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玉惜品诗
编辑丨玉惜品诗
前言
李开复在美国打拼 27 年,手握绿卡,身处谷歌副总裁高位。
可他却在事业巅峰之际,撤出千亿资产,将 95% 投入中国市场,这背后到底有何缘由?
是什么驱使他放弃美国的优渥,踏上回国创业之路?
天赋异禀,求学一路 “开挂”
1961 年,李开复出生于台湾的普通家庭,虽是幼子,长辈却未宠溺,而是从小教导他知识改变命运。
11 岁那年,他随家人移民美国,面对新环境,他勤奋依旧,高中时数理化对他来说轻松拿下,凭借优异成绩成功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选专业时,李开复极具前瞻性地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他预感这将是引领未来的领域,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无比正确。
本科毕业后,李开复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他日夜钻研,与数据、代码相伴,最终创造出世界首个 “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这一成果震惊学术界,他也因此斩获当年超重磅的科学创新奖。
但在李开复心中,始终牢记自己的根在中国,他决心有朝一日要用所学回报祖国。
两年后,他踏入职场,刚进苹果时,李开复只是普通工程师,但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很快崭露头角。
他勇于尝试新技术、新方法,成功解决诸多难题,得到公司高层认可,职位迅速晋升,很快成为全球副总裁,在苹果收获了巨大成功。
然而,李开复并不满足于此,他那颗充满冒险精神的心促使他不断寻求新挑战。
离开苹果后,他前往图形公司担任副总裁,接触全新领域,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但他心中始终有个更大的目标,渴望在更广阔舞台施展才华。
1998 年,微软向李开复发出邀请,让他负责建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微软亚洲研究院)。
这是个艰巨任务,要在 6 年内投资 8000 万美元,找到 100 个杰出研究人员!
李开复凭借敏锐洞察力和卓越领导才能,四处奔走广纳贤才,积极与各方合作,最终,微软亚洲研究院顺利成立,并迅速发展成为微软全球研发体系的重要力量,为微软在中国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2005 年,李开复计划跳槽谷歌,在谷歌,他再次展现非凡能力,带领团队取得一系列优异成绩,事业声誉达到新高度,但就在此时,他又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
归国创业,为中国科技添活力
2009 年,李开复在谷歌事业如日中天时,突然宣布离开谷歌回国创业,他表示:“若能推动中国互联网发展,我就实现了人生价值。”这一决定让众人惊讶不已。
其实李开复做出此决定并非冲动。
当时,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行业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李开复敏锐察觉到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
他心中始终怀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即便在国外取得巨大成就,也从未忘记祖国。
如今祖国需要他,他毅然决然选择回国。
2009 年 9 月,李开复在北京成立 “创新工场”,这是一家专注于早期项目投资的风投公司,旨在帮助中国年轻人实现创业梦想,推动科技创新。
在李开复带领下,创新工场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医疗等高科技领域,投资了知乎、美团单车等众多潜力企业。
这些企业在创新工场支持下迅速成长,为中国科技创业注入强大动力。
2010 年,为扩大创新工场影响力,李开复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开设分公司,一口气支持了 400 多个创业项目。
他还凭借行业影响力吸引顶尖人才加入,为公司发展注入活力,李开复深知创新对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除投资外,他还积极投身青年创业教育。
他频繁前往高校,与大学生分享创业经验,鼓励他们勇敢追梦,依靠科技创造未来。
在他的激励下,许多年轻人投身创新创业,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2023 年,62 岁的李开复仍活跃在科技创新一线,他创立的 “零一万物” 专注于中国自主 AI 大模型研发,并取得亮眼成果,“零一万物” 的诞生,推动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迈向新高度,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展现出中国科技实力。
结语
李开复的人生堪称一部传奇史诗,从台湾到美国,再回到中国,他在求学、职场与创业道路上留下坚实足迹。
在美国的 27 年,他凭借天赋与努力成为科技精英,手握千亿资产,享受高薪厚禄,却始终心系祖国。
当祖国发展需要他时,他毅然放弃美国的一切,带着 95% 身家回国投身科技创业浪潮!
他创立创新工场,精准投资众多潜力企业,助力它们成长,为中国科技创业注入动力。
投身创业教育,激发年轻人创新热情,培养后备力量,深耕 AI 领域,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提升中国科技实力。
李开复用行动诠释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成为推动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看完他的故事,你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