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土耳其司法部内部备忘录显示,奥贾兰在2月28日的特别会面中,首次向政府特使提出完整和解路线图:库尔德工人党(PKK)武装人员在六个月内分阶段解除武装,作为交换,政府需在东南部三省实施区域自治法案。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位昔日"恐怖组织头目"主动建议,解散后的PKK成员可加入土耳其国土安全部队,共同维护边境稳定。
埃尔多安的政治嗅觉显然捕捉到了历史机遇。总统府在声明中罕见使用了"库尔德同胞"的称呼,并承诺向议会提交《民族和解与区域发展法案》。该法案核心内容包括:允许库尔德语进入公立学校课程、赦免放下武器的基层武装人员、以及在迪亚巴克尔设立区域经济发展特区。
叙利亚东北部边境的戏剧性转变,则为这场和解增添了注脚。曾受美军训练的"叙利亚民主军"(SDF)突然宣布,其3.2万名士兵将分批并入大马士革政府军第三军团。分析人士指出,这支库尔德武装的转型,实则为避免在土叙边境沦为"双重弃子"的求生之举——既失去美国庇护,又面临土耳其机械化部队的碾压优势。
地缘政治学者注意到,安卡拉近来在伊拉克库区动作频频。土耳其能源部长与埃尔比勒地方政府达成协议,将重启基尔库克-杰伊汉输油管道,该项目预计每年可为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带来60亿美元收益。这种经济捆绑策略,显然在分化地区库尔德势力与PKK的联系。
不过,和解之路依然布满荆棘。土耳其军方鹰派人士匿名向媒体表示,仍有约1500名PKK死硬派藏身坎迪尔山区。而在迪亚巴克尔街头,既有库尔德青年撕毁PKK旗帜庆祝和平,也有激进分子向警方投掷燃烧瓶,高喊"背叛"口号。
白宫对局势变化表现出复杂心态。虽然国务卿布林肯公开赞赏土耳其的"和解勇气",但五角大楼内部报告担忧,叙利亚库尔德武装的倒戈可能使美军失去在幼发拉底河东岸的重要支点。这种战略焦虑,在驻叙美军近日向代尔祖尔增派"艾布拉姆斯"坦克的动作中可见一斑。
历史转折时刻的安卡拉街头,曾经布满弹痕的建筑正在被修复。在市中心广场,艺术家们用红白两色涂料绘制巨幅和平鸽,鸽喙处点缀着土耳其国父凯末尔与奥贾兰的剪影——这个充满争议的艺术装置,恰如其分地隐喻着这场高风险和解的微妙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