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锐评长征,如果不是毛泽东换谁领导长征都走不出1000里

韩知许说文史 2025-02-12 19:24:33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1991年已经是耄耋之年的张学良终于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幽禁生活,得以离开台湾飞往美国。

对于这个曾经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的风云人物,张学良的到来立刻吸引了许多媒体前来采访,而在这些采访中,被询问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张学良是如何看待如今的中国,和中国缔造者毛主席的。

对于前一个问题张学良没有过多的评述,毕竟在被幽禁之后他就没来过新中国,对新中国的一切也只是道听途说。

但是对于毛主席他却是颇为了解,仔一次采访中他直言:“毛主席很厉害,他就是天生的领导人!”

按理说张学良和毛主席的接触也不是很多,那他为何会对毛主席如此钦佩呢?

这还要从当初张学良第一次和红军接触开始说起。

1935年10月,陕北高原的风裹挟着沙砾,吹过张学良的指挥部。他站在地图前,眉头紧锁。两个月前,他刚被蒋介石任命为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手握20万东北军精锐。

而他的对手则是刚刚结束长征的红军,他们不仅衣衫褴褛、武器简陋,就连兵力不足3万人,相比于长途跋涉而来的红军张学良可谓是以逸待劳。

因此在收到蒋介石的命令后,他直接放出狂言称“红军三个月内必可肃清”。

然而,接下来的发生的事情却让张学良有些措手不及。在和红军交手之后不久,先是在直罗镇,东北军109师全军覆没,师长牛元峰被击毙。

接着在劳山,他手下的110师又遭到红军伏击,师长何立中重伤身亡,之后榆林桥一役,107师619团被全歼,团长高福源被俘。

短短两个月,东北军损失了近3个师,被俘官兵超过5000人。当时张学良看着桌上的战报一片迷茫,面对着红军这样一支堪称简陋的部队,他不知道自己手下的兵为何越打越少,而对面的红军呢却越打越凶,越打越团结。

张学良的这个困惑,在不久之后就得到了答案。

1935年1月,当红军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时,蒋介石在南京放下狠话:朱毛红军必将成为石达开第二,必死于大渡河!

随即他调集40万大军,企图将红军围歼于川黔边境。然而接下来的四个月,毛泽东用一场战争史上的“魔术”彻底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

在赤水河畔,3万红军像一条游龙,在川军、滇军、中央军的夹缝中穿梭。1月29日一渡赤水,佯攻川南;2月18日二渡赤水,杀回遵义歼灭黔军两个师。

3月16日三渡赤水,将国民党主力引向川南;3月21日四渡赤水,突然东进直逼贵阳——当时蒋介石正坐镇贵阳督战,城内守军不足两个团。

听到这个消息后蒋介石慌乱不已,他急令滇军孙渡率部下前来支援,却不料这正中毛泽东下怀。

就当滇军匆匆赶往贵阳时,红军主力早已西进云南,威逼昆明。这下龙云也被吓得调回所有守军,可就当他做好了与红军大战一场的准备时,红军却虚晃一枪,直奔金沙江而去。

这场机动战彻底打碎了国民党的围剿网。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六载含辛茹苦,未竟全功。”

而张学良则在战报上批注:“用兵如神,非我等能及。”多年后他感慨:“40万重兵啊!换成我带红军,早被吃掉了。可毛泽东愣是把敌人指挥得团团转——这才是真正的‘统帅’。”

而张学良的震惊还不止在战场,1935年冬,东北军107师一名炊事兵被红军释放归来,带回了见闻:“他们吃野菜啃树皮,但路过果园没人摘一颗枣;睡在老乡屋檐下,走时把稻草捆得整整齐齐。”

更让东北军震动的是,被俘官兵在红军营地听到的不是训斥,而是《松花江上》的歌声。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旋律响起时,这些铁骨汉子跪地痛哭。这与当时的国民党部队形成了残酷对比。

一次胡宗南曾对身边人抱怨到:“剿共就像判无期徒刑!”

他之所这样说是因为他手下的国民党的部队进入苏区后强征民夫、抢夺粮食,逼得百姓宁可烧掉存粮也不留给“国军”。却把最后一把盐塞给红军。

1936年4月9日,延安清凉山下一座天主教堂内,周恩来对张学良说:“副司令,我们都是爱国者,真正的敌人是日本人。”

这场秘密会谈持续到凌晨四点。当张学良走出教堂时,卫兵发现他眼睛红肿——这位曾认为“剿共是军人天职”的少帅,终于看清了历史的方向。

八个月后,西安事变爆发。当张学良的卫队冲进华清池时,蒋介石床头的《曾文正公全集》翻开着,页边批注仍是对红军的蔑视。

可以说直到此时这位“领袖”仍不明白,为何自己拥有美械装备、德国顾问、飞机大炮,却始终无法消灭那些草鞋布衣的“赤匪”。

而张学良对此的答复却早在1935年就已写下:“他们没有飞机大炮,但有毛泽东。”

在一生中张学良从未和毛主席见过面,但她对毛主席的钦佩和敬重却是一点都不少,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当年的长征和四渡赤水。

今天,当我们重走赤水河畔的青石板路,抚摸泸定桥上的冰冷铁索,一个问题始终萦绕:为什么长征能成功?是蒋介石的无能?是地形的优势?还是运气的眷顾?

张学良用一生给出了答案:当3万人背负着整个民族的希望,当每个战士相信走在最前面的人能带他们找到光明,这支队伍就拥有了超越物质的力量。毛泽东的军事天才,正是将这种力量化作了改天换地的洪流。

正如一位东北老兵所说:“我们打红军,越打心越慌——他们眼里有光,我们眼里只有泪。”这束光,照亮了赤水河的波涛,照亮了雪山的夜空,最终照亮了整个中国。

参考资料:《张学良口述历史(访谈实录)》当代中国出版社《世纪行过:张学良传》中国新闻网

10 阅读:138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