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中西方的奴隶起义现象反差那么大

历史爱好者祥子 2025-02-21 06:32:23

古代西方世界与古代中国,有两大反差现象:

一是古代西方世界的奴隶起义比较多,而古代中国的奴隶起义却很少。二是古代西方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相对较少,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却很频繁。

西方奴隶社会,从约公元前2600年的克里特文明建立,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大约持续了2976年。

▲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大禹

虽说,西方从476年已拉开了封建社会的序幕,直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结束。从此,西方又拉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序幕。

但是,西方世界最终告别奴隶制的形式,却持续到了19世纪。其中,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第一个是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第二个是美国的南北战争(1861-1865年),林肯总统颁布的《解放黑奴宣言》,以及后来的第十三修正案,正式废除了美国的奴隶制。

在这期间,曾屡次发生奴隶起义反抗运动。

如:公元前8至6世纪,雅典发生的工商业奴隶起义;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期间,在罗马就发生了3次大规模的奴隶起义,2次是西西里奴隶起义,1次是斯巴达克大起义。

▲期巴达克起义

其中,斯巴达克大起义被称为古代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也是罗马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成功的奴隶起义。

说起斯巴达克大起义,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应该都不陌生,而反观中国的奴隶起义运动,绝大多数中国人可能都没有这样的概念,甚至很少有人听说。

即使西方世界已进入了封建社会,却依旧还发生了多次较大规模的奴隶起义反抗运动。例如:

1570年,墨西哥发生的加斯帕尔·雅格纳的叛乱,杨加被称为“美洲第一解放者”,他是一名非洲奴隶,花了40年时间在墨西哥建立了自由定居点。1733年,北美发生的圣约翰起义,被称为北美最早的奴隶起义之一。1791年至1804年,法国发生的“海地革命”,被称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奴隶革命;1831年,牙买加发生的“浸信会战争”或“浸信会起义”,奴隶们在浸信会传教士的指导下,为了争取基本的自由和维持生活的工资保障,发动了起义反抗运动。1831年,美国发生的特纳起义,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奴隶起义之一。

虽说,古代中国奴隶社会没有西方奴隶社会持续的时间长,但也持续了约1600多年。大约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476年周平王迁都结束。

那么,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奴隶起义的现象又是怎样的?

▲美国特纳起义

据史料显示,仅有三例较大的奴隶起义事件,而且这些记载也比较惜字如金,其中记载柳下跖奴隶起义,相对较为详细。

下面就分别讲讲发生在春秋末年的这三例奴隶起义现象吧:

第一例:萑苻泽奴隶起义,又称“萑苻暴动”。公元前522年郑国奴隶不堪忍受奴隶主的残酷压迫,纷纷逃亡到萑苻泽(今中牟县城东北)一带,建立根据地,发动武装起义,后被郑太步游吉发兵镇压。第二例:卫国工商业奴隶起义。公元前478年和公元前470年,卫国发生了一系列奴隶起义事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公元前478发生的手工业者奴隶武装起义。当时,卫国匠人因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发动武装起义,并包围了卫庄公的宫室,即使卫庄公带着太子疾和公子青跳墙逃跑,也未能逃脱被追杀的命运。第三例:柳下跖奴隶起义。约公元前475年,鲁国西北部柳下屯(今濮阳柳屯)人展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队伍所到之处,“大国守城,小国入保(堡)”,皆不敢与战,史称“柳下跖起义”。其中的“柳下”为地名,“跖”指赤脚奴隶。因此,也有称“柳展雄”为“柳下跖”,甚至还有说法,说柳下跖是坐怀不乱柳下惠的弟弟,不知说的是不是一个人。

虽然,在这三例奴隶起义事件中,柳展雄领导的奴隶起义影响最大,但他却被历代冠以“大盗”的骂名,也因此有了“盗跖”之名。尤其那句“有志之士不饮盗泉之水”,更是把这位起义领袖的骂名推到了风口浪尖。

那么,在古代中国漫长的奴隶社会时期,难道只发生了这三起较大规模的奴隶起义现象吗?

▲柳下跖奴隶起义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春秋笔法”的典故。据该典籍中说,孔子在编写《春秋》时,重点完善了有关周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一些重大活动,完善的内容多达七百多条。但是,他却把此起彼伏的奴隶起义反抗运动,以及直接危害统治者地位的奴隶反抗斗争的重大事件,如:“寇盗充斥”,“盗贼公行”等内容,几乎都从原《春秋》史料中删除。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这段话中的“笔”,指添加;“削”,指删除或删减。

这可能就是造成古代中西方的奴隶起义现象反差大的一个原因吧

图片来源网络

1 阅读:7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