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过诗九首,天才少年,“天如英才”的王勃。

书易聊文化方式 2025-02-09 09:10:59

王勃(650年-676年或684年),他生于儒学世家,从小就是学霸,人称“神童”。是中国唐代文学家、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隋末思想家王通之孙、泽州长史王福畤之子。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他六岁能写诗,十岁通经史,十二岁学中医,十四岁就能摆摊算命看风水。普通人一辈子都弄不明白的东西,他十五岁之前就全懂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王勃的才能很快得到皇帝唐高宗李治的赏识,16岁就被封官朝散郎,被安排给皇帝最宠爱的儿子“沛王”当伴读。

他是“天如英才”的代名词他是“初唐四杰”之首。

他所写《滕王阁序》被称为古今第一骈文他出生名门高博学。

为文光昌流丽

他是初唐文坛

最璀璨的一颗流星

却英年早逝

合人不慎唏嘘

他就是

“天才少年”王勃

道超中古,功推下济。

惟帝惟天,惟天惟帝。

01

《乾元殿颂》

王勃,6岁作诗,16岁科试及第,被授于朝散郎(相当于县处级干部),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命官。之后,才思泉涌,笔端生花,作《乾元殿颂》,被皇帝称为大唐奇才。之后,勃的名声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王勃担任朝散郎后,被安排在唐高宗之子李贤的沛王府中做文秘工作。

这期间,恰逢国家重点工程乾元殿竣工,王勃熬了几个晚上,赶写了一篇《乾元殿颂》,通过沛王李贤送到了唐高宗的手上:

群臣列陛,奏萧相之遗模;

天子临轩,采荀卿之故事。

功推三祖,银绳勒东岱之威;

业峻一人,金口奉南山之寿……

文章洋洋洒洒4000余字,气韵曼妙,词藻华美,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

高宗皇帝看完,龙颜大悦,一打听,作者是未及弱冠的16岁少年王勃,不由惊叹:“奇才!真乃我大唐奇才!”

当即作出批示,要求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文章得到最高领导的肯定,王勃声名大振。

至此,人们开始将王勃与当时的文坛名家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相提并论,合称“初唐四杰”。

0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长安,王勃开始结交名士,过上了舒服自得的生活。有一天,他的好友杜少府(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要离京赴任川蜀。他有感而发,洋洋洒酒,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送别诗。

鲁迅先生曾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真正的友情是无比珍贵的。正如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所写:“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让我们深入诗中,体会这份离别的不舍与对友情的坚定。

有人说:“真正的朋友,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默默地陪伴在你身边的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罗曼·罗兰讲过:“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王勃在送别友人杜少府时,写下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印证了这一点。“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真情。

亚里士多德曾言:“挚友如异体同心。”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句,正是对这种心心相印的友情的最好诠释。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感受王勃与杜少府之间的深厚情谊。

蒙田说:“友谊的臂膀长得足以从世界的这一头伸到那一头。”王勃在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慨,不正与此相符吗?让我们一同来欣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领略这份跨越距离的友情。

巴尔扎克说:“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所抒发的“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的感慨。下面,一起走进这首诗。

培根讲:“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我们展现了一段真挚的友情,“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让我们一同感受。

伏尔泰说:“友谊是心灵的结合。”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正是这种心灵结合的最美表达。现在,让我们走进这首诗,去感受这份美好的友谊。

03

《檄英王鸡文》

当时上层社会流行玩斗鸡,沛王李贤年仅13岁,正是贪玩的年纪,沉迷于此不能自拔,府里养了一大群斗鸡,没事儿就组队跟外面的鸡打比赛。

有一次,沛王李贤跟自己的兄弟英王李显,也就是后来的唐中宗较上劲儿了,都说对方的鸡是垃圾,自己的鸡才是斗鸡中的战斗鸡,互相不服气,相约要恶斗一场。

为了鼓舞士气,为即将到来的二王斗鸡大赛加油助威,喜欢卖弄才学的王勃写了一篇战书《檄英王鸡文》。

全文572字,骈四俪六,对仗工整,遣词华丽,虽是一篇戏谑之作,却写得文采飞扬:

