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凭什么那么火?答案得追溯到100年前

亦融正直云朵 2024-08-28 12:20:52



《黑神话:悟空》的胜利

是文化的胜利

《黑神话:悟空》发售一周,销售已破千万。

国内市场超800万,这批玩家顺带席卷了深圳华强北——‘悟空’玩家,买断华强北PS5。

据说,华强北的很多销售档口表示已经无货可卖。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游戏不仅在国内爆火,20%的贡献来自海外。

在美国、新加坡、泰国、加拿大、巴西、意大利等12个国家热度更是居高不下,连续几天霸榜。

这几天,外国玩家恶补西游记。

外国人抱团研读《西游记》,在游戏中被一系列精美的中华遗产所震撼。

这波文化输出一点都不亚于144小时免签。

用世界品质,讲中国故事,文化输出和文化自信的时代开始了。

中国动画功成日,人人都在翻冯骥。

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再到多元和文化输出,这一切,离不开动画人的开创和死磕。

01万籁鸣动画开创者

游戏是玩起来的动画,动画是动起来的漫画。

万籁鸣就是让漫画动起来,传下去的第一人。

万籁鸣生于1900年,从小有绘画天赋,再加上家里支持,年仅17岁已经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绘图员和缮写员。

在这里,他认识了爱国教育家陶行知。

在此后几年,万籁鸣用他的画笔,创作出了一系列反对帝国主义的漫画作品——《国耻挂图》、《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

他努力用漫画的方式,警醒着国人。

就在这时,动画传入中国。

万籁鸣在电影院看了迪士尼动画,被深深震撼:原来笔下的人物,真的能够动起来。

万籁鸣意识到用动画的传播速度更快,于是他拉上他的三个弟弟,立即开干——

一生不服输的中国人,决定做自己的动画片,在19世纪,20年代。

他们在上海租下一个狭小的亭子间,苦画素材,省吃俭用淘素材,四处搜集资料学习摄影。

一段10分钟动画片在当时需要画上9000~10000张原画。

没有电脑的时代,几万张的手稿,纯人工,一张又一张,埋头苦画。

没有器材没有钱,万氏兄弟只能省吃俭用,他们用省下的钱在旧货市场淘来了一个老式木制摄影机。

以上条件,组成了中国的第一个动画团队。

不可思议的是,就在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诞生了——《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掌握了动画片的制作要领,很快万氏兄弟又制作出了《大闹画室》和《纸人捣乱记》。

这两部动画虽然简短,但也很快被推到全国的各大影院放映,掀起了一股动画热。

借助这股热度,万籁鸣不忘初心,相继拍出《同胞速醒》和《精诚团结》等十几部抗日题材的动画片。

在那个年代,要将抗日情怀融入作品,又要在艰苦的条件下摸索动画新发展,实属不易。

但是万籁鸣一直都在迎难而上。

目睹当时颓靡的中国,他决定拍一部大片,这就是后来震惊中外的《铁扇公主》。

这是中国第一部大型有声黑白动画片,全片长达1小时后20分钟。

说它震惊中外,毫无虚言。

《铁扇公主》面世前,全世界仅有三部有声动画长片,都是美国迪士尼公司的作品。

日本现在能在动画取得这么高的成就,也跟《铁扇公主》有关。

1943年,日本动画的创立者手冢治虫观看了《铁扇公主》,自此走上动漫之路。

后来,为了学习动画制作,手冢治虫5次访华,还特意去拜见了万籁鸣:“我是看了您的动画才走上动漫之路的!”。

1961,手冢治虫推出动画片《铁壁阿童木》,开启了日本的电视动画之旅。

也是在这一年,万籁鸣和他的团队也推出了一部3A大作——《大闹天宫》。

猴哥的故事,一直都是经典。

无论是《大闹天宫》还是《黑神话:悟空》,无论是动画还是游戏,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作品中坚持文化的表达和输出。

“当时我考虑是,既然美国人可以搞表现他们西方民族特色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我们当然也可以搞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铁扇公主》。”

在做《铁扇公主》时,万籁鸣就表示要做属于中国特色的动画。

《大闹天宫》也不例外。

为了设计出有中国特色的云,万籁鸣专门到故宫、去北京西山碧云寺去看佛主、菩萨坐的如意云;片中七仙女的形象,参考的是敦煌壁画的“飞天”。日常元素,场景布置,也都有很多巧思在其中。

现在,《黑神话:悟空》作为一个我国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3A单机游戏,也传承了文化输出的精神。

地下文化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的全国重点文物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古建筑就有421处。

