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一波坚持要提拔柯庆施,刘少奇:提拔他后果很严重,你要负责的

漫步时光旧梦 2025-04-23 10:06:20

1948年夏,中央确定新组建的中共中央华北局领导:第一书记刘少奇,第二书记薄一波,第三书记聂荣臻。

少奇同志主要工作于中央,聂荣臻负责指挥战事,因此,大量的日常事务由薄一波来承担。

然而,作为第一书记,少奇同志需参与重大决策,因此薄一波在关键事务上仍需向少奇同志请示并汇报。

早上,薄一波提交新华北局人员配置方案,少奇审阅后认为安排合理,唯见石家庄市长柯庆施入选时,表达了疑虑。

他询问薄一波的意见,薄一波答道:考虑柯庆施因其斗争环境适应力强,方法灵活。如营救王若飞等同志时,斗争艺术高超。因此,柯庆施适合进入华北局。

少奇同志听后沉思,他实际上反对柯庆施进华北局,认为柯庆施目前尚不具备进入该局的能力。

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已明朗,斗争艺术已不足够,需具备全面工作能力。少奇提醒薄一波,考察人应多角度考虑,不可仅凭一事评判。

少奇同志深知柯庆施,其理论水平高,擅长写作,且艰苦朴素,原则性强。

少奇同志意见明确,但薄一波仍坚持柯庆施适合华北局,多次来找他,建议给予柯庆施锻炼机会。

少奇同志认为华北局工作依赖薄一波,实际人手亦在其麾下。故未坚持己见,但仍提醒薄一波,提拔柯庆施或致严重后果,届时需薄负责。

提拔柯庆施至华北局,薄一波选人不当。柯庆施在团结同事和工作创新上表现不佳,且性格影响工作氛围。一年后,中央调其任南京市副市长。

由此可见,中央对柯庆施工作不满,多次电告华北局要顾全大局,强调需助柯庆施同志进步,并纠正其工作能力和方法上的缺陷。

薄一波在回忆录中提到,他因某事向少奇同志自我批评。当时,对柯庆施的考察不够深入全面,这是自己的一个失误。

少奇同志反对柯庆施入华北局,且柯入后屡遭提醒批评,皆因柯庆施严重钻营官场、迎合上级,对工作不够用心。

新中国成立后,柯庆施表现更突出。中央建议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应稳重,他却急躁冒进。他在《文汇报》发表文章,主张加速建设新上海,引起中央。

此后,他表现更差,将上海浮夸风推至极致,弄虚作假至极,民怨沸腾。在上海时,他培养张春桥,后者成为动荡时期的著名祸根。

庐山会议时,他察觉风向变,即刻派人搜集彭总资料,会上多方揭发。众人皆言,柯庆施发言难以卒听。

在那个特殊年代,柯庆施升迁迅速,终至副总理之位。然其上任不足两月,便因病去世,成为颇具争议的人物。

0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