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教《别了,语文课》时,我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困惑,其实我也困惑了…
在《别了,语文课》中,主人公陈小允在默书得了满分后,想到自己即将移民中美洲,再也无法上语文课,不禁眼中噙着泪。他的老师误以为他是因进步而哭泣,这里老师提到的是“喜极而泣”的情感,这种情感让很多同学感到困惑。
这种困惑背后,是我感觉孩子们逐渐失去了对"努力"的敬畏感。
他们似乎没有在现实世界为了一个目标而真切努力过,缺少那种拼尽全力之后成功的体验…
所以,他们难以有这种情绪达到极致时的自然流露。
然而,人类的情感是如此丰富而细腻,不去经历,只是依靠书本,只依靠短视频和就长大的孩子,哪能充分去体味藏在动人的故事呢?
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语文课更应成为守护情感火种的圣殿。当孩子们学会在文字里触摸生活的温度,那些曾经困惑的"喜极而泣",终将化作照亮生命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