《黑神话:悟空》在全国有36个取景地,27个在山西。

佛像,小西天,石雕,壁画,这些栩栩如生的场景,都是江西千年历史的沉淀。

就算你不玩游戏,未曾到过江西,只看游戏场景,也会被江西的历史魅力吸引。

如果说《大闹天宫》注重的是文化表达,来到《黑神话:悟空》更多的是文化自信的展示。

谈及为什么要选择《西游记》作为主题,《黑神话:悟空》的制作人冯骥是这样说的:

“我们做西游题材不是先考虑它是不是受欢迎或者过时了,而是先考虑我们自己想到这题材的时候,会不会有激动的感觉。”

西游主题,经久不衰。这就是能让中国人沸腾的故事。

游戏中,文化自信的细节比比皆是。

悟空没有翻译成“Monkey King”,而是直译为“Wukong”,因为“悟空”足够好听;

“如意金箍棒”如果翻译成“镀金的长棍子”,瞬时就没了感觉,所以外文版本直接译为“Jin Gu Bang”。

老外看不懂怎么办?

那没办法,毕竟这是中国人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研发的游戏。

从我们被嘲落后,东西品质差,到现在,我们已经敢于向世界说:

“我们的故事很精彩;我们的名字很好听;我们的非遗很精美;我们的建筑很宏伟...”

“我们不差”。这不仅是科技和文化的进步,也是思想的进步。

我们不差,也一直在朝着更好出发。

02特伟水墨动画鼻祖

自信,来自好作品和好故事的一次次成就。

万籁鸣让漫画动起来,开创了动画世界,近百年来,一代代动画人前仆后继,书写着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动画故事。

“中国的动画片就应该做中国自己的东西,必须摆脱模仿,走创新之路!”

特伟,是水墨动画的鼻祖。

山水田园,诗书笔墨,是中华文化另一个重要符号。

1960年,由上海美影厂举办的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在北京展出,陈毅副总理来到现场参观。

厂里工作人员向总理提到了他们正在做水墨画的试验,总理马上回应:“如果你们能够让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

这个想法,让本来就在寻找民族特色动画形式的特伟大喜,当即就成立了水墨动画试验小组。

第一部水墨动画,他们选定的是全中国都耳熟能详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雏形,特伟带着团队,将故事改成剧本,绘制图画,构成一整套完整的故事。

要把水墨画搬上荧幕,一方面需要保留水墨画的特色,让色调不失原来的古韵,一方面要重新把握好绘画的线条粗细和色彩浓淡的变化,难度着实不小。

但是特伟也是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轴劲,他们一笔一笔地临摹,夜以继日地实验,修改。

最后他们真的成功地将齐白石笔下的蝌蚪、青蛙、鱼、虾等小动物搬到荧幕上。

一个全新的动画片种诞生了——水墨动画。

1964年,特伟又与老友钱家骏导演了水墨动画片《牧笛》。

这部动画片仅有20分钟,制作周期却用了整整2年。但20分钟的每一帧,都展现了中国水墨画的意象美。

用2年去做一个20分钟的作品,不仅是热爱,还有信念感。

《牧笛》没有辜负特伟的心血。

《牧笛》不仅享誉中外,还在第三届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上获得了金质奖。

这也鼓舞了后来无数的动画人死磕作品,创造、丰富动画表现形式。

后来,我们才看到动画被搬上了电影,搬进电视,最终设计成游戏。

03

哪吒出世从小众到主流

向来,动画都被认为是小众艺术,无法超越真人影视。

然而,猴哥一出场,总能创造历史。

2015年上映的《大圣归来》,逼近10亿的票房,直追同期真人喜剧《煎饼侠》,成为了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中国动画的制作技术又上了一个新高度,同时超越了好莱坞动画《功夫熊猫2》。

不过,它的国民度还是不够,依旧没有成为主流。

直到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

又一个中国神话故事,技术、主题、设计,层层叠加翻出新高度。

《哪吒》票房突破50亿大关,同档热门影片热度最高,讨论度最高。

《哪吒》爆火,不仅是因为动画特效的高速发展,更多的也是团队对作品的敬畏。

光是哪吒的人物设计,主创就画了100个版本。

剧本的主题是打破成见。导演希望观众能够通过电影的情节、视觉等爱上一个丑丑的哪吒。

所以我们看到的哪吒,齐刘海,小鼻子,大大的黑眼圈,又有点桀骜不驯。

除了人物形象设计,电影的每一帧画面导演也是抠到了极致。

“电影中有很多打斗的场景,有那种可能一秒钟不到的画面,导演都会挑出那么两三帧出来,说这不好看,你要调一下。”

