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利润增速放缓,零售贷款“不良”双增

短平快说 2024-12-14 09:28:43

前三季度,中信银行录得营收、净利双增的成绩,其中收入扭转了下滑颓势,主要是投资收益大幅增加所致,而利润增速则进一步放缓,这与业务及管理费用大增有关。

近年来,公司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总体呈现下滑态势,从中报来看,对公贷款“不良”双降,而零售贷款“不良”双增,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收入增长背后

中信银行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业银行之一,于2007年4月,公司实现上交所和港交所A+H股同步上市。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在国内153个大中城市设有1,459家营业网点。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近五年来,中信银行的收入分别为1875.84亿元、1947.31亿元、2045.57亿元、2113.92亿元、2058.96亿元,前四年分别增长13.79%、3.81%、5.05%、3.34%,而去年则同比下滑2.6%。

收入从放缓过渡至下滑。

前三季度,中信银行的收入为1622.1亿元,同比增长3.83%,逆转了去年下滑的态势,但增长并不明显,面临着增长瓶颈。

利息收入是银行的重中之重,中信银行去年的利息净收入为1435.39亿元,同比下滑4.72%,导致整体收入的下滑;前三季度为1099.71亿元,同比微增0.67%,不及整体收入增速。

在净息差行业性收窄的大环境下,中信银行的近五年的净息差总体呈现下滑态势,从初期2.12%下滑至末期1.78%,前三季度为1.79%,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

近五年来,中信银行的非息收入分别为603.13亿元、442.16亿元、566.61亿元、607.45亿元、623.57亿元,其中2020年大幅下滑26.69%,随后三年分别增长28.15%、7.21%、2.65%,增速放缓明显。

前三季度,公司的非息收入为522.39亿元,同比增长11.17%。

非息收入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是大头,前者去年及今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分别为323.83亿元、242.92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2.7%、10%,年内大概率仍然是下滑。

同期的投资收益分别为258.34亿元、220.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96%、45.13%。

显然,投资收益猛增是中信银行年内收入仍保持增长的关键,公司在中报表示,主要是本集团抢抓市场机会,加大交易流转效能,投资业务收益实现较好增长。

结合中报来看,投资收益中的债券投资、以及其他债券投资分别为16.8亿元、36.04亿元,同比分别增加8.09亿元、32.64亿元。

投资收益存在收益波动大、不确定性的特点,而纵览中信银行近10年的投资收益来看,总体呈现上升态势,自2018年猛增之后,2019年有明显下滑,降幅23.27%,未来能否继续高歌猛进,则有待时间验证。

利润增速放缓

最近五年,中信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呈现上升态势,分别为480.15亿元、489.8亿元、556.41亿元、621.03亿元、670.16亿元,增速分别为7.87%、2.01%、13.6%、11.61%、7.91%。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18.26亿元,同比微增0.76%。

在收入实现逆转的背景下,为何利润增速大幅放缓呢?

从财报来看,中信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用大增是导致利润增速放缓的关键,前三季度为467.02亿元,同比增加36.69亿元,增幅8.53%。

根据中报,该费用包括员工成本、物业及设备支出及摊销费、其他一般及行政费用,分别为171.6亿元、53.80亿元、72.55亿元,同比分别增加9.81亿元、4.67亿元、2.9亿元。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截至6月末,中信银行共有各类员工63821人,较上年同期的61323人增加了2498人;不过,员工数量较年初66891人减少了3070人。

从这点来看,公司历经了扩招再到缩编的过程。

事实上,多家上市银行在年内进行了裁员,包括除中国银行以外的五大国有银行,以及大部分的股份行、城商行,显然银行业也不再是铁饭碗,中信银行的操作总体与行业相一致,减员力度较大。

与业务及管理费增长形成反比的是,中信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有所减少,前三季度的损失为513.43亿元,同比减少9.84亿元,接近10亿元,也要看到该损失与利润相当。

对比同行,中信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在前列,仅次于浦发银行的541.03亿元,贷款质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才有望进一步减少损失,增厚利润。

