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8日,泽连斯基在美国白宫与特朗普会晤,理论上来说,这次会晤本应当成为美乌关系的转折点。

特朗普政府拟定的《矿产协议》,要求乌克兰将未来50年矿产收益的50%交给美国,作为换取安全保障的筹码,也就是说,乌克兰生死存亡的最后危机时刻,美国仍旧不忘从乌克兰争取利益最大化。
协议中,不仅涉及乌克兰的锂、稀土等战略资源,更暗藏对乌经济命脉的长期控制。
原本以为会谈会一切顺利,泽连斯基只要乖乖听话签署协议即可,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泽连斯基在镜头前的突然爆发,质问副总统万斯“是否去过乌克兰前线”?

战场气氛可谓是火药味满满,对于泽连斯基来说,原本以为只要抱上了美国大腿,就可以跟着吃香喝辣,起码喝点稠的汤,却奈何,美国并不这么想,眼看乌克兰不行了,美国赶在最后时刻要做的,却是将乌克兰财富搜刮干净。
所谓的签约仪式,也彻底沦为一场外交事故。
面对特朗普“你们无牌可打”的威胁,泽连斯基也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巧妙利用媒体直播将压力反弹:一方面既接受美方"斡旋提议",另一方面又通过曝光谈判细节迫使欧洲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
道理是没错,到泽连斯基却忽视了一点,现在的欧洲,几乎没有能够单独拿得出手的“大拿”,即便是法国、德国、英国,也是正儿八经的美国的小弟,完全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更别说凭借自己来帮助乌克兰对抗俄罗斯。

美方智库分析指出,若泽连斯基拒绝签署矿产协议,其政权“寿命不会超过90天”。
马斯克也在社交平台公开呼吁“泽连斯基应接受中立国特赦以促成民主过渡”,说白了就是,特朗普需要一个听话的乌克兰代理人。
没有了美国的军援,乌克兰几乎陷入孤立无援境地。
据俄方称“乌军剩余弹药仅能支撑3个月”,即便泽连斯基凭借战时动员体制,已将武器自给率提升至50%,但这对于整体政局来说,意义似乎并不太大。
对于俄罗斯来说,提出的停战条件包括乌东四州割让、非军事化等核心条款,被泽连斯基斥为“当代《布列斯特条约》”。

在《布列斯特条约》中,俄国与德国两国宣布停战,俄军全面复员,放弃对波兰、立陶宛、库尔兰、利夫兰和爱斯特兰的管辖与主权,承认乌克兰、芬兰独立,并将爱斯特兰、立夫兰、库尔兰、立陶宛、俄属波兰等地割与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此外,俄国还要支付给德国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
即便“美俄密谈”已经完全将乌克兰无视,但面对两大巨头,泽连斯基始终坚持“任何协议必须包含战俘交换和领土完整”,单纯就这把来说,泽连斯基是“真硬”!

泽连斯基在白宫一闹,确实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尽管欧盟对乌克兰承诺的千亿援助中,仅有30%实际到账,且要求乌方进行司法改革、能源私有化等结构性调整,但至少在表面上,德法领导人在白宫争吵后迅速表态“与乌克兰站在一起”。

不是泽连斯基不想签字,实在是他确实没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胆量。
在乌克兰境内,军工复合体、能源寡头、跨国资本在战时形成的利益网络,已深度绑定政权存续,仅2024年,乌国防承包商利润增长470%,这种“战争红利”成为抵抗派的重要支撑。
乌克兰大多数民意已经开始出现严重反战厌战情绪,如果在签协议这种关键时刻,泽连斯基不能给自己树立一个“敢于和美俄硬刚”的“民族英雄”形象,那么,泽连斯基就会彻底坐实“战争贩子”的头衔。
事实上,泽连斯基还有三张王牌紧紧攥在手中。
第一个就是拖延战术,用时间换取空间,早在特朗普要求和谈之前,俄罗斯就表示,接受和谈的其中一条,就是不能将和谈作为延缓战争的借口,毕竟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拖得越久,变数越大。

泽连斯基一边接受和谈,一边又硬刚美俄两强,并迅速将欧洲势力引入乌克兰,明显的就是让多方势力介入乌克兰,好让乌克兰有更多谈判的筹码,至少,时间一定是会拖延的。
第二个就是将乌克兰摆在全球道义最高点,泽连斯基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控诉“儿童医院遭袭”,在达沃斯论坛播放战地纪录片,潜移默化的将乌克兰危机升华为“小国乌克兰不为强敌,力争与强国俄罗斯作斗争”的正义行为,试图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同情。
第三个就是彻底在非对称战争上押上赌注,目前,乌克兰重型军工装备无法生产,但小型无人机确实产能丰富,依托小型无人机在战场上对俄军造成伤害,并依靠无人机深入俄罗斯腹地进行袭击行为。

当小型无人机普及之后,即便是再弱小的国家或者武装,都有了能够对实力强于自身数倍敌人一战的能力,就比如,在红海,军装都凑不齐的“拖鞋军”也门胡塞武装,就是依靠无人机对美海军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成功的袭击,即便是美海军航母,也是照打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