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下写文章这件事

小北读 2024-10-02 20:10:38

从文章评论可以看出股民的对公司的理解程度。

基于流量的考虑,文章自然是阅读量越高越好,评论的人越多越好。

但是你不能既要文章阅读量高,又要文章非常深度专业,因为这跟股民的认知水平分布,是完全不匹配的。

所以你可以看到,流量大的自媒体基本都是泛财经,或者是专业度很低的投研分析。因为这样的文章受众广,谁都能说上两句,数据容易做上去。

二八原则,金字塔分布。

流量导向和投研导向是不能兼容的。

阅读量高的文章,极少是非常专业的深度分析公司的文章;因为这类文章股民看不懂,根本就说不上话,更别提能给出评论了。后面我会详细说。

先说下目前的主流做法。目前,从自媒体创作者到投资平台,基本都是流量导向,要的话是文章内容的话题性,专业性排名要靠后。对平台而言,它们需要用户活跃度,有了用户活跃度它们才能变现。微博,今日头条等等平台,目前都偏向于内容的话题性。

下图是我在头条同步发送的股市那篇文章。

股市谁都能说上两句,具体话题性,阅读量两万,99%来自于系统推荐。

但是让我不解的是微信公众号从去年开始改的推荐机制。

微信公众号将微信文章推送给粉丝以外的群体,走的是今日头条的路线。就算你没有关注小北读财报的公众号,但是只要我的文章内容、特别是文章标题,匹配了推荐池里的标签,系统就会自动把文章推送给没有关注小北读财报的人。

于是,只要“标签”匹配了,小北读财报就能收到明显的涨粉的效果。下图是我公众号后台文章阅读量的来源分布。

其来源与头条相似。

微信一半的阅读量来自于系统推荐;

原来已关注粉丝的阅读量只占40%左右。

这就意味着,现在微信的推荐机制给我带来了跑马圈地的红利期;

如果我想做大粉丝群体,我应该关注的是推荐量。因为推荐量越大,我的文章阅读量才能越高,吸引来的新粉数量才能越高。

微信推出这一推荐机制,给创作者更多的流量增长的机会;但是这也让它越来越没有差异化,越来越像今日头条。

目前很多上市企业正深受其苦。

很多阅读量几万十几万的文章,并不是专业分析的文章,而是跟微信推荐机制最匹配的文章;再加上有些公司本来就是热点公司,容易被后台推荐,所以,这类文章广泛传播。

但是微信后台对此类文章并没有任何审核和监管,毕竟它要的是话题性和流量,而这些创作者的内容刚好带来了流量,所以这非常符合微信的导向,创作者和微信属于统一战线的利益共同点。

但是上市公司就比较惨了。

盲猜一下,这可能会衍生出“删帖收费”的商业模式,上市公司的公关人员会越来越忙,公司的公关费用支出会越来越多。

不知腾讯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要是价钱没谈妥,自媒体不删帖,但是删帖的权限只有腾讯才有;总不能上市公司出钱给腾讯,腾讯才删帖吧?

最后再说下为什么写文章流量导向和投资导向不能兼容。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大半年时间过去了,通过不停地写文章,观察阅读量,以及跟同行的人交流,再次确认我年初的观点目前仍然是适用。“二八原则”放在哪里都适用,任何一个行业当中,真正有专业度的人,可能只占20%,甚至低于20%。

天天被高流量包围的专家,可能并不是那20%的真正有水平的人。那么,为什么那些专家出来讲话还有这么多的人来听,能有那么多的流量呢?

因为专家属于那80%的人,只有同类会吸引同类。

但是真理可能掌握在那没有发声的20%的人手里。

这少有的20%的专业人士不发声,可能是因为他们不需要发声,或者不屑于发声,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发声没人听得懂。

就股市而言:真正专业的20%的人,可能早就懒得发声了;他们的专业性让他们在股市赚到了钱,人生自由了,就不必为了流量发声去讨好读者了。

就职业生涯规划来说:行业里头部20%的人生活状态,就是我的职业理想。即便十年之内不能达到,我也会一直追寻。

我就想找个地方安安静静待着,不用听楼上的人天天制造吭吭响的噪音,也不用跟不喜欢的人打交道,直接生理性恶心胃里呕吐。

希望能尽快过上理想的生活,Wealthy and Joy。

0 阅读:0

小北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