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

养成于栖息之时,发愤在呼号之际。

望之若木,时亦趾举而志扬;

应之如神,不觉尻高而首下……

18岁的王勃靠着高才博学,被沛王李贤纳入附中做皇子侍读。当时上流社会的王公贵族们偏爱斗鸡,沛王和英文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王勃才思敏捷,随手一篇《檄英王鸡文》为沛王助威(檄文本是军国要事,可以理解为古代官方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本来只是个小插曲,谁曾想高宗大骂王勃游戏檄文。当即下令逐出王府。就这样王勃成了无业游民。

04

《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以他乡送客的情怀,写出佳节思乡的感慨,以北来鸿雁反衬南中人情,极写客中送客的忧伤情绪。以不太严格的对句,表达了自然流丽的风姿。这也就是沈德潜《唐诗别裁》中所说的“似对不对,初唐标格”。

670年,21岁的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后南下入蜀畅游以排解心中郁闷。王勃行至梓州(今成都附近),探望好友卢照邻,恰逢九九重阳两人登上玄武山,游目骋怀,饮酒赋诗,借酒消愁。王勃写下此诗,将自己愁苦算在鸿雁身。

05

《落花落》

唐·王勃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落花落了下来,纷纷扰扰悄无声息地落了下来。

绿色的叶子、青色的花萼映衬着红彤彤的花朵,伴随着我和你慢慢登上了金碧辉煌的楼阁。

06

《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 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 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 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 俱是梦中人。

这首诗作于王勃因戏撰《檄英王鸡文》被革职的失意落魄之时。诗歌表面着意于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实则蕴含着深厚的自我感情抒发。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两句: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杜甫《梦李白》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便是这个意思。王勃看似宽解之语,却反将悲切的身世之感推至无所不在。

这与他另外一首诗,完全是别的意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由此看来,仕途被逐一事,彻底颠覆了王勃的人生观。

这是一首送别诗,处处体现出作者与将要离别的友人有同等的凄苦孤单之情。

首联即切题。一个“穷”字、一个“独”字:穷路凄孤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颔联“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紧承上联“穷路”、“问津”而深入一层述说:在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颗悲凉失意的心作伴,这简直会拖垮人生不过百年的孱弱身体。

颈联“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你我的心情,都像浩渺江水上漂泊不定的一叶小舟;而生活呢,也是一样的辛酸凄苦。

尾联则写在诀别之时,断言彼此都将互相入梦,既明说自己怀友之诚,也告诉对方,我亦深知你对我相思之切。“俱是梦中人”的“俱”字,似乎双方对等,而由作者这方面写出,便占得了双倍的分量。

诗中开头的叠词“送送”、“惶惶”,中间的“同”、“共”,结尾的“与”、“俱”无一不表明诗人与友人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情谊,读来不仅感到送别的凄婉,也能觉到离别后的思念。

07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 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 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滕王阁序》是唐代王勃所写,其含金量在整个历史都是屈指可数。若勃没有溺水身亡,华夏文坛将会有多么封神?

仅仅一遍《滕王阁序》就寓意深远。

‌《‌滕王阁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作为‌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辞藻华丽、气势磅礴、意境深远而著称,被视为‌骈文的典范,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滕王阁序》不仅展示了作者王勃的才华和文学造诣,还通过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秋日景象,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怀。全文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且用典自然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

675年,26岁的王勃从虢州一路南下,去交趾探望父亲。途中路过洪州(今南昌),恰逢滕王阁重修完毕,都督阎公在阁内举办文学派对。王勃不请自来,期间酒过三巡,阎公热情号召大家选派代表为本次派对作序,王勃不遑多让,大笔一挥便有了震铄古今的《滕王阁序并诗》。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

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此句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好似齐飞,青天碧水。

0 阅读:9

书易聊文化方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