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月的仲夏,热情似火。热情的我们,正通过网络等途径,在不约而同地缅怀与纪念。
缅怀那些值得缅怀的事,纪念那些可以纪念的人。
譬如,网上铺天盖地的文章,时刻在提醒我们,就在这个6月末,周星驰先生60岁了。
周星驰的大名如雷贯耳,自不必提。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有一个伟大的歌手,比周星驰还年长10来天,如果还活着,他今年也恰好60岁。
歌手的名字叫黄家驹。试问,及至今天,谁的青春里没有他?哪个少年的耳畔,没有《海阔天空》《光辉岁月》,激昂而飞扬的旋律?
二十九年前的那个六月末,斯人已逝。一切宛若一场梦。
01
梦境开始的地方,坐落于香港九龙的苏屋邨——那里是社会底层聚居的场所。
1962年6月10日,伴随一阵哭啼,黄家驹来到了这个世界。能降生在苏屋邨,基本也就意味着,他并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那类人。
黄家驹出生时,家中除了父母双亲,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六七口的家庭,挤在不足30平米的小房子里。
初中时代,黄家驹学业一般,尤其是数学,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他唯独对音乐有点兴趣,父母却很反对,禁止其接触任何与音乐有关的东西。
草草读完初中,黄家驹随即迈入社会。为了生存,他做过许多工作,五金销售、保险经纪人、电视台的布景员等等,每一份工作都是得过且过,他并没有坚持太久。
十七岁那年,黄家驹捡回邻居丢弃的一把破木吉他。这把吉他早已面目全非,却带给黄家驹如初恋般的感动,他从此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越陷越深。
在他未成名时,我们当然不能知道,这个少年练习乐器时的样子。家驹的一个填词人朋友后来回忆说,黄家驹某次参加演出,自己伴奏自己唱歌,当他演唱的时候,把乐器“像宝剑一样抗在肩上”,那酷酷的模样,瞬间让人着迷。那个朋友说:
“他使我想起少年剑客,那样意气风发。”
毋庸置疑,黄家驹是公认的弹奏吉他的顶级高手。但是遥想当年,他受尽了白眼与嘲笑。因为热爱,黄家驹曾经毛遂自荐,申请加入某业余乐队弹节奏吉他。
但他的水平并不高。某次排练时,乐队主音吉他手受不了黄家驹糟糕的表现,不但当众臭骂了他,还拍着胸脯保证,就他这种表现,永远也不可能有出息。
年少的家驹,自卑而倔强。面对责骂,他没有争辩半句,背地里却练习得愈加刻苦。
十九岁那年,经由琴行老板介绍,黄家驹认识了主业保险经纪、业余爱好打鼓的叶世荣。两个同龄人越聊越有感觉,渐渐成了极好的朋友。
作为好哥们,叶世荣把黄家驹招进了自己就职的保险公司。业余时间,叶世荣打鼓,黄家驹弹吉他,他们额外找来两个朋友,四个少年组成一个乐队,有一搭没一搭地玩起了音乐。
他们自己组建的乐队,连个名字都没有。——四个人不可能意识到,他们拼凑起来的“草台班子”,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Beyond乐队的雏形。
时间来到1983年。这一年他们计划报名参加《吉他杂志》举办的比赛,上台前夕,有个问题困扰着他们,乐队连个名字也没有。以此为契机,Beyond的乐队正式组成。
在那场比赛中,他们最终斩获冠军。但这改变不了他们“草台班子”的本质,随着时间的发展,乐队成员逐渐成型,单看这些成员的履历,估计没有哪个人觉得他们能够成事儿。
黄家驹和叶世荣作为“元老”暂不必提。贝斯手黄家强是家驹的弟弟,属于“裙带关系”;主音吉他手黄贯中,本来是为乐队设计海报,连个替补都不算,因为前一个吉他手突然出走,他临时救场一跃倒成了主力。
为了证明自己,四个年轻人决定开一场演唱会。
