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地震后,中国援助一亿巨资成冤大头?美国:中国这步棋太高明

玉惜品诗 2025-04-02 14:10:45

文|玉惜品诗

编辑|玉惜品诗

前言

缅甸突遭7.9级强震,2056人遇难,3900余人受伤,270人失踪。无数建筑沦为废墟,交通瘫痪,灾民食水、医疗无着,处境艰难。

危难之际,中国彰显大国担当,火速行动。中国救援队争分夺秒,在“黄金72小时”内与死神竞速,在曼德勒等地救出多名幸存者。

同时,中国政府慷慨解囊,提供1亿元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然而,这份善举竟遭无端质疑,有人称中国此举是“冤大头”。事实真是如此?

反观号称“世界警察”的美国,在此次救援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美国“缺位”救援的背后

缅甸地震救援行动如同一面照妖镜,映照出国际救援体系深刻的权力嬗变。

当中国救援队携带专业设备星夜驰援,北京方面迅速批准1亿元人民币紧急援助时,美国却上演了戏剧性的角色缺位。

不仅体现在先进的生命探测仪和模块化医疗方舱,更在于整套应急机制的迅速激活:从外交部门的紧急协调,到军方运输机的快速投送,再到民间救援组织的无缝对接,展现出新型全球治理参与者的系统优势。

中国援助,并非“亏本生意”

中国对缅甸的援助,绝非某些人所认为的“冤大头”行为,而是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从双边关系的角度来看,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胞波”情谊深厚。

长期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此次缅甸遭遇地震灾害,中国迅速伸出援手,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派遣专业救援队,这不仅是对缅甸人民的深情厚谊,更是对中缅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和升华。

通过援助行动,中国向缅甸展示了真诚的友谊和坚定的支持,让缅甸人民感受到了“患难见真情”的温暖,这无疑将使两国关系更加紧密,为未来的合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国对缅甸的援助也体现了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友好态度。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日益紧密,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等框架下,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缅甸的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向东南亚国家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在困难时刻会与各国携手共进。这有助于提升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和声誉,进一步推动区域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回顾中非合作的历程,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国际援助的意义。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年来,中国帮助非洲重建了近10万公里的公路、超1万公里的铁路,提供了110万个就业岗位,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的地位。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不仅收获了非洲国家的深厚情谊,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和资源合作机会。

中国垫资帮助非洲修建各类基础设施,非洲各国以偿还的方式与中国开展合作,同时,双方在资源开发、贸易往来等方面也实现了优势互补。

例如,在非洲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中,中国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资金优势,与非洲国家开展合作,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

中国对缅甸的援助以及在国际援助中的一贯表现,是基于人道主义精神、国际责任担当以及长远的国家利益考虑。

这种援助不仅体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和善良品质,也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尊重和合作机会,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那些质疑中国援助是“冤大头”的观点,显然是短视和片面的,没有看到国际援助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和价值。

美国的“双标”与真实目的

面对中国在缅甸地震救援中的积极行动,美国却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指责中国是“假仁假义收买人心”。

这种指责完全是颠倒黑白,是美国一贯的“双标”行为的体现。美国自己在缅甸地震救援中毫无作为,却对中国的救援行动横加指责,其真实目的值得深思。

回顾美国以往的对外援助,不难发现,美国常常以援助为手段,干涉他国内政,谋取自身利益。

美国国际开发署虽然打着“全球最大人道援助机构”的幌子,但其实际行动却与救灾背道而驰。

在格鲁吉亚“玫瑰革命”和乌克兰“橙色革命”中,美国国际开发署慷慨资助反对派,为他们提供大量资金,试图通过这些手段颠覆他国政权,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在这些事件中,美国国际开发署给反对派塞钱的速度堪比点钞机,乌克兰“橙色革命”现场,抗议者每天领取的“民主津贴”,比灾民领取的救济粮还要准时。这些所谓的“援助”,实际上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是对他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美国还擅长将援助作为谈判筹码,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迫使发展中国家对其言听计从。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多次中止或重新评估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所罗门群岛等国的援助,以此作为政治威胁,试图迫使这些国家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

这种做法严重破坏了受援国的可持续发展,也让美国的援助政策丧失了公信力。

美国智库全球发展中心每年发布《全球发展承诺指数(CDI)报告》,评估世界上最富裕国家对贫穷国家的援助,美国在历年报告中的排名均居于末位,2018年报告中,美国更是排名垫底。这充分说明了美国在国际援助中的虚伪和不负责任。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援助始终秉持着人道主义精神,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中国救援队在缅甸灾区争分夺秒地救援,不顾危险,昼夜奋战,只为挽救更多的生命。

中国提供的援助资金和物资,也都是为了帮助缅甸灾区人民渡过难关,重建家园。中国的援助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美国对中国救援行动的指责,本质上是其霸权思维的体现。美国无法接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的大国担当和影响力,试图通过抹黑中国来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的援助行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美国的“双标”行为和霸权行径只会让其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孤立。

结语

在缅甸地震救援中,中国迅速响应,派遣救援队、提供援助,用行动诠释大国担当。

中国开展援助时,坚持平等、互利、共赢,不附加政治条件,与美国霸权思维、“双标”行径形成鲜明对比,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

全球性挑战面前,国际社会需践行人道主义精神,加强合作。各国应摒弃霸权主义,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

希望未来国际社会能团结一心,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充满希望,实现共同繁荣!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0 阅读:2857
评论列表
  • 2025-04-03 09:09

    不要道德绑架,我们国内还有很多人温饱没解决,一亿元给自己同胞才行

  • 2025-04-03 14:11

    物资不同于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