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北京工业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制造业发展报告(2024):新征程的新型工业化》(以下简称“蓝皮书”)。
京津冀制造业发展如何?未来如何走好新型工业化之路?蓝皮书分析了京津冀加快一体化布局新质生产力的有利条件,提出了重点改革方向与突破口,助力推动京津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各自优势 三地加快一体化布局新质生产力
蓝皮书提出,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创新势能,为三地加快一体化布局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巨大支持。
北京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位于北京的研究机构和高校,与天津、河北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合作网络,共同承担科研项目,推动技术创新。北京还拥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十大超千亿级高精尖产业。高科技央企和超千亿级产业群不仅促进了北京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还通过技术转移、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等方式产生辐射效应,带动了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
天津是全国工业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近年来,天津建立了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并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一大批智能应用场景投入使用,智能制造深入推进,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中心和创新平台加速聚集。天津将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和强市之基,积极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使得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近年来,河北省积极推进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一方面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支撑。
在传统产业改造方面,河北部署开展“万企转型”,钢铁产业加速提质升级,河钢集团聚焦发展精品钢,成为国内第一大家电用钢供应商、第二大汽车用钢供应商。此外,河北省还对冶金、装备和石化等重点行业逐一进行梳理,明确龙头企业、关键供应商,抓好产品配套,补齐短板弱项,打造亿级产业链。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河北省发布《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5%左右,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万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数量超2800家。
加强区域联动 推动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引领新一代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蓝皮书提出,通过优化关键核心技术、区域产业生态环境等手段,有效推动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
“三地应联合发布产业协同发展规划。”蓝皮书建议,紧扣“六链五群五廊”发展新蓝图,三地政府应联合发布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规划,摸清家底、确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落实主体责任、提出保障措施。
蓝皮书认为,明确三地AI产业分工定位,重点实施通用AI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完善产业链延伸和配套政策。绘制融合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等多链条的京津冀AI产业图谱,为创新“强链”、企业“补链”、应用“延链”、协同“优链”提供精准“产业导航”。确定产业协同发展目标,着力解决北京产业创新成果与津冀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规划系列重点行动计划以及计划落实主体,并制定保障措施,推动三地协同发展联动工作机制建设。
京津冀应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全力夯实AI产业底座,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全栈自主可控的创新高地。设立重大基础理论攻关项目,支持京津冀三地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联合开展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原创理论体系。鼓励京津冀头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实现人工智能国产软硬件技术深度协同与兼容适配。鼓励京津冀企事业单位采购国产化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提高本土化采购率。
“积极推进京津冀‘人工智能+’‘大模型+’行动,加速北京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津冀产业转型升级。”蓝皮书指出,支持三地联合建立人工智能赋能中心和平台,汇聚人工智能创新资源和用户信息,推动北京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在津冀转化应用。鼓励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提供算力、算法、系统软硬件等技术或产品支持,降低企业使用门槛,加快人工智能产品落地赋能。打造一批示范效应好、推广前景广的行业垂类大模型标杆应用以及典型案例。
在优化区域产业生态环境方面,蓝皮书提出,组建一批由政府投资基金、产业基金、社会资本等多元资本构成的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投资基金,面向京津冀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场景应用,开展长周期、多层次、多阶段的持续投资,培育良好的AI产业发展投资环境。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和定位的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探索“一企一策”“一业一策”“一城一策”的多维个性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高地,构建“育得出”“留得住”“引得进”“能共享”的京津冀AI产业高质量、多层次人才培养新格局。
创新思路举措 携手推进新型工业化
如何高质量推进京津冀新型工业化?蓝皮书认为,需要在体制机制、发展模式、政策措施等方面有新思路、走新路径、出新举措。
围绕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蓝皮书提出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好上加好,推动项目审批能优则优,推动信用环境精益求精,推动更多涉企服务事项跨区通办,提升企业异地办事体验。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在共建的产业园区内开展财税分享等方面的探索,探讨“绿色工厂”等资质互认、政府采购等支持政策。津冀结合自身产业特色,与北京联合制定产业链延伸布局和协同配套政策,跨区域共育产业集群。
在创新发展模式方面,蓝皮书建议,三地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创新招商引资模式,联合打造一体化营商环境,联手制定三地统一的招商政策,推动关键零部件制造和关键环节配套企业在京津冀区域落地。要创新发展模式,结对建设配套产业园,形成总部、研发等在北京,配套、基地、生产和辅助产品在津冀的产业双向转移生态格局。谋划与北京重点区县合作设立科创飞地,招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津冀。高标准建设产业平台,促进北京产业创新资源与津冀企业供需对接。组建京津冀新兴产业导师团,帮助解决企业技术堵点,促进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高度融合。
蓝皮书还提出,推动政策措施创新,对由北京转移到津冀的优质先进制造业项目给予用地指标支持,对由北京等地区新引进的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并实现投产的优质先进制造业项目优先给予项目投资补助支持,依法依规加快办理北京各类重大产业转移项目的节能审查。对在资格有效期内整体迁移到津冀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按政策规定接续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针对重点领域产业链关键节点的中小企业,探索推出凭链主企业提供的订单信息享受信用融资或无抵押担保融资的政策。(河北日报记者 米彦泽)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