他们没有幕后团队,所有的工作,譬如设计海报、租赁音响,琐碎到卖门票、搬东西,也需要自己亲力亲为。实际上,为了举办这场演唱会,四个少年不但付出心血,还从银行借了钱。
结果却不如人意,他们最终亏了六千多元。
这场名为“永远等待”的演唱会,以他们要“永远等待”成功而结束。
02
举办那场演唱会之前,Beyond很“鸡贼”地邀请多家唱片公司前往观摩,他们设想的是,万一有谁慧眼识英才呢。
结果,一家公司也没有到场。
幸好,有一个叫陈建添的经纪人,无意间注意到了他们,顺手就跟四个小伙子签订了合约。所以说,Beyond亏了六千块钱,也并不是毫无收获。
Beyond乐队从成立的那天开始,就标榜为“超越一般乐队所涉足的音乐领域”,换言之,他们自我强调的就是,摇滚主流以外的音乐,更具体些,地下音乐。
好消息是,经过几人的不懈努力,成立尚不满三年的Beyond,几乎就成了香港地下乐坛的龙头老大。
坏消息则是,陈建添甫一加入乐队,就无情抹去小伙子们的功绩。他告诫黄家驹等人说,乐队想要成功,务必要从地下转入地上。
毫无疑问,这个过程极其痛苦,操作稍有不得当,很容易把两方面观众都得罪了。
即便后来强大如Beyond者,也并不是生来就受欢迎。
当他们尝试商业化时,两边的观众表现都很激烈。非主流的观众,立刻表现出反感,听众认为Beyond变了,谴责他们“背弃了理想和原则”;而普通的观众,态度恰恰相反,他们觉得乐队改变得不够彻底,总是显得不伦不类。
当Beyond带着自己的专辑,到电台接受采访时,颇了解音乐行情的港台DJ主持人,直言不讳地称呼他们作“长毛飞”(地痞流氓的意思)。在普通观众眼中,他们受到的鄙视与误解,由此可见一斑。
得不到主流的认可,专辑的销量,也总是差点火候。乐队辛辛苦苦努力几年,顶多成了“非主流音乐中的主流音乐”,离真正的商业化,差距尚远。
1988年,黄家驹他们发行了第二张专辑。从这张叫《现代舞台》的专辑开始,Beyond标志性的慢板情歌开始出现。但照旧是叫好不叫座,因为成绩太过惨淡,经纪人直接放出狠话,如果专辑还不大卖,他们此生就没有发片的可能了。
事业走向低谷,乐队面临分裂。好在,情形坏到极点之时,也正是Beyond绝地反击之刻。
他们加盟了新的公司,一改自己叛逆青年的形象,扎扎实实创作音乐。终于,beyond守得云开见月明,他们的诚意,终于得到大众的认可。
为了音乐事业,黄家驹同样倾尽所有,就比如自己的爱情。
在新专辑中,他特意创作了一首叫《喜欢你》的歌曲,据说就是写给前女友的。音乐与爱情冲突时,黄家驹果断放弃了感情。但有些东西,怎么可能说放手就放手。回眸追忆时,他总是在悔恨,就像歌词里唱的:
再次泛起心里无数的思念,
以往片刻欢笑仍挂在脸上。
黄家驹的真挚,感动了万千观众。《喜欢你》也成为了当年最受欢迎的情歌。
为了向市场妥协,Beyond做出许多很“流行”的音乐。他们越是成功,越是被地下乐迷所批评,昔日最死忠的歌迷,也直言不讳地怒斥Beyond为“摇滚叛徒”。
一方面,Beyond的确变了。他们马不停蹄地到处开演唱会,陆陆续续接拍电视剧以及电影,沉沦在世俗的商业当中,完全不能自拔。
另一方面,黄家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究竟是谁,以及将要干什么。
他曾经说过:“想要在商业化的香港市场,玩自己真正喜欢的音乐,必须先打响乐队的知名度。”
家驹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先要融入之。
他融合的有多卖力,改变的就有多积极。作为一个流行乐队,Beyond身上有某些奇怪的特质,在情歌当道的时代,他们却不以情歌取胜。
实际上,Beyond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歌曲,大体都是关乎于励志,家国情怀,呼吁爱与和平,所谓“大时代的大作品”。
试问,今天又有几个歌手,有几个乐队,具备这种社会力量与情怀呢?
