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农村的小学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大多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这些孩子守望着远方,守望着父母归来的身影,可盼来的往往只是手机里那冰冷的屏幕。
不是现在的孩子要求多,而是陪伴相比于物质满足,对于孩子的成长更有益处。以下例子就是我班上学生的真实故事。
晓妍是班上一个文静内向的女孩,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了远方的城市打工,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回家待上短暂的几天。平日里,父母为了弥补不能陪伴的遗憾,总是尽量满足晓妍的物质需求。
然而,物质的充裕并没有让晓妍感到真正的快乐。
为了排解内心的孤独,晓妍渐渐沉迷于手机。手机里的游戏、短视频和社交软件,成了她逃避现实的避风港。她在课堂上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她的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性格也变得孤僻。过度依赖手机,还导致视力严重下降,小小年纪就戴上了厚厚的眼镜。
老师多次找她谈心,她总是沉默不语。其实,她只是太渴望父母的陪伴了,手机不过是她在孤独中的无奈选择。
还有小鹏,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对他的照顾难免力不从心。父母为了让他过得好一点,每个月都会给他不少零花钱。小鹏拿着这些钱,买了很多零食和玩具,可他的内心依然空荡荡的。
后来,他迷上了手机直播,把父母给的钱都打赏给了主播,只为了得到那片刻的关注和回应。当父母发现他的“挥霍”后,只是在电话里严厉地斥责他,却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些行为,正是他们长期缺席孩子成长的结果。
各位家长,我们总是以为,给孩子足够的钱,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就是对他们好。可我们却忽略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一个温暖的拥抱,一次耐心的倾听,远比任何物质都珍贵。
当我们在远方为了生活忙碌奔波时,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他们的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去参与。
请多给孩子打个电话,哪怕只是简单地问问他们今天吃了什么,有没有认真听课;多和孩子开个视频,让他们看到我们的笑容,感受到我们的爱。
哪怕身处农村条件有限,但只要能有父母的陪伴,孩子在情感世界会温暖而充实,他们的心灵也能得到慰藉,茁壮成长。
让我们用陪伴,为孩子筑起一道抵御手机诱惑的坚固防线,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总之,缺少了我们的陪伴,你赚取了财富,孩子却失去了美好童年,你也错过了参与孩子成长的机会,等孩子青春期时,你就会知道:我们真的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