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篇文章结合中国会展专业教育中存在的各种困境和问题、会展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等方面的实际状况,重点讨论我国会展专业院校毕业生步入社会就业时所遭遇的各种困境和挑战,旨在引发我国会展专业院校师生的关注和思考,尽快提升会展专业教育水平,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我国会展专业教育的兴起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会展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为了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设立会展专业。这些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会展策划、组织、管理等多方面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在会展专业教育兴起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传递到会展专业学生身上的时候,导致他们步入社会就业时常常遭遇各种困境和挑战,让他们对这个充满憧憬的行业产生了诸多复杂的情感。
二、会展教育体系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
1.学校课程设置与行业实际需求的差异。
高等院校的特性使然,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往往偏重会展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课程占比低。学生们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这些理论知识很难直接应用到具体的项目中。相比之下,会展行业更需要具备实战技能的人才,如活动策划的实际操作能力、项目运营与管理的经验等。
例如,在一场展会的策划和运营过程中,学生们可能在学校里学习了各种策划方法和理论模型,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需要考虑如何有效解决场地规划、参展商招募、观众组织、展会推广、预算控制、现场服务管理等场景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只能依靠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经验来解决,而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往往无用武之地。
2.学校在教学方面侧重大而全,行业需求侧重专而精。
学校的教学通常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会展行业的各个方面知识,力求做到大而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展企业往往更需要在某个特定领域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比如,在活动策划方面,企业可能需要擅长特定类型展会策划的人才,如农业类会展活动、艺术类会展活动等,而不同的行业活动会要求策划人员对该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否则看似漂亮的策划方案却很难落地。学校的教学无法针对这些特定领域需求进行深入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
3.实践教学遭遇的困境。
虽然许多院校都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实践教学往往面临着诸多瓶颈。一方面,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是进行简单的参观和观摩,缺乏真正的动手操作机会。另一方面,会展企业由于自身的业务压力和资源限制,难以提供足够的实践岗位给学生,导致学生的实践机会过少。
例如,学生在参观展会现场时,可能只能看到表面的布置和流程,而无法深入了解展会的策划、组织和管理过程。而且,由于企业无法提供足够的实践岗位,学生很难有机会亲自参与到展会项目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有些学生即或在会展企业得到实践机会,但由于受工作能力的限制,以及毕业后未必会到实习单位就业,实习单位在其实习期间很难让其接触核心业务。4.课程内容的滞后性。
会展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行业,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然而,学校的课程内容往往滞后于行业的发展,无法及时将这些新技术、新理念纳入到教学中。教材的更新也相对缓慢,无法满足学生对最新知识的需求。此外,教学方法传统,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相比之下,社会培训机构往往更能紧跟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他们往往会采用案例分析与项目实战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这使得专业院校在与社会培训机构的对比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5.学校对学生就业指导能力的困境。
(1)职业规划方向与人才市场需求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供求上产生不平衡。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时,往往缺乏对人才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这导致学生的职业规划方向与实际的人才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人才供求上的不平衡。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在学校里根据个人兴趣和有限的认知选择了某个会展方向进行学习,但在毕业后却发现这个方向的人才市场已经饱和,而其他领域却缺乏人才。
(2)指导教师缺乏行业经验,无法给学生提出最专业的就业建议。
很多学校的会展专业教师缺乏实际的行业经验,他们虽然在理论知识方面有一定的造诣,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却了解有限。这使得他们在给学生提供就业建议时,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比如,在面试技巧方面,有行业经验的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企业在面试中更看重哪些能力和素质,以及如何在面试中更好地展示自己。而缺乏行业经验的教师则可能只能从理论层面进行指导,无法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建议。
再比如,有行业经验的教师能准确判断出,不同的岗位对人才能力和素质有哪些不同的要求,甚至还能根据学生性格特长给出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就业建议。而缺乏经验的教师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指导能力。(3)职业咨询与辅导服务不足,无法在最大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职业焦虑。
