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本内容已开通全网维权,严禁抄袭、复制或搬运,一经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上海,古称华亭,宋置上海镇,元设上海县,其历史之久远,自不待言。濒海之利,商贸繁盛,文化交融,此其饮食文化繁荣之基础也。上海菜,习称“本邦菜”,源于家常,渐成体系,红烧、生煸见长,浓油赤酱著称,咸中带甜,油而不腻,尽显江南水乡之韵味。昔时上海,酒肆茶楼鳞次栉比,菜馆林立,名菜荟萃,如“红烧鱼翅”、“葱油海参”、“八宝鸭”等,皆为佳肴,闻名遐迩。
且观上海小吃,琳琅满目,风味独特。生煎馒头,外皮酥脆,内里汁浓,小笼包皮薄馅鲜,汤团软糯香甜,皆为上海小吃之翘楚。更有排骨年糕、蟹壳黄、油墩子等,皆为民间美食,深受百姓喜爱。昔木心先生于《吃出名堂来》一文中,描绘上海小吃之盛况,历历在目,令人垂涎欲滴。
上海美食文化之魅力,在于其包容并蓄,融合创新。自近代以来,上海开埠通商,成为国际贸易重要港口,外来文化纷至沓来,西餐、西点等外来风味渐入沪上,与本地美食相互借鉴,各展风姿。如“涮羊肉”之引进,沪上川菜、粤菜之新派风味,皆为此例。上海美食,既保留传统之精髓,又吸收外来之精华,遂成今日之多元化格局。
嗟夫!上海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菜式之丰富,小吃之多样,实为中华美食文化之缩影。观之,则令人叹为观止;品之,则令人回味无穷。上海饮食文化之发展,亦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之崛起与繁荣。刚从上海回来,发现这10种必吃的当地美食,“生煎包”真得靠边站!
1:南翔小笼馒头。上海嘉定区南翔镇传统小吃,其历史可追溯至1871年,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相传小笼包的发明者叫黄明贤,他原是杭州人,后在上海嘉定南翔日华轩糕团店当徒工,因聪明勤恳被店主收养并改名。黄明贤在继任日华轩糕团店掌柜后,改良了鲜肉大包,做成一口可食的小包子,以小笼蒸制,又在猪肉馅中添加肉冻,使得蒸制时肉冻化为汤汁,这便是小笼包的由来。
南翔小笼馒头以皮薄、馅大、汁多、味鲜、形美著称。根据不同季节,馅内还会加入蟹粉、虾仁或春笋,以取时鲜。每只小笼馒头都有14道以上的裥,小巧玲珑,形如荸荠,呈半透明状。出笼时,小笼馒头玲珑剔透,色泽如玉,用筷子戳破皮子,汁水随即溢出,鲜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品尝南翔小笼馒头时,要先在底边轻咬一小口,吮吸两口汤汁,因为热腾腾美味的汤汁是南翔小笼馒头的精髓,然后再佐以香醋、姜丝入口,尽享美味。
2:蟹壳黄。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甚至更早。其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是一位名叫徐月祥的糕点师傅在清朝时期发明了将油条和油酥层层叠加的烘焙技巧,并创制了蟹壳黄;另一说则是蟹壳黄最初由一位姓吴的摊贩创制,因加入了蟹黄而得其名,后因其颜色与蟹壳相似,便被称为“蟹壳黄”。无论哪种说法,都足以证明蟹壳黄在上海小吃界的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
蟹壳黄的形态小巧饱满,呈褐黄色,酷似煮熟的蟹壳,这也是其得名的由来。其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需选用优质的面粉和猪油,经过多次揉面和发酵,再制成扁圆形小饼,外沾一层芝麻,贴在烘炉壁上烘烤而成。刚出炉的蟹壳黄,香气扑鼻,外酥内香,令人垂涎欲滴。其口味有甜有咸,甜的主要以白糖猪油做馅,也有放玫瑰、枣泥、豆沙等;咸的则以猪肉丁为主,考究的则要加进蟹粉、虾仁等食材。一口咬下,酥脆的外皮与鲜美的内馅完美结合,让人回味无穷。
3:素菜包。特别是沪上知名的百年素食老字号“春风松月楼”的素菜包,更是名闻遐迩。春风松月楼始创于1910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它的素面、素菜包等素食闻名沪上。其素菜包制作技艺在2021年成功入选第八批黄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了继南翔小笼馒头后又一样来豫园必打卡的老字号点心。
素菜包之所以好吃,就在于其选料精细,制作工艺独特。以上等中筋粉和面,蒸出的包子外皮不粘牙;内馅选用上海青、安徽香菇、自制面筋及本帮豆干,剁成馅混合后再按比例滴入菜油麻油,使口感层次分明,香气四溢,回味鲜甜。
素菜包的形态小巧精致,包子皮白松软,馅心绿中生翠,鲜艳悦目。当热腾腾的素菜包端上桌时,满室生香,令人食欲大增。一口咬下,外皮滑弹不粘牙,口感松软;馅心饱满,鲜咸中带甜,油润中带香,青菜的清香、香菇的鲜美、豆干的嚼劲以及面筋的弹性在口中交织,让人回味无穷。
4:鲜肉月饼。鲜肉月饼的形态精致小巧,外皮酥脆,层层包裹着肉馅,入口油润。其制作过程中,面粉经过反复揉搓变得柔软而有弹性,猪肉馅则加入适量的酱油、姜末、葱花等调料以增加口感和香味。再将肉馅包入面团中,轻轻按压成圆形,放入烤箱中烤熟。
在烤制过程中,鲜肉月饼不需要烤盘,而是直接放在烤架上,表面刷上蛋黄液,撒上芝麻后烤至金黄酥脆。刚出炉的鲜肉月饼,酥皮热乎乎,肉馅微微烫口流汁,咬下去又鲜又香,充满了浓郁的肉香和油香,令人回味无穷。