还有动画中的动作指导,导演也是亲历亲为,尽善尽美,一个画面一个画面抠细节。

“追求完美”,是团队成员对饺子最多的评价。

细节决定成败。正是这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成就了一部史诗级的动画片。

好作品,确实有打破了成见的功能。

在同档期上映的电影,《烈火英雄》、《银河补习班》、《速度与激情》等现实题材电影都被《哪吒之魔童降世》碾压。

引用中国电影资料馆的一段话:

“回首78年前《铁扇公主》的情景,这两次的票房高度,足以证明优质的中国动画电影本就具有应该超越真人电影票房的实力。”

04

三体制作

虚实结合动画

从全动画的胜利,再到虚实结合,电视剧《三体》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

“脱水浸泡”、“人列计算机”、“古筝行动”等情节都是书粉非常期待的名场面。

这些场景,都在剧中还原了。

浅浅感受一下古筝行动名场面:

“拍古筝行动是非常多舛的。最初考虑是去巴拿马运河采集真实数据,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没法去,所以就着手在国内寻找相似的地方,在开机前花了一两个月时间去找河,最终在浙江境内完成了拍摄。”

古筝行动,团队找景,设计,前前后后用了3年时间。

剧中,一个秦始皇眼睛特写画面也是煞费苦心。

秦始皇是谁?威风凛凛的千古一帝。

为了将秦始皇的帝王威严给到观众,团队扫描了许多演员的面部,再经过后期繁琐的细节修饰,这才让秦始皇的挑眉动作自带威严感。

构建三体游戏场景,三体团队也是完全按照阿房宫的复原图,通过查询历史资料,用秦朝常见的配色去进行宫殿的装饰和渲染。

“按照中国人如何理解这些文化符号,去细节化、丰富它就好了,倒不用太多考虑其他文化背景的观众怎么看。”

尊重作品,精细化制作,《三体》也是靠着死磕,收视口碑双丰收。

豆瓣开分8.0,一路播,一路涨,播完还在涨,现在评分稳定在8.7。

很少有作品能做到播完评分还在稳步上涨,电视剧《三体》算一个。

播出期间,“中国科幻的味道,中国式的浪漫”、“和我想的一模一样”的弹幕疯狂刷屏。

《三体》的虚实动画的创新,不仅给了书粉一场视觉盛宴,也再度丰富了动画的表现形式。

而到如今的《黑神话:悟空》,动画从只观赏变成了可操作的游戏。

国内第一款3A游戏,不愧是大制作。

在动画效果上,为了让玩家沉浸游戏,制作团队走遍全国,选择了36个取景地,通过扫描,将现实与虚拟融合,在游戏中一比一还原。

因为制作过于精美,独占27个场景的山西也成为游戏赢家之一。

配音方面,有一些妖怪发出的吼声,配音演员正常配音适配度太低,冯骥专门找人搜集团队人员工作过程突然发出的声音去进行处理。

配乐,对应关卡和不同场景,融入中式元素,制作了一整个曲单。

场景丰富,人物的设计跟环境的互动也很细腻。

游戏中的角色无论在任何朝向的站位,都能有一个跟环境互动的动作方案。游戏制作用了那么多年,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上。

悟空的故事,不只是讲悟空。剧中的每一只妖怪,团队也在用心塑造得更立体。

“把孙悟空的敌人塑造好,孙悟空也会塑造得更深刻。”

线条,色彩得运用,不仅有技术,还有匠心。光线追踪和全局光照技术,让玩家能够体验到更真实、梦幻,的场景变化,给玩家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记者专访游戏团队:“你们会改到什么时候,马上发行了。”

制作人员脱口而出:“会一直改下去。哪怕有一点不满意。“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直改下去,改出了现在我们看到的《黑神话:悟空》。

就像《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在采访中,说过一句话:

“当你真正地投入,认真地去做一个作品的时候,观众一定会给你好的回报”。

死磕,是一部作品成功的关键。

偏偏这个时代最缺的,就是花时间精力,去讲好一个故事。

所以,《黑神话:悟空》火了。

它以民族文化为基底,尊重作品,精益求精。

”我认为好的文化产品,内容产品,他应该是自然地打动了本地族群,如果它的品质足够高,持续的时间足够长,它就会自然辐射到海外。“

《黑神话:悟空》火了,但火的又不仅是游戏。

跟《黑神话:悟空》一起火的,

还有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匠人精神。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艺非凡)

0 阅读:15

亦融正直云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