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老师傅立大功,做的灯笼拍价1380万,被视国宝悬挂天安门45年

逝水的年华丫 2025-02-19 11:33:59

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8个大灯笼,由清朝内务府老匠人精心制作。当初,北京众多能工巧匠因难度极高,均望而却步,无人敢承揽此任务。

一位连站立都艰难的老师傅接下了此工程,并向毛主席、周总理保证,定能在开国大典前,将八个各重80公斤的大灯笼,稳稳挂于天安门城楼上。

老师傅仅用不到三天,便将8个灯笼挂于天安门城楼。自1949年国庆前制成,这些灯笼沿用至今,其中一盏于1995年以1380万高价拍出。

这位老师傅的身份背景是什么?昔日悬挂的大灯笼,目前是否依然装饰在天安门城楼上?

1949年初,北平解放后,市委面临严峻挑战,战乱使城市满目疮痍,垃圾遍布。为迎开国大典,虽多次开展清洁运动,但多处仍未完全修缮。

1949年9月2日,周恩来决定阅兵地点为天安门前,确定开国大典场所。然而,当时天安门破败不堪,尤其是门前河道恶臭难闻。

天安门此时破败严重,距开国大典仅余28天,整体装饰进度丝毫未显紧迫,时间极为紧迫。

开国大典前,天安门装饰任务初交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后转晋察冀抗敌剧社舞美队。队员迅速投入,设计出20幅图纸,呈交周恩来总理。

设计方案均围绕红色展开,因新中国由战士鲜血换得,且庆典惯用红色。二十方案中,周总理一眼选中在十廊柱间悬八红灯笼的设计。

这八个大灯笼完美诠释“中华”韵味,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其独特于中国。设计繁琐复杂,堪称极致。天安门城楼本就气势恢宏,此设计更显其美。

灯笼做小则无气势,且显小气,故需做大且坚固,细节不容疏忽。因此,挑选制作灯笼之人极为关键。

该方案获毛主席赞赏。经测量,八大灯笼直径2.56米,高2.23米,需能容4人同蹲打麻将,此设想实施难度颇大。

方案确定后,寻工厂制作遭拒,因难度过高无把握。众人皆愁,天安门筹备近成,唯缺八大灯笼,此时突现纰漏。

钟灵负责现场布置,倍感压力,却不愿承认全国无人能制大灯笼。最终,他们寻得一位清朝内务府的老师傅,解决了难题。

天安门城楼前有8个大灯笼,由清朝内务府老师傅精制,自1949年沿用至今。其中一盏于1995年拍卖,成交价高达1380万。

方案获周总理青睐后,舞美队在京寻灯笼铺制作,但因工艺复杂且事关开国大典,各铺均惧风险,担心牵连家人,纷纷婉拒。

这八个灯笼各重80公斤,难怪无人愿接此工程。最终,钟灵在北京一家红木家具小作坊前,寻得一位老师傅接手。

尹作滨是老师傅的名字,钟灵从旁人口中得知。他到来时发现尹师傅年迈,站起艰难,心中不禁疑虑:如此高龄,能否胜任此任?

说明来意后,尹师傅初时不愿接任务,但得知作品将挂于天安门城楼,立刻答应。他表示:共产党和解放军是恩人,是他们带来了安稳生活。

接任务后,尹师傅即刻召集两得力徒弟。灯笼过大,作坊难容,遂决定将材料移至天安门大殿。经商议,他们在此完成了大灯笼的制作。

首日即遇难题,因天气转凉,且解放军初时提供的竹子取自附近竹林,质地不佳,难以满足要求。

首日制作后,仅隔一夜,竹子自底部裂开,尹师傅及众人辛苦一日制成的骨架尽成徒劳,等同于白费功夫。

距开国大典不足三日,众人已向周总理立誓,却仍未能解决关键问题。此时,尹师傅向领导提出回趟老家,众人愕然,皆心急如焚,不解其意。

尹师傅提议拆自家房梁取竹做灯笼,领导当即拒绝,称竹子另寻他处,不可拆房梁,以免失了居所。

尹师傅称,制作8盏大灯笼唯此法可行。众人遂至其家,拆下房梁,方知房梁由慈竹搭建,民间亦称苦慈竹。

此竹为最佳用具,柔韧极强,篾丝薄如蝉翼、细如发丝且牢固。尹师傅家房梁上经霜几十年的竹子,擦拭后如新,属慈竹上品,尤适制灯笼。

尹师傅与徒弟取下竹子后便开始制作灯笼,工序复杂需几十道,一盏灯笼需四人二十四小时完成。制作骨架最考手艺,尹师傅手多次被划伤,却毫不在意,未曾抱怨。

尹作滨眼前迅速展现出了第一个灯笼,它制作得完美无瑕。

尹作滨在清朝常为皇室制灯,手艺闻名。此次挑战前所未有,最为复杂。经他努力,首个灯笼骨架迅速制成,含48条经线、5条纬线,极为精美。

骨架完成后,开始粘贴布面。因灯笼庞大,粘贴过程较复杂。需将布料剪成枣核状,每隔数条竹篾糊一片,注意每块布要拉至极平整,以防布面出现褶皱。

剩余两日,尹师傅全心投入灯笼制作。众人合力,终成8盏各重80公斤的灯笼,悬挂时需二十名战士协作完成。

立于天安门城楼下仰望,可见灯笼气势磅礴而不失谦逊,未掩城楼风采。悬挂之日,周恩来视察时,对这八盏大灯笼大为赞赏,对尹作滨师傅表示肯定。

八盏大灯笼悬挂完毕,已近开国大典前夜。众人感慨,周总理满意之余指出,天安门城楼中央的大型五角星虽与现场协调,却与越南国旗图案相似。

经周总理提议,立体五角星被撤除。众人忙碌至凌晨四点,完成所有布置。周总理再次验收后,表示满意。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8盏大灯笼下,洪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日成立。

天安门城楼标志着时代更迭,旧社会终结,新时代启程。

当时舞美队中,一位日本艺术家贡献显著,其设计图中的贡献不可磨灭,值得特别提及。

1994年,为庆建国45周年,天安门城楼重装,8盏灯笼被换,新灯笼骨架改用钢结构,便于运输与使用,其余工艺保持原样。

这8盏灯笼中,三对被天安门管委会及香山博物馆收藏,一对于1995年交由嘉德公司拍卖,剩余一对去向未详,但整体分配已明确。

1995年2月19日,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举行拍卖会,拍卖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8盏灯笼中的一对。拍卖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解决饮水问题及支持“希望工程”。

"中华百亭鱼乐园"总经理宣国宜最终以1380万拍下这对灯笼,他认为其见证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远超金钱价值。

时光流逝,新中国已成立74载,天安门城楼仍挂大红灯笼,虽为新时代制品,但往昔历史,我们铭记于心,永不遗忘。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