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提醒周总理,刘亚楼病危是否去看望,总理:我不会再去看他了

漫步时光旧梦 2025-04-24 09:49:00

1949年,中国城市陆续解放,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商议定都北平。5月4日,蒋介石派遣六架轰炸机袭击北平南苑机场,导致我方24人伤亡。

在此之前,蒋军亦不时派遣美式军机侵扰解放区。

毛主席与周恩来认识到,国家强盛需依托强大空军,因此决定致力于空军建设。

两人商议后,决定由刘亚楼负责,他曾在苏联八年,精通俄语,且在东北创办过航校。

1949年10月25日,刘亚楼任新中国首任空军司令员,他带领团队在朝鲜战场建功立业,战绩显赫,赢得美国敬佩。

刘亚楼余生致力于中国空军事业,全心投入,推动其发展。

1965年夏,周总理秘书至办公室禀报,刘亚楼病情加剧,濒临危急,询问总理是否前往探望。

周恩来沉思片刻后,轻声叹息,道:“我不会再去探望他了。”

周总理说的“我不会再去看望他了”究竟蕴含何种深意?

【一、乱世出英雄】

刘亚楼诞于贫困小山村,其母产后因营养匮乏致体渐衰,未几便离世。

刘亚楼年幼,父亲难以独力抚养,为确保其平安成长,父亲忍痛将其过继给一位好友。

养父母对刘亚楼极好,因其天资聪颖,便省吃俭用送他进私塾学习。

年岁渐长,刘亚楼深切体会到百姓生活的困苦。经老师指引,他了解了革命,并认识了共产党。

年仅十几岁的他颇具号召力,组织48名革命青年成立“铁血团”,助农民对抗地主压迫,并给予封建恶霸沉重打击。

1929年,刘亚楼入党,虽未摸枪,却率游击队大败敌军。其才能迅速获领导赏识,随后被举荐至中央红军学习营深造。

他军事才能出众,入学习营后,刻苦研习技能、文化、格斗及兵法。毕业考试时成绩优异,遂被分配至闽西红军,担任连长职务。

1930年,蒋介石率十万兵力首“围剿”中央苏区。刘亚楼在反围剿中立功,二十岁即升任营长。

长征路上,刘亚楼战功赫赫,被任为红一军团二师政委,他率先锋部队冲锋在前,为大部队开辟出一条通路。

长征途中,刘亚楼与周恩来产生了交集。

【二、刘亚楼和周恩来的渊源】

1932年,国民党发起第四次“围剿”,周恩来成为中央重要统帅。刘亚楼初见周恩来于反围剿运动会,见其儒雅如书生,心生疑虑,质疑其能否胜任统帅之职。

他听完周恩来在大会上对形势战局的分析及建议,内心充满了钦佩。

随后,红11师遵中央令攻打南丰城,但敌防御严密,六天未果,伤亡惨重。同时,国民党总指挥陈诚调集大军,分三路向南丰城进发。

刘亚楼见战友不断牺牲,心急如焚,向军团长提议调整战术。然而,军团长回应称是中央命令,即使全员捐躯,也必须攻克南丰城。

见军团长固执己见,刘亚楼深感失望。正焦急万分时,他见到了前来前线视察的周恩来。

刘亚楼鼓足勇气,向周恩来陈述了局势并给出建议:应先解除围攻,再觅机歼灭敌军。

刘亚楼越级报告,乃军中禁忌,或遭严惩。他初时仅抱尝试之心,未料周恩来非但不责,且认真倾听,最终采纳其建议。

随后,中央领导调整战术,命刘亚楼率11师及攻城部队撤离南丰,转而在黄陂与草台冈区域布下伏兵。

敌军误入我军埋伏,遭重创。红军第四次“围剿”获胜,歼敌三师,俘万余人,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周恩来高度赞赏刘亚楼的军事才能,此次胜利后,刘亚楼对这位统帅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