根据中报,中信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主要集中在发放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其他金融资产及应计利息减值损失,金额分别为299.74亿元、28.46亿元,前者同比增加24.39亿元。

分业务看,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的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89.43亿元、255.37亿元,前者同比减少52.11亿元,后者猛增75.97亿元。另外金融市场业务损失为10.44亿元,同比减少13.17亿元。

三季度末,中信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16%,较年初上升了8.41个百分点,且已经连续多年上升。

另外,公司的资本指标同样向好,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78%、11.61%、9.5%,均较年初有所上升。

今年4月,中信银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第一期)完成发行,发行规模300亿元,前五年票面利率2.42%,每五年调整一次,该融资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7月,公司2024年金融债券(第一期)发行完毕,发行规模400亿元,品种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利率2.1%,募集资金将用于优化中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结构、增加稳定中长期负债来源并支持中长期资产业务的开展。

8月,公司2024年绿色金融债券(第一期)发行完毕,发行规模200亿元,三年期固定利率,票面利率为1.81%。

11月,公司2024年金融债券(第二期)(债券通)发行完毕,发行规模250亿元,三年期固定利率,票面利率2.06%,用于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同月,公司2024年“三农”专项金融债券(第一期)(债券通)发行完毕,发行规模50亿元,三年期固定利率票面利率2.06%,用于发放涉农贷款。

零售“不良”双增

最近五年,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呈现先增后降态势,分别为661.17亿元、734.52亿元、674.59亿元、652.13亿元,648亿元,前三季度为659.81亿元,较年初增加11.81亿元。

另外,不良贷款中的损失类增加明显,前三季度为244.86亿元,较年初增加31.39亿元。据悉,不良贷款分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越靠后收回贷款的可能性越低。

同期的不良贷款率总体呈现下滑态势,分别为1.65%、1.64%、1.39%、1.27%、1.18%,前三季度进一步下降至1.17%。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对比同行,中信银行前三季度的不良贷款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在第二,仅次于浦发银行的738.44亿元,与民生银行656.3亿元较为接近。

根据中报,中信银行对公贷款的不良贷款为363.54亿元,较年初减少6.7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5%,较年初下滑0.12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三个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占公司不良贷款总额的62.06%,分别为113.28亿元、63.86亿元、40.29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1.39亿元、减少3.43亿元、增加4.44亿元。

上述三大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16%、2.3%、1.76%,其中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率最高。

中信银行零售贷款的不良贷款为301.96亿元,较年初增加25.28亿元;不良贷款率1.3%,较年初上升0.09个百分点。

截至6月末,公司个人贷款(不含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170.63亿元,较年初增加27.48亿元,不良率0.96%,较年初上升0.12个百分点。

零售贷款不良贷款的增加与信用卡业务无关,那么只能是与住房抵押、经营贷款、消费贷款等业务相关,但具体影响如何,外界并不知晓。

另外,信用卡不良贷款为129.41亿元,较年初减少2.57亿元;不良贷款率2.57%,较年初上升0.03个百分点,显然该不良率在零售贷款各项业务中处于较高水平。

截至中报,中信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11,963.00万张,较上年末增长3.56%;但交易量不增反降,同比下降8.44%至12,410.72亿元,直接导致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37%至286.77亿元。

此外,公司收到的投诉多与信用卡有关,例如上半年投诉量为620笔,其中约473笔与信用卡有关,占比76.28%。

在黑猫投诉平台,截至12月13日,中信银行近30天投诉量为453条,已完成65条,投诉完成率约14%,投诉多涉及中信银行信用卡,这是公司需要改善的。

结合上文零售银行业务信用减值损失大增来看,中信银行需要加强零售贷款管理,需要深入挖掘该业务不良大增的原因,并据此查漏补缺,从而改善贷款质量,降低不良发生概率。

(短平快解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PS若稿件侵权或数据有误,请及时联系修正)

0 阅读:24

短平快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