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无处不在?中国安全反击战,矛头直指英特尔,19家公司被排查

华清阅览世界 2024-10-18 22:50:57

文/晋云之

编辑/晋云之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还记得《无间道》里那句经典台词吗?“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这句话用来形容最近曝光的一起科技领域的“无间道”事件再合适不过。渗透无处不在?中国安全反击战,矛头直指英特尔,19家公司被排查

一家境外企业,披着“智能驾驶”这件高科技外衣,干的却是偷偷摸摸测绘中国地理信息的勾当。

更令人气愤的是,这家名为A公司的境外企业,还拉拢了一家国内企业B公司,里应外合,上演了一出“你做初来乍到,我扮天真无邪”的双簧戏。

这出“双簧戏”的剧本并不复杂,A公司负责出钱,B公司负责出力,美其名曰“合作研发”。

B公司利用自身具备甲级测绘资质的便利,堂而皇之地开展测绘活动,实际上却是在为A公司收集数据。

更过分的是,为了掩人耳目,B公司还玩起了“层层转包”的套路。

将测绘业务层层下放,最终经手的人根本不知道数据最终流向了哪里,更别提数据安全了,这起事件一经曝光,立刻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

国家安全部门迅速介入调查,中国网络安全协会更是直接点名英特尔,要求系统排查其产品的网络安全风险。

一时间,19家拥有甲级测绘资质的公司成为了众矢之的,所有人都在猜测,究竟是哪家公司在和A公司唱“双簧”?

面对汹涌的舆论,被点名的英特尔旗下子公司Mobileye迅速跳出来撇清关系。

声称自己“早就通过了中国的安全审查,数据也做了脱敏处理”。

然而,Mobileye的这番说辞并没有打消外界的疑虑。

反而引发了更多质疑:既然一切都合规合法,为何要如此急于撇清关系?难道是做贼心虚?

事实上,Mobileye的“谨慎”并非毫无缘由。

近年来,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感受到了压力。

为了在中国市场上继续分一杯羹,他们不得不变得更加“谨慎”,但这种“谨慎”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起“无间道”事件,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商业间谍活动案件,更敲响了中国科技安全的警钟。

它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科技领域,我们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他人精心设计的陷阱。

“造不如买”:历史的伤疤,现实的警钟

回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

中国在科技领域之所以会屡屡陷入被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去“造不如买”的思想在作祟。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计算机产业方兴未艾,联想集团作为行业的领头羊,面临着“造芯片”还是“组装电脑”的两难选择。

时任总工程师倪光南力主自主研发芯片,他认为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时任总裁柳传志却持有不同意见。

他认为,芯片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而组装电脑则可以快速抢占市场,获得丰厚的利润。

最终,联想集团选择了“组装电脑”这条看似更容易走的路,错过了自主研发芯片的黄金时期。

联想集团的“选择”在当时或许无可厚非,毕竟在那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

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历史却无情地证明,联想集团的“选择”为中国科技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由于缺乏自主研发的芯片,中国计算机产业长期受制于人,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

每当国际形势发生变化,中国企业就会陷入被动,甚至面临“断供”的风险。

2018年,美国政府对中兴通讯实施制裁,禁止美国企业向其出售芯片等关键零部件,导致中兴通讯的生产经营活动几乎陷入停滞。

这一事件犹如当头棒喝,让中国企业彻底认识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造不如买”的思想,不仅体现在芯片领域,也体现在其他很多领域。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习惯于引进外国的技术和设备,认为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快速发展”。

然而,这种做法的弊端也日益显现:一方面,外国企业往往会对技术进行封锁,只出售低端产品,甚至在产品中预留“后门”,对中国企业构成潜在威胁。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长期依赖外国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只能沦为外国企业的“代工厂”。

历史的教训不可忘记,现实的警钟必须敲响。“造不如买”的思想已经过时,中国科技发展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强国梦。

鸿蒙初辟:打破枷锁,掌握自己的命运

“造不如买”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可控”的时代呼声。

面对外部压力,中国科技企业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的道路,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华为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芯片领域,华为海思公司经过多年的潜心研发,成功推出了麒麟系列芯片,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端手机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

在操作系统领域,华为更是推出了鸿蒙操作系统,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Android和iOS之外的全新选择。

2023年8月,华为正式发布了鸿蒙PC系统,彻底告别了微软Windows系统的束缚。

这一消息迅速引爆了科技圈,也引发了全球关注,要知道,PC操作系统一直是微软的“金字招牌”。

长期以来,全球PC市场都被微软Windows系统所统治,其他操作系统难以望其项背。

而华为鸿蒙PC系统的横空出世,无疑是对微软霸主地位的重大挑战。

更重要的是,鸿蒙PC系统的发布.

标志着中国在操作系统和CPU领域都实现了自主可控,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也为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华为的成功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企业开始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纷纷加大研发投入.

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和创新成果。

中国科技的崛起,让那些曾经试图通过技术封锁来遏制中国发展的国家感到不安和恐惧。

他们开始意识到,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任人宰割的国家,而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科技强国。

亮剑时刻:科技自立,才能挺直脊梁

A公司测绘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科技产业曾经的“伤疤”,也照出了中国科技企业如今的“脊梁”。

面对“无间道”式的科技间谍活动,中国没有选择沉默,而是果断亮剑,向世界宣告:中国,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任何挑战!

国家安全部门对英特尔产品进行系统排查,就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决心的体现。

长期以来,英特尔作为全球最大的CPU制造商,其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然而,A公司测绘事件让我们意识到,即使是像英特尔这样的科技巨头,也难以保证其产品的绝对安全。

与其将自身的安全寄托于他人的“善意”,不如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做到“安全可控”。

中国对英特尔产品进行系统排查,就是要彻底查清其产品的安全风险,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绝不会让任何国家、任何企业有机会利用技术手段损害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

当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首先,要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掌握更多“杀手锏”技术。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实力,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科技进步。

A公司测绘事件,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

只有牢牢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挺直脊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信息来源

环球网——英特尔产品安全漏洞问题频发,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呼吁启动审查

东方财富网——国安披露测绘泄密案,此前资质审批已收紧,仅19家单位过审

大河财力方——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建议系统排查英特尔产品网络安全风险

中国经济网——国安部爆某境外企业非法测绘泄密事件,多家企业紧急回应

光明网——境外公司用这种手段非法获取测绘数据!国安部最新披露

0 阅读:0

华清阅览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