学生毕业寻求就业机会时,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和职业焦虑。然而,学校的职业咨询与辅导服务往往不足,无法及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就业挑战时,容易感到无助和迷茫。
例如,一些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多次失败,这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产生焦虑情绪。如果学校能够提供及时的心理辅导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心态,制定合理的求职策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职业焦虑。
6.师资队伍与行业专家、会展高级人才的对比。
(1)会展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在实践层面给予学生更深层次的传授和指导。
会展教师队伍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的会展行业工作经验。这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无法在实践层面给予学生更深层次的传授和指导。
例如,在项目管理课程中,教师可能只能讲解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但对于实际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如何组建业务团队、如何应对突发情况、如何协调各方利益等,却无法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
(2)行业专家侧重于宏观层面的研究分析,无法对学生在实际工作上给出更具体的建议。
行业专家通常具有丰富的行业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他们的研究分析往往侧重于宏观层面,如行业发展趋势、政策法规等。虽然这些研究对于学生了解行业的整体情况很有帮助,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更需要具体的操作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品牌推广方面,行业专家可能会分析打造会展品牌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制定具体的品牌推广策略、如何选择推广渠道等问题,却无法给出具体的建议。
(3)会展高级人才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更高层次的业务能力,因个人精力、意愿等问题,无法对学生给予实际帮助。
会展高级人才通过多年的实际工作经历,在行业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业务能力,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宝贵。然而,这样的人才往往工作更繁忙、工作压力更大,很难挤出时间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或指导学生。其次,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更有价值,在没有利益回报的情况下,他们不会对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产生积极意愿。另外,学校也很难拿出较高的报酬邀约他们到学校给学生授课,即或能拿出报酬,哪些人才具有较高的授课水平?甄选起来也比较困难。
三、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1.活动策划能力。
会展企业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策划能力的人才,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制定出可操作性特别强的活动方案。这包括对活动主题的确定、内容的设计、流程的安排等多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策划一场农业展会时,需要围绕主题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农业前沿科技,了解市场现状和趋势,了解国家政策,分析客户需求,如何整合各种资源,如何吸引企业参展,如何组织专业观众,如何宣传推广,如何制定各种配套活动,现场如何管理等各种问题。只有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具备较强的活动策划能力的人,才能制定出符合项目需要的展会方案。2.项目运营与管理能力。
展会项目的运营与管理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这包括对项目进度的把控、资源的调配、人员的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一个大型会展项目中,需要协调外部各种关系、内容各个部门,确保展会的顺利进行。同时,还需要根据项目预算控制项目成本,调配各种资源。只有具备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才能胜任这样的工作。
3.展商招募能力。
展商是展会的核心资源,项目能否成功举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招展目标的实现,而招展目标的实现又取决于招展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展商招募能力。而这样的人才需要对市场、对客户有深刻和了解,同时还要掌握各种销售技巧,懂得如何维护客户关系。
4.观众组织能力。
观众是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观众数量、质量决定着展会的品牌度和美誉度,决定着项目的长期发展,因此会展企业需要具备观众组织能力的人才来保障观众组织目标的实现,这些能力包括对目标观众的定位、观众需求的分析、组织策略的制定、观众服务的提供等多个方面。
5.品牌推广能力。
会展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对于项目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会展企业需要具备品牌推广能力的人才,这些能力包括对品牌定位的把握、品牌形象的设计、品牌传播的策划、推广渠道的整合、新闻媒体的联络、宣传文案的写作等。
6.会展活动现场服务管理能力。
展会现场的服务管理直接影响到参展商、观众及与会各界对展会的体验和评价,负责执行的人员不但需要熟悉现场各项工作,如布展/撤展、会场布置、物料分配、电力供应、设备设施管理、安全管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交通管理、食宿安排、参会人员接待等,还需要细心缜密和强大的执行能力。
7.社交与协调能力。
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活动,一场展会将涉及到多个领域和部门,因此会展企业需要具备社交与协调能力的人才。这包括政府、协会、媒体、展馆、配套服务供应商、参展商、观众、业务伙伴、公安消防等各方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四、企业招聘中对毕业生的期望
1.对会展业的就业热忱。