反“围剿”四战告捷后,红一方面军实施大规模整编,刘亚楼被正式任命为红军第二师第五团政治委员。

刘亚楼称,对此他无异议,只要利于革命,他皆愿遵从上级安排。

此事令周恩来对刘亚楼的赞许再增几分,认为他表现出色。

刘亚楼此后多次完成艰难任务,包括“四渡赤水”与“飞夺泸定桥”等,均表现出色。

他的直接上级对他极为器重,连毛主席也称赞他为罕见的军事人才。

【三、组建新中国第一支空军队伍】

刘亚楼因卓越军事才能受高层重视,西安事变前,党中央派其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初到苏联,刘亚楼因不懂俄语,难以与当地人交流,频出笑话。

刘亚楼专心学习俄语,并不负众望,在苏联掌握了众多先进科技知识与军事理论。

七年后,他归国,受两将领推荐,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他将苏联所学的军事知识应用于解放战争,作为留苏且历经现代战争的指挥人才,备受重用。

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蒋军仍在做最后挣扎,常利用美式军机对我军进行挑衅。

毛主席与周总理深知建立自有空军的重要性,然而,重任在肩,尚需合适人选承担此任。

两位领导同时想到刘亚楼,因他曾在苏联八年,精通俄语,且在东北创办过航校,故一致决定由他担任空军司令员。

刘亚楼深知任务艰巨,但他从未驾驶过飞机,在苏联专攻陆军。因此,他自觉难以胜任这一重任。

他起初推脱,经毛主席和周总理多次劝说后,接下任务,成为新中国首任空军司令员。

刘亚楼不负厚望,接任务五天后即召开会议,决定创办航校。他带领众人投入工作,二十余天后,六所航校陆续成立。

第六航校开学典礼,朱德总司令致辞,台下坐着众多苏联专家。因不懂中文需翻译,但翻译员紧张频出错。刘亚楼从容上台,接替翻译工作。

翻译朱德总司令的话为俄语时,他表达流利。苏联专家们纷纷称赞,认为中国空军司令能力出众,俄语水平高超。

为办好航校,培育杰出空军,刘亚楼忘我工作,尽管未飞过一天,却将航校管理得井井有条,成绩斐然。

抗美援朝爆发后,1951年1月,志愿军空军首次出动战斗机,成功击伤敌机一架,赢得了空战首战胜利。

刘亚楼详记每次空战经过,与飞行员共议经验教训,日析敌我优劣,研拟新策略。

他领导空军志愿军英勇作战,一个月内战绩显著,共击落敌机37架,击伤7架,士气日益高涨。

志愿军成功击落了敌方一架飞机,该机驾驶员为号称美国空中英雄的少校中队长。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两年多的空战中,历经366次战斗,成功击落敌军飞机330架,并击伤95架,展现出色战绩。

美国联军震惊于中国战绩,不解中国如何在短时间内拥有强大空军。

毛主席也称赞道,中国志愿军一战震惊世界。

【四、英雄的殒没】

抗美援朝后,中国空军迅速发展。刘亚楼因战功显著,被授予上将军衔。

他未停步,持续努力学习,为航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因工作拼命,忍痛不看医生,最终被诊断出肝癌。

毛主席与周恩来得知后深感痛心,周恩来嘱咐医生保密病情,免增刘亚楼负担,并派人国外肝癌特效药,誓以高价购回。

毛主席定期要求医生汇报刘亚楼病情治疗进展,每隔数日便听取一次详细情况。

起初,刘亚楼未知病情已如此严重,因医生始终称病情正逐渐好转。

刘亚楼卧病在床,仍心系工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他精心研究的战术方案。

1965年4月,刘亚楼病重,周恩来探望。刘亚楼闻讯高兴,下楼迎接。交谈后,他又坚持送周恩来至楼下。

同年初夏,刘亚楼病危,医生称时日无多。周恩来秘书问是否探望,周总理沉默回想并肩岁月及刘亚楼病中迎送样,眼眶泛红,沉重地说:“我不去看他了。”

周总理那句看似无情的话,实则饱含深情。他并非不愿见刘亚楼,而是不忍见刘亚楼拖着病弱之躯来迎送,心中充满不忍。

1965年5月7日,我国杰出将领刘亚楼逝世。

1 阅读: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