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搞错了!毛公鼎铭文证明,居高临下本意并非字典解释|真知堂

藏瓷识古历史 2024-09-01 13:58:35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诗经 大明》郑玄筏:“临,視也。

郑玄是东汉大儒,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但他这里对《诗经》的解释,搞错了!西周青铜器毛公鼎上的铭文就能证明!

居高临下和居高视下

真知堂:居高临下这个成语,大家耳熟能详。按照现代字典的解释,

临:俯视。处在高处俯视下方。

居高临下,就是站在高处往下看的意思。

这个解释几十年来没人读者质疑过其正确性。但真知堂经过对周代青铜器上的金文研究发现,居高临下这个成语的意思,恐怕误读了。

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是“王者(大贵族)站在高处监视下民”。

这样的解读是不是有些让人大跌眼镜呢?

别急着下结论,往下读完这篇文章,你就会知道真知堂所言是否正确。

真知堂:古文里并没有居高临下这个成语,最早文献中只有“ 居高 视下”,出自《魏书》。

《魏书·南安王传》:“徼山立栅,分为数处,居高视下,隔水为营。”

这一篇讲的是北魏历史,太和十九年,魏孝文帝南下攻打南朝齐,大将拓跋英上表请求带兵,充当急先锋。

大军行至沮水,南齐将领尹绍祖、梁季群等带领两万士兵在徼山立下防线,分为数处,占据高地,以水为屏障,这就是史书中那段话的意思。

拓跋英不惧,一战斩首3000级,俘获700。因此名垂千史,也留下了 居高 视下 这个成语。

居高 视下 才是当代成语居高临下的本来面目。

真知堂:古籍中最早出现“居高临下”,是清朝的事。

清·毕沅在《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一年》中写到:“敌居高临下,我战地不利。”

是他把 居高 视下改成了居高临下,后人以讹传讹,就不懂其本意了。

那么,居高临下为什么是真知堂那种解释呢?就要从金文说起了。

接下来我们说说毛公鼎。临,在先秦时代其实是监的意思。

毛公鼎

真知堂:毛公鼎,西周晚期,作器者为毛公,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 斤,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这件青铜器属于国宝中的国宝,虽然器物并不精美,器型也不大。但它上面有500个字,是至今为止西周青铜器上铭文最长的一件。在先秦时代,这篇铭文可不是小作文,而是大文章了。

王若曰:“父歆[xīn],丕显文武。。。唯天将集厥命,亦唯先正略又劂辟,属谨大命,肆皇天亡,临保我有周。”下面图片给大家标出了“临”字,第二张右手前四字就是“保我有周”。

真知堂:“临保我有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有周容易解释,和有夏,有虞的意思一样,就是周国。我有周,就是我周国。

保,意思是保护,这个一目了然。但这个临是何意呢?

现代人理解的临,多数是下面的意思,

1.來到,“大驾光臨”。

2. 靠近、依傍。如:“臨窗而坐”。

3. 面對、遇到。如:“臨危不亂”。

这几个意思用来解释临保二字,解释不通。

古人常写错别字,除了毛公鼎,是不是还有其他青铜器铭文呢?

仔细找,还真找到了。

它也是晚清四大国宝之一,大盂鼎。

真知堂: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是西周青铜重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市眉县)。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是西周康王时期著名青铜器。

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三器,出土于解放前,被称为海内三宝。大盂鼎的年代属于成王之子康王,是西周第三个王,所以其年代在三宝中最早。大盂鼎的铭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故天异临子,法保先王——大盂鼎

大家看清楚没?此处很明显,临和保是两个动词,

临对应的是子,保对应的是王。也就是保王临子。王在上,子在下!

临,绝对不是临近之意!

临的含义

真知堂:除了以上三个含义,临字 还有以下一些意思。

临(臨),

4.《詩經•大雅•大明》:“上帝臨女,無貳爾心。”鄭玄筏:“臨,視也。”

阮籍《詠籍詩八十二首之十三》:“登高臨四野,北望青山阿。”(这样解释看来毕阮也没错?)

5. 依书画范本摹仿。如:“臨帖”。

6. 照、照耀。唐•杜甫《春宿左省詩》:“星臨萬戶動。”

7. 給、加。唐•魏元同《請吏部各擇寮屬疏》:“臨之以利,以察其廉。”

8. 將、正、當。如:“臨別”。

9. 易經卦名。临卦。兌下坤上,表在上臨下之意。 

10. 統治。《书•大禹謨》:“臨下以簡,御众以寬。”《管子•八觀》:“臨众用民。”

真知堂:看到最后,终于看明白了。这个临字,在古代是统治的意思!

如此看来,《诗经》中的上帝临女,东汉大儒郑玄搞错了!女,就是汝,也就是你。上帝临女,就是上帝统治你,而不是上帝来看你!

这样,毛公鼎中的“临保我有周”就很好解释了,意思是“统治,保佑我大周国”。

临下这个词,出自《尚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居高临下,其实本意真的不是站在高处看下方,而是(统治者)居于高位统治(监督)下方。

文章到此似乎可以结束。

但继续深究,真知堂发现,在金文中,“临”这个字通“监”。在汉字六法中属于转注字。

监的含义

监(監)(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个人睁大眼睛在往下看(臣,竖目),右边是个器皿。金文又在器皿上加一小横,表示器中有水。本义:监督),汉字简化后看不出本意,括号里的繁体字就是源自金文。

監,临下也。——《说文》

立其监。——《周礼·太宰》。注:“谓公侯伯子男各监一国。”

何用不监。——《诗·小雅·节南山》

监,察也。——《方言十二》

使监谤者。——《国语·周语》。注:“察也。”

真知堂:监这个字在金文里也经常出现,如:“文王监在上-天亡簋”

“其于兹朝夕监-史簋”,下图为史簋铭文拓片。

这样看来,《书 孔传》里西汉大儒孔安国也搞错了!

《书经·太甲上》:“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孔传:“监,视也。天视汤德,集王命于其身,抚安天下。”

郑玄,孔安国都是汉朝大儒,他们把监和临都解释为视,也就难怪后面的读书人了。

监,临下也。本意是用眼睛盯着水面,后来是盯着装水的鑑。用青铜铸造的,就是监加金子旁了。

真知堂:临,就是监督之意,用眼睛盯着,就是临,临(臨),左边还是眼睛。"临”是转注字!

转注,作为汉字造字的六法之一,一是“形转”,二是“义转”,三是“音转”。

把《左传·哀公二十三年》中,“恐为君瞋,照临无日。”解释为“恐怕你对君主发脾气,照顾你的日子就没有了。”就大误了。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照临四方,乃天子专用。

《书经.泰誓下》:“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

这样看,就看懂了吧?

日月都是大神,照着你就是监督你!

天子上朝,叫临朝!天子御女,叫临幸。这都是专用词。这里的临,就是监的本意。

结语

真知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上很多文字,现在的人已经搞不懂了。临,作为转注字,是从监这个字转注过来的。监的本意是人站在水边俯视自己水中的容颜,所以引申为监视,监督之意。

毛公鼎和大盂鼎中的铭文“临保我有周”,就是监保我有周。

所以,居高临下的意思并不是站在高处往下看,而是《尚书大禹谟》中“临下以简”的意思,即管理,监督之意。

更多国学知识,关注真知堂,一起探索吧。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