生在各方面能力都超越人类的智能机器,这无疑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思考 。
为了把这个想法说清楚(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深刻思考),我们查看了卡尔·李的作品,他是Kardesign Koncepts公司的知设计师。看得出来,他和我们一样,满心期待着能有一款能轻松离地、在空中自由翱翔的摩托车。这不,这位英国设计师动手改装了一辆1990年款的本田CBR600F,赋予它“飞翔的能力”。
通常来讲,对未来的短期设想总是过于乐观,而长远的预测又常常与现实有差距。就拿手机来说,你下次换的新手机大概率和现在用的差不多,可谁又能猜到20年后,你的孙辈手里的手机会是什么模样呢……说不定到那时,他们比我们幸运得多,真能在自家车库里停上一辆飞行摩托。可能我们这代人到最后也等不到飞行摩托成为日常出行工具的那天,但好歹我们骑着普通摩托,在风里驰骋过,甚至因为意外,“体验”过短暂的“飞行”,好在人还安然无恙,能把这些故事讲给大家听😄 。(安全驾驶很重要哦!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