5:八宝饭。其历史可追溯至古代,与“周八士火化殷纣王”的故事紧密相连,象征着吉祥如意和团圆的寓意。它以糯米为主料,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变得软糯香甜。在糯米之上,铺满了各式各样的配料,如红枣、莲子、桂圆、蜜饯等,这些配料不仅色彩鲜艳,而且富含营养,为八宝饭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和层次。蒸制好的八宝饭,表面晶莹剔透,宛如琥珀一般,让人食欲大增。每一口咬下,都能感受到糯米的软糯、配料的香甜,以及它们交织在一起的美妙滋味。
上海的八宝饭以甜口为主,但也有咸口等创新口味。甜口的八宝饭,通常会加入豆沙、猪油等甜味配料,使得整体口感更加香甜浓郁。而咸口的八宝饭,则会加入腊肠、腊肉、虾仁等咸味配料,为传统的八宝饭带来了全新的风味体验。无论是甜口还是咸口,上海的八宝饭都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配料赢得了广大食客的喜爱。
6:排骨年糕。这一上海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排骨年糕的形态独特,色泽诱人。菜品选取新鲜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经油氽、烧煮而成。排骨色泽金黄,表面酥脆,肉质鲜嫩,年糕则洁白细腻,软糯可口。两者完美结合,既保留了排骨原有的鲜度,又融入了年糕的香甜,使得整道菜品口感丰富,层次分明。
将年糕和排骨一起加上甜面酱,浇上辣椒酱,入口糯中发香,略有甜辣味,鲜嫩适口,让人回味无穷。排骨年糕迎合了上海人的口味,咸香回甜,十分可口。而且,不同的店家还会有自己独特的配方和制作工艺,使得排骨年糕的口味各异,但都保持着那份独特的上海风味。
7:条头糕。条头糕名如其形,呈现为长条状,以糯米粉揉合细豆沙做成长条状糕点,再经过蒸制而成。有的会在其表面撒上糖桂花,金黄色的桂花粒点缀着白色的条糕,使其更加诱人。蒸熟后的条头糕,外皮软糯,芯子沙甜,甜度适中,糯而不腻,咬上一口,糯米的香甜与豆沙的细腻完美融合,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其中,沈大成家的桂花条头糕和细沙条头糕(又名玫瑰细沙条头糕)尤为有名,经过沈大成上百年的两次重要改良,口味更加软糯甜美、精致异常。桂花条头糕清香幽雅,细沙条头糕则在豆沙馅中增加了玫瑰酱,香甜软糯中透着玫瑰的芬芳。
8:油豆腐线粉汤。是上海地区一道极具特色的传统小吃,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初期。最早由小吃食摊经营者推出,因其价廉物美而迅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几十年来一直盛名不衰。如今,在上海的城隍庙、云南南路等各条美食街上,都能找到这道小吃的身影。
油豆腐线粉汤的形态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热气腾腾的汤中,漂浮着一块块金黄色的油豆腐,它们吸饱了汤汁,变得饱满而富有弹性。透明的线粉(也称作细粉或粉丝)在汤中轻轻摇曳,宛如一条条灵动的银丝。此外,汤中还可能加入百叶包、油面筋等配料,使得整碗汤更加丰富多彩。当一碗热气腾腾的油豆腐线粉汤端上桌时,那浓郁的香气瞬间便能勾起人们的食欲。
9:酱鸭。上海酱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由于交通不便,上海地区的居民难以购买到新鲜的鸭肉,于是采用腌渍的方式保存鸭肉,并巧妙地用酱油和各种调料来增加鸭肉的风味。经过时间的演变,这种腌渍的鸭肉逐渐发展成了独具风味的上海酱鸭。另有一说,酱鸭的起源可追溯到楚昭王时期,宫廷厨师石纠将酱制天鹅和禽蛋的手法运用到鸭子的制作上,从而诞生了最初的酱鸭,后流传至民间,尤其在江南地区盛行,成为了传统名菜。
上海酱鸭色泽红亮,外皮金黄酥脆,肉质鲜嫩多汁,整体呈现出诱人的光泽。每一块鸭肉都经过精心烹制,大小适中,既方便食用,又能保证每一口都能品尝到浓郁的酱香。烹饪完成的酱鸭,香气四溢,还未品尝便能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品尝时,会发现其咸鲜适中,肥而不腻,鸭肉中的脂肪在烹制过程中被充分煸炒出来,与酱油、糖等调料完美融合,使得口感更加丰富,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味层次。
10:阳春面。其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30年代,起初是一种市井小吃。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阳春面逐渐融入到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几代人记忆中的美味。
阳春面面条细而有弹性,排列整齐,色泽白皙,宛如美女的秀发,给人一种清爽养眼的感觉。汤头清澈透明,高汤的鲜美醇厚为这碗面增添了无尽的风味。葱花的加入更是点睛之笔,其香味与面条相得益彰,使得整碗面汤更加浓郁。此外,根据个人口味,阳春面还可以加入豆芽、虾仁、海带等各种配料,提升口感和营养价值。品尝时,面条爽滑劲道,汤底清淡鲜美,葱花的香味与面条的柔滑口感交织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
好了,今天就这样,我是风烟食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我们要坚守信念与梦想,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与挫折,努力追求理想和目标,为自己书写精彩人生故事。经过风雨洗礼,才能欣赏到彩虹的美丽。陌生人,加油呀……
说的不错,这些是好吃的。
黄牙菜烂糊肉丝面[鼓掌]
又是外地人写上海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