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五月末的闷热天气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悄然更新了对欧关税清单。新增的127项商品目录中,不仅包含传统优势产品精密机床,连普罗旺斯薰衣草精油都未能幸免。这种"宁错杀不放过"的加税策略,让布鲁塞尔的外交官们意识到: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大棒这次是动真格了。
就在欧盟委员会紧急会议召开前夜,柏林传来消息——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测算显示,若25%关税落地,本土车企每年将多承担47亿欧元成本。这个数字足以让慕尼黑的宝马董事会坐立不安,毕竟该集团每三辆出口车中就有一辆目的地是美国港口。
布鲁塞尔选择此时派冯德莱恩飞赴新德里,颇具战略深意。欧盟-印度自贸谈判历经22年13轮磋商仍悬而未决,此刻却突然提速:在双方最新联合声明中,数字贸易和绿色技术被列为优先领域。知情人士透露,欧方承诺放宽印度IT从业者签证限制,换取印方降低葡萄酒关税——这种各取所需的交易背后,是欧盟对美贸易依存度高达18%的焦虑。
但新德里的谈判桌远非风平浪静。印度商工部的数据显示,欧盟对印汽车零部件征收的反倾销税最高达36%,而印度对欧洲威士忌仍维持150%的进口税。这种"以邻为壑"的关税对峙,使得双方今年前四个月贸易额同比下滑7.2%,与预期中的抱团取暖形成讽刺对比。
更微妙的博弈发生在数字货币领域。印度央行近期测试的数字卢比结算系统,与欧洲央行筹划的数字欧元存在架构冲突。这种底层技术标准的分歧,暴露出双方在数字经济主导权上的深层矛盾,绝非几轮自贸谈判能够化解。
在孟买举行的印欧商业峰会上,塔塔集团董事长当面抱怨:"欧洲企业要求我们遵守CSRD(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却对印度供应商的成本压力视而不见。"这种价值观与现实的碰撞,恰是横亘在两大经济体间的无形壁垒。
当冯德莱恩的专机从英迪拉·甘地机场起飞时,新德里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发布预测:即便达成缩减版自贸协定,欧盟对美贸易缺口最多只能弥补13%。这个冰冷的数字暗示着,跨大西洋贸易战的真正破局点,或许并不在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