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看三遍的不同感受
当我第一次看《蛟龙行动》这部电影时,我完全是以一个普通观众的心态走进电影院的。
手里捧着爆米花,看着银幕上一幕幕的激烈战争场景,心里想着这不过是一部还不错的战争片。
没什么特别之处,情节和场景是那种常见的战争电影风格。
不过,我并没有想到,这部电影会在接下来的几次观看中带给我完全不同的感受。
第二次观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有些特殊。
周围有不少人对这部电影反应平平,有些人甚至觉得这部电影不怎么样。
这种反应让我心里痒痒的,觉得是不是自己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于是我决心再看一遍。
这次,我全程保持高度专注,注意着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细节,脑中不停地在琢磨其中的深意。
结果,这部电影在我心中开始升华,我逐渐发现其中有许多闪光点,细腻的情感和紧凑的情节,深深吸引住了我。
到了第三次观看时,我已经有了特定的任务——为了写一篇深入的评论文章。
我需要对一些细节再确认一次。
所以,我再次走进影院,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影片中,眼睛一刻都不离开屏幕。
这次的观影体验让我更加确认,《蛟龙行动》绝对值得反复欣赏,每次重新观看都能挖掘出新的东西。
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这部电影对我的巨大吸引力。
在这几次观影的过程中,我从一个普通的观众逐渐变成了这部电影的深度粉丝。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剖析几个关键情节,看看为什么这部电影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首先要提的,是张涵予饰演的艇长在潜艇陷入危机时,拿起口琴吹奏的一段情节。
当时的情况极其紧张,潜艇在激战中意外撞山,严重受损,爆炸声不断,颠簸激烈,核反应堆的温度也在急剧上升,全艇官兵的生命悬于一线。
这时,艇长不慌不忙地掏出口琴,吹起了柔和的旋律。
很多观众对这个设计感到不解,为什么要在这么紧张的时刻吹口琴呢?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高超的指挥艺术。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类似场景中会看到指挥官大声喊话,要求大家镇定,以迅速控制局面。
但是,这部电影却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手法,通过一段口琴声来缓解紧张情绪,让官兵们在音乐声中逐渐恢复冷静。
这不仅体现了指挥官的智慧,还赋予了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
另一个让我动容的细节是佟莉这个角色的牺牲。
很多观众对影片没有在佟莉牺牲前明确交代她是一名女战士表示不满,因为所有的官兵都穿着一样的军服,不易分辨。
直到她深陷绝境,镜头给了一个特写,观众才突然发现她原来是一名女战士。
我在第一次观影时也没特别注意她的性别,只是觉得她的名字有些女性化。
直到那个关键时刻明白她的身份后,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
这种安排实际上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女战士的伟大。
影片没有刻意强调她的性别,而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揭示出来,这正是当代中国女军人的真实写照。
子弹和敌人是不分性别的,女军人和男军人一样生活、战斗、牺牲,这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也是对女战士伟大的真实表现。
比起那些反复强调女性身份的方式,这种手法更有冲击力。
接下来,我们再说一个特别动人的细节。
潜艇撞山,进水口被堵,需要深水爆破作业。
此时潜艇所在的深度极大,需要两个有深水作业经验的人来操作,但全艇上下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具备这个经验的人。
这时,副艇长周培林站了出来,平静地说了一句:“我上。
”这一刻,我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为什么这么感动?
因为这是我军的传统——身先士卒。
我们在许多战争片中常看到,上级指挥员会严令下级坚守岗位,而自己却不准冲锋陷阵。
原因很简单:指挥员带头上,士兵们才会跟着上。
周培林不仅主动请缨,还将脖子上的核启动钥匙交给了艇长赵启航。
这个动作的含义深远:交权、舍命、上前线。
这是我军指挥员的本色,也体现了我军指挥员和战士之间紧密的纽带。
这一刻决定了潜艇能否化险为夷,周副艇长和他的同伴成功完成任务,炸开了堵塞进水口的巨石,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副艇长受伤,同伴则牺牲了。
这个情节不仅展示了任务的危险和艰巨,也通过细节展现了我国军人的勇敢和无畏精神。
当我再看第二遍和第三遍时,细细品味这些细节,内心的震撼越发强烈。
就这样,《蛟龙行动》通过一个个感人的细节,将故事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电影每次重看都会给人新的体会和感动。
这不仅仅是一部影片,更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和精神的洗礼。
尽管有些人对这部电影不太感兴趣,但我认为它值得重视。
许多朋友也有着和我类似的感受,只是他们表达得不够明确。
正因为如此,我决定写下这篇文章,表达我们心中的那份情感。
为了这篇文章,我甚至在出差时又去看了一遍电影,还全程观看了与真实人物和主演的直播。
影片、演员、人物的真实故事相互交织,使影片更加饱满有力。
当我清晨动笔写这篇文章时,助理提醒我时间紧迫,离出发赶火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朋友们也在等着我。
我毫不犹豫地说:“改签!
”因为这篇文章对我和很多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尽管需要重新安排一天的行程,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
现在,当我即将出发时,内心的激情依然在字里行间跳跃。
我衷心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篇文章,感受到《蛟龙行动》的震撼与感动,理解我们心中那份真挚的情感。
因为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传承,是心灵的历练,是对每一位观众的深刻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