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坊间流传有一句俗话,那就是“北有金贵,南有李俊”,这指的是这两个地方的大集比较有名。
每到集市日,这里人潮涌动,车流拥挤,一派热闹喧嚣的景象。想感受银川农村的风情,这两个集市是不错的好去处。
而临近过年,这集市又变成了“年集”,是人们采购年货,感受年味气氛的绝佳之所。
素材来源网络,侵删
李俊镇和金贵镇,都是明朝时期由人名变地名而来。而从时间来说,这两个地方的集市由来,李俊镇的集市比较早。
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李俊调任宁夏,他随后来到现在的宁化堡,由于此地属于战略要地,人员众多,加上前几年经历过一场大战【有兴趣可以翻看威记的明朝那点事系列:宁夏人文:宁夏明朝那点事之六,烽火中的李俊宁化村的前世今生】
于是李俊重新选址,把堡迁到了如今的李俊镇位置。因为位置正好处在交通要道之上,可谓通衢之地!比如,往西是玉泉营,再往西是进山到赤木口(如今的三关口);往东是雷台,仁存渡;往南是翟靖、青铜峡,往北就是增岗、望洪、大观桥、银川。
就这样,在南来北往的物资运输调配过程中,随着时间的转移,李俊堡成为了一个集市而闻名。
今年银川举行的社火巡演大赛,来自李俊的社火表演队获得了一等奖,让李俊也跟着火了一把。威记注意到,在李俊社火表演的队伍中,出现了“李俊将军”,和别的社火队伍相比,着实亮眼。
忽然间,威记想起来,都说银川的人文历史底蕴少有表现出来,其实在社火这个传统年俗中可以大量加入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宣扬和挖掘银川的地方人文历史来说,不失为一条好路子。
每年的正月十五社火表演,已经成为宁夏的一个固定年俗,热闹喜庆喧嚣的场面,让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可是在细细品味中却发现,这些社火表演队伍中,每一支表现的形式千篇一律,和西北各地的社火表演共性十足,都是什么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没有什么特色,缺乏新意和宁夏特色标签。
如果能像李俊那样,把本地的历史文化内容或者内涵融入到社火表演中,是不是更有看头呢,更容易火爆出圈?毫不夸张地说,银川范围内的每一个乡镇或者村堡,都是一部历史。
就拿李俊来说,他不是“将军”,而是都督同知(从一品,武官),他到来后,对这片地方的开发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个地方,曾经可是抗击虏寇的前沿!和虏寇发生过数不清的摩擦和战斗。
如果把这些通过表演形式搬到社火上,会是十分精彩,比现在看到的“李俊将军”巡演更有看头。
所以,或许宁夏的社火表演可以往这方面发展,或许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文旅特色,热闹之余,能更深刻了解自己家乡,或者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历史人文。
期待明年可以欣赏到更为精彩且具特色的社火表演!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