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罕见的汉代《鸡目五铢金钱》珍赏(原创重发)

古韵燕蜀收藏 2024-11-11 22:36:45

体微貌端美铸制 贵族尊享金鸡目

五铢,中国历史上延用时间最长的货币,其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铸,铸期直至六朝末期(公元589年)结束,绵延长达七百余年。由于历史时间跨度长,总体铸量极大,文字简单,书体书相趋同度高,各时期铸者较多,因此,不少五铢钱精确断代不易,尤其是一些有特殊纹饰、文字或文式的品种,断代更是困难。故,在历谱之中,便将其以“异品五铢”为类,铸期判断则宽泛的由汉代延至六朝时期。

谱载异品五铢铜钱中有一式,直径微小,径约12毫米左右,可谓最早最小之钱,由于径小体微,谓之小五铢,俗称“鸡目五铢”。该钱如此体微,其性质如何,早前各说不一。根据记载结合相关研考,其约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始铸,由其形小而得名。在出土的西汉钱币中,有汉代文献记载的小型五铢钱,这种钱及钱范出自西汉时期的墓葬或遗址中,其中,汉宣帝杜陵一号陪葬坑中所出土的是有确切纪年的一例,更可为证。

由此可见,鸡目五铢铸于西汉是更有根据的。而该钱多出于汉墓,故其性质又最可能为陪葬专用。然而,从亦今为止的汉代帝王贵族墓葬考古发掘情况来看,行用的标准五铢钱同样大量用于陪葬,因此,鸡目五铢是否是纯粹的冥钱,也还存在继续研考的余地,不过由于其体过于微小,流用反倒不便,故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像元代的寺观钱一样,其实是一种祭祀钱。

就鸡目五铢铜钱来看,其面文“五铢”,铸造精美,面有周郭,无好郭,背侧肉好,周郭俱备,文字十分清晰。钱直径在1.15-1.2厘米之间,重约0.62-0.65克。形制特别,极具个性,遗存总量大大少于标准流用五铢钱,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有关此钱,相关论述之文不难查找,此不再引。显而易见,由于鸡目五铢多出于王公贵族墓葬,铸相精美,工艺要求高,故其非为一般民间之人所能享有,由此延伸,逻辑上讲,其便完全可能有贵金属铸品。

而有无贵金属铸品,口说无凭,还得看是否发现实物,并经得起考辩。检点愚帐中所藏贵金属古泉,其中便有一品金质鸡目五铢,亦今为止,未见馆藏或公展,可谓极其罕见。故时至今日特将其帐中点出,拍照亮相,遣之于博客公展鉴赏,以飨泉好。

首识书相。一眼可识,本品面文“五铢”二字,篆书书体,右左读序,光背。其字风格与西汉中期五铢相似,“五”字交笔弯曲,“朱”头方折,“金”头呈箭镞状或三角形,“金”旁与“朱”大体等高,整体笔划端正,弯曲流畅,字迹清晰可辨,正是鸡目五铢书相之典型,其时官炉铸制,其门得开。

次观铸相。展目本品,可见其铸制精整有加,直径约为12.66毫米,重约1.68克,铸体相对趋厚实,体态微小,出号形制。其铸相显示,广穿有廓,形态方正圆矩,平整地章,穿轮干干净净。复观字廓,清晰深竣,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处。毫无疑问,以此微小体型,得如此精整之铸相,可见铸制工艺颇高,符合小五铢钱之本来铸相,且非官炉铸制莫属,当然开门。

再察锈相。不难看出,本品质色金黄,结合重量比,乃黄金材质确定无疑,金含量约为85%左右,符合通常古代金钱之含金成分。续可见其身附着出土金钱才有的独特锗红色包浆,乃于入土后长期自然形成,其浆深浅厚薄不一,分布自然,亦感坚实。整体来看,金色黄灿而不刺眼,温润有加,老态可感。毫无疑问,察本品包浆及其金“锈”(锗红色包浆),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其门大开矣。

一番鉴赏,几度审视,此枚“鸡目五铢金钱”,三相一材,无异无邪,开门见山之品,真实可靠。而其用黄金铸制,以其性质而论,则为理所当然,无非铸制较之铜质更少而已。亦今为止,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金质鸡目五铢,诸谱不载,未见公展,可谓相当稀罕难得。其体态微小而甚独特,铸相精整,极为乖巧玲珑,颇具把玩与收藏价值,十分值得珍视矣。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

0 阅读:62

古韵燕蜀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