企业希望招聘到对会展业有真正热情和兴趣的毕业生。只有对行业充满热情的人,才会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成长。更重要的一点是,会展企业对毕业生进行岗位培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要容忍毕业生在就业初期无法做出业绩的情况。如果毕业生因对会展行业缺乏热情而中途离职,对企业、对项目都会造成损失和负面影响。
2.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
会展行业变化迅速,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因此企业需要新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毕业生只有快速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
例如,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会展企业会应用各种新技术来实现会展项目的降本增效,毕业生需要紧跟企业节奏,及时掌握各种新技术、新知识,来应对职场环境的变化,比如大数据在展会精准营销中所发挥的效用,新媒体在展会宣传推广上所产生的效果,专业的会展项目管理软件对项目高效运营带来的价值。同时,还需要毕业生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节奏和压力,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3.创新思维与应变能力。
会展行业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满足企业和项目发展需要。因此需要毕业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够在本职工作中持续创新,并提出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以应对企业和项目发展中涌现的新问题。
此外,会展项目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活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各种无法预测的状况,甚至是巨大的风险。例如,招展工作难以实现预定目标、展会开幕遭遇恶劣天气、开展期间突然停电、展会现场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参展商闹展等,需要员工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4.沟通能力与服务意识。
会展项目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与客户、合作伙伴等各方进行频繁沟通。因此需要毕业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抓住问题本质、实现高效沟通。例如,在与参展商沟通时,毕业生需要能够准确地传达展会信息,了解参展商的真实需求和意见,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解决方案。
而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对客户及其它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是会展企业重要的核心价值,是会展企业立足关键。会展企业所面对的服务对象具有多样性,既包括参展商,他们期望通过展会平台展示自身的产品与服务,拓展市场份额,提升品牌知名度;又有专业观众,他们渴望在展会上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发现有价值的合作机会和创新产品。此外,还有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他们对会展活动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期望。
5.综合素质与团队合作精神。
会展项目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领域和部门,对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有着较高要求。毕业生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道德素养,同时还需要能够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6.责任心与敬业精神。
会展行业工作压力大、任务繁杂,会展项目运营具有不可预见性、高风险性,具备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人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化解项目中的各种风险和困难。
例如,在展会筹备过程中,需要员工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确保展会各项筹备目标的实现;在展会开幕期间,需要员工保持积极的态度,勇于承担责任,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确保展会顺利召开。
五、毕业生职场初期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理论知识与岗位实操不匹配,知识架构重建困难。
毕业生在学校里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这些理论知识很难直接应用到岗位实操中。这使得他们需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重新梳理和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以适应岗位需求。
例如,毕业生在学校里学习了会展营销,在进入工作场景后,却发现需要根据行业特点的不同、会展活动性质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营销方案和策略,这些问题只能依靠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经验来解决,而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往往无用武之地。2.没有提前在学校确定就业方向和学习重点,就业时面对诸多会展岗位产生困惑和迷茫。
在学校里,毕业生往往没有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提前确定就业岗位和学习重点,这使得他们步入社会时,面对着会展企业提供的诸多岗位,不知道自己适合哪个,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例如,会展行业包括项目管理、展商招募、观众组织、品牌推广、会展设计等多个岗位。毕业生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职业发展规划等因素来选择心仪的岗位。但由于在学校里没有明确学习重点,他们就业时往往会陷入一种貌似什么都会、又好像什么都不太会的状态。
最好的做法是在大二、甚至大一时就把自己的就业方向确定下来,之后锚定目标岗位强化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如此,就业时不但消除了可能产生的困惑,也提高了个人竞争力和自信心。
3.问题解决能力不足遭遇较高的工作强度与任务要求,造成心理压力与职业焦虑。
