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属淮河、长江、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南为淮河流域,西南为长江流域,中部为黄河流域,北部为海河流域。
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52.8%、16.3%、21.7%和9.2%。全省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因受地形影响,大部分河流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西南部的山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跨高原、进峡谷,入秦川、跃龙门,穿越了我国三大阶梯,经历了九曲十八湾,横贯全国九省区,于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黄河干流在灵宝市进入河南省境,流经三门峡等7市24个县(市、区),省内干流长约720千米。

多数学者认为,三门峡以东段黄河形成于中更新世早期,黄河全线贯通于中更新世末期或晚更新世早期。随着黄河全线的贯通,晋陕峡谷南北段黄土高原地区泥沙被大量携带下泄,形成我们现在居住的黄河冲积平原。黄土、黄河、黄河平原,是构成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发祥并演进的几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黄河流域是东亚一方沃土,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以善淤、频徒、易决、多变、含沙量大而著称于世。尤其是出河南桃花峪后,进入新构造沉降区,黄河河道游荡变宽,历代先民筑堤防洪,造成河床逐年抬升,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悬河地貌景观。此外还有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东亚季风环境形成演化以及华夏文明演变密切相关的黄土地层地貌,记录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黄河花园口扒口遗址,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等地质遗迹景观。已建立有河南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全长1000千米,总落差200米。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五省,流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千米,是豫东、皖北等广大平原粮食产区的重要灌溉水源。

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中国七大河流之一。海河水系由海河干流和上游的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支流组成。海河干流,又称沽河,起自天津金钢桥,到大沽口入渤海湾。以卫河为源,全长1050千米,其干流自金钢桥以下长76千米,河道狭窄多弯。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以及华北平原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海河流域东临渤海,南界黄河,西起太行山,北倚内蒙古高原南缘,地跨京、津、冀、晋、鲁、豫、辽、内蒙古八省区,流域总面积26.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3.3%,其中山区约占54.1%,平原占45.9%,人口7000多万,耕地1.8亿亩。

海河流域在河南省境内流域面积15300平方千米,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脉东麓,分为西部山区和东部平原两大部分。河南境内属于海河流域的河流有54条,其中最大的河流是卫河,境内长286千米,流域面积12911平方千米。
长江支流唐白河发源于伏牛山南麓,由唐河和白河合流而成,并得名。流域面积为26400平方千米。

米,流域长度206千米,河流长度266千米。唐白河支流灌溉了南阳盆地数万平方千米的粮食产区。丹江发源于秦岭南麓,流经陕西、河南、湖北入长江,河南省境内长117千米,流域面积7278平方千米,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三条河流均发源于伏牛山,往南流入长江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