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虽说社会进步是毋庸置疑的,但底层百姓遭受的压榨却似乎是一朝更盛一朝,这点从历朝历代农民起义的频次或许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因为,只要细观从秦代到清代二千多年的封建史,就不难发现,农民起义的频次,是在历朝历代的更替的过程中,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
下面就来看看有代表性的几个朝代农民起义的变化情况吧:
众所周知,秦朝较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动摇了秦朝的政权。
如果将楚汉争霸时期项羽所封的十八路诸侯也算在内,秦朝的农民起义频次,基本不会超过20次。

▲陈胜吴广起义
到了汉朝,仅较大规模农民起义就有3次,如: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山起义,樊崇领导的赤眉军起义和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
但是,若算上较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汉朝比秦朝就多的太多了,例如:从东汉第6位皇帝汉安帝到第12位皇帝汉灵帝的72年间,农民起义爆发的频次就高达36次,平均2年1次。
对于宋代的农民起义,史学界曾得出这样一个公认的结论:宋朝没有爆发过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难道说,宋朝底层百姓的生存环境就一定比前面的几个朝代好吗?答案是:恰恰相反。相较汉朝,无论是农民起义的频次,还是规模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长编》、《宋史》、《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史料记载,南北两宋时期的大小农民起义超过了400次,其中:也包括宋江起义、方腊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田虎王庆起义、侬智高起义等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难怪,史料会这样说宋代:“古者刻剥之法 , 本朝皆备”,宁宗时期对百姓的榨取更是达到了“十倍于汉,五倍于唐”的地步。
也难怪,很多人都不怎么同情极具耻辱的“靖康之耻”,但对遭受牵连的绝大多数百姓,还是深表同情的。

▲黄巾起义
可能有人认为,元朝的时间短,农民起义频次相对也较少。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元朝时期,仅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高达57次,甚至在1347年就爆发了17次。这相当于在元朝的98年历史中,平均1.7年就会爆发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至于明朝时期的农民起义,同样并不比宋元时期少,甚至尤有过之,仅从洪武至万历的两百多年跨度中,记载了2800卷实录,而在这2800卷实录中记录的农民起义更是高达1300多次,相当于平均每年爆发6.5起农民起义。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到非常的恐怖,非常的难以接受,非常的难以置信呢?
但是,当你看了清代的农民起义频次,你可能就不会这样想了,反而还会感到洪武到万历年间的1300多次农民根本算不了什么。

▲王小波李顺起义
到了最后的清代,因其有长达115年历三帝的“康乾盛世”时期,因此在许多人的认知里,清代的农民起义,较大规模的也就那么寥寥三起而已,即: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和云南甘肃的回民起义。
其实不然,若去细看清代史料记载的农民起义频次,必然会再次刷新你的认知。
从1846年至1865年的二十年间,仅“咸丰清实录”记载的农民起义或民变就多达3200多次;从1866年至1875年的十年间,仅“同治实录”记载的农民起义或民变,同样高达909次。
同时,根据著名史学家张振鹤、丁原英主编的《清末民变》中的统计,该史料中仅与“米”相关的民变事件就有199件;仅1902年至1911年的十年间,底层百姓爆发的反抗斗争更是多达1300多次。
下面,再给大家看看《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中的一组数据:
1836-1845年,民变246次;1846-1855年,民变933次;1856-1865年,民变2332次;1866-1875年,民变909次;1876-1885年,民变385次;1886-1895年,民变314次;1896-1911年,民变653次。这组数据也是从《清实录》中统计出来的。
或许,在一些人的印象中,会想当然地认为,民变的规模可能不如农民起义的规模大,但历朝历代对“民变”一词却并无严格的界定,就看各朝代自己如何认定了。不过,也有史料记载,“民变”一词从金朝时期才开始出现的,其本质和起义并无多大差别,只是听起来,一个相对好听,一个相对暴力。

▲太平天国运动
例如:宋江领导的百八十人的反抗斗争,被称为“起义”,而清朝百八十人的反抗斗争却被算作“民变”。
如果,若将民变和起义算在一起,清代的农民起义会达到恐怖的6000多次。
无怪乎,有人说清代是最黑暗的一个朝代。
至于,为什么底层的反抗争斗一朝比一朝的频繁呢?说白了,不就是一朝比一朝对底层的榨取更狠吗。否则,谁愿意把脑袋挂在裤腰袋上与官府或朝廷对抗?否则,又何来“逼上梁山”、“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之说呢?
图片来源网络
社会进步,别管什么经济科技政治,还是思想文化,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的高效利用,物和人。
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