毕业生在工作初期往往问题解决能力不足,但却面临着较高的工作强度和业绩要求。这使得他们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职业焦虑,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一个会展项目中,毕业生可能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以招展岗位来说,毕业生不但需要掌握销售技巧招募展商,同时还需要协助展商做好会刊宣传内容的整理、协助展商做好布展工作、为展商提供现场服务等。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任何问题,比如,完不成招展任务怎么办?需要调整展商的展位怎么办?展商在现场需要特殊用电怎么办?展商对参展效果不满意怎么办?如果毕业生问题解决能力不足,就容易出现失误延误、错误,导致工作压力增大或问题积压,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影响工作状态。
4.任务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加上会展企业业务指导不足,常常使毕业生无所适从。
会展工作任务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毕业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知识。但是会展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能够具备系统的岗位培训能力的企业寥寥无几,因此就导致绝大多数会展企业对毕业生的业务指导不足,使毕业生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
例如,在一个会展项目中,毕业生可能需要负责活动策划、宣传推广、媒体联络等多个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任务相互关联,需要毕业生具备整体规划和协调能力。但如果企业没有给予足够的业务指导,毕业生就容易陷入混乱,不知道该如何安排工作顺序和重点。
5.校园生活与职场社交的差异,对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带来挑战。
校园生活与职场社交存在很大差异。在校园里,学生之间的关系相对单纯,沟通方式也比较随意。但在职场中,人际关系更加复杂,沟通方式也更加正式。
例如,在与同事沟通时,毕业生需要注意语言表达和沟通方式,避免产生误解和冲突。在团队协作中,毕业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如果毕业生不能及时适应职场社交的差异,就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团队氛围。这对毕业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带来了挑战。
6.对会展行业缺乏深度认识,职业发展路径模糊,职业目标不清晰,个人兴趣与优势不明确,就业后缺乏自信与恒心。
毕业生在学校里对会展行业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缺乏深度了解。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后对职业发展路径感到模糊,职业目标不清晰,再加上不明确个人兴趣与优势。这就导致他们缺乏自信与持之以恒的信念,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容易产生动摇和退缩的情绪。
例如,一些毕业生可能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对所从事的岗位并不感兴趣,或者觉得自己在这个岗位上没有发展前途。但由于他们对会展行业的其他岗位也缺乏了解,不知道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
同时,由于缺乏自信,他们在工作中可能不敢主动承担任务,错过一些提升自己能力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而缺乏持之以恒的信念则可能使他们在遇到一点挫折时就轻易放弃,无法在一个岗位上深入钻研和积累经验。
7.毕业前没有在会展界构建起社交网络,就业后无法从外界得到有效帮助。
在会展行业,社交网络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毕业前如果没有构建起社交网络,就业后就会感到孤立无援,无法从外界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一方面,社交网络可以为毕业生提供行业信息和资源。通过与同行、前辈和专家的交流,毕业生可以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了解他们的工作经验和见解,这些信息和资源可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做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
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中的人脉关系也可以为毕业生推荐工作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职业晋升。
六、结论和建议
鉴于上述各种问题,学校、企业和毕业生自身都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
学校方面,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和心理辅导。具体来说,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建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和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企业方面,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培训和指导,尽快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和特长,为毕业生提供职业发展建议,并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为他们提供晋升和发展的机会,同时还应建立开放、包容和合作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毕业生自身方面,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对会展行业的热爱和信心,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确定学习重点,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工作状态。
总之,会展专业院校毕业生步入社会后所面临的阵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学校、企业和毕业生自身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展专业教育水平,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同时,我也期待在之后的分享和交流中能与会展业各位师生加强沟通,共同推动我国会展专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帮助会展专业学生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