不管歌曲多么“悦耳”,Beyond核心的精神层面,几乎没有动摇过。
03
1991年,Beyond如愿登上了香港歌手心中的演唱会圣地——红磡香港体育馆,他们在那里连演了五场,每场都是座无虚席。
演唱会的结尾,《光辉岁月》的旋律响起——这首歌本是为南非总统曼德拉而作,斩获当年的最佳金曲、最佳填词奖。
音乐仿佛也有了生命,这首歌便昭示着,Beyond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光辉岁月”。
从业余爱好,到成为地下乐队的王者,再到大众眼中的明星,beyond每一步都走得稳扎稳打。
但是,顶点就意味着结束吗?
虽然红了,但黄家驹并不开心,他觉得自己就像个小丑,参加无聊的游戏与节目,占据了自己大量的时间。
这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忍受了很久,终于说出那句经典名言:“香港只有娱乐,没有乐坛。”
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黄家驹此论调一出,随即遭到同行的抨击,大家说他没有资格评判音乐圈。
黄家驹不屑跟同行争辩,就像他不屑于唱当年乐坛流行的“男生女腔”,他想用自己最激昂的摇滚,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决定到日本发展,从零开始。
虽然,那里的市场更加成熟、多元化。作为一支成名许久的乐队,去日本发展,基本就意味着,放弃所有的名气和荣誉。
黄家驹他们绝对称得上是牛人,牛人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目标,永远是下一个。
为了“下一个目标”,Beyond额外付出了很多。
日本的环境并不好,房子又小又低。四个小伙子每天回到家里,躺在榻榻米上,“可以用脚碰到任何地方,根本不用遥控器”。
他们也不会说日语,除了唱歌,靠电动游戏和酒水度日,每天的生活好像是印刷出来的,黄贯中回忆说:“每天睡醒了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自己不停问自己,我来这里干嘛?”
去日本当然是为了音乐。然而,即便是音乐,他们做的也并不开心。
日本的市场的确很大,Beyond奔着自由而去,到了最后,他们赫然发现一个现实:日本只是一个放大了几十倍的香港而已。
黄家驹一心想做重型音乐,公司却以赚钱盈利为目的,坚持让他们做软性的摇滚,走流行路线。矛盾便因此而产生。
除了干涉乐队的风格,为了多卖唱片,公司还要求他们,装扮成“邻家的小男孩”,参加综艺节目,多多获取乐迷的认可。
可想而知,他们有多么苦闷。
在人生的失意时刻,黄家驹却用歌声,告诉自己的粉丝,明天一定会海阔天空。
《海阔天空》是一首超脱于“流行音乐”,足可以传世的作品。它讴歌了自强、奋斗、博爱、和平;它激励着每个少年的热血;它告诉我们不再冷漠、教会我们昂扬。
这首歌曲的填词和作曲,皆来自于黄家驹。很不幸的是,它也是家驹留给这个世界的临终遗言。
1993年6月24日凌晨,beyond受邀到东京某电视台,参加一档很著名的游戏节目《想要什么,就做什么》。参加节目期间,黄家驹从2.7米的高台不慎直接坠下,其后昏迷不醒。
六天之后,即6月30日,他不幸去世。黄家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三十一岁。
纵观黄家驹的一生,起于微末之间,大部分时间,都在不停地抗争、奋斗,更重要的是,超越自己。
从默默无闻,到光辉岁月,再到心境上的海阔天空。这个三十岁的年轻人,经历了很多,教会我们更多。
谢谢你了,家驹。
[点赞][点赞][点赞]
忠于自己,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感谢beyond
[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