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圈炸锅了!铁一院和中铁十九局组成的“王炸联合体”,以62.65亿拿下国内首个新能源电池+绿氢全产业链超级项目。这个被称为“氢能航母”的工程,不仅投资规模惊人,更藏着新能源赛道的未来密码。
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看看这项目到底有哪些闪光点?中标单位又凭什么脱颖而出?
一、项目规模:64亿砸向“电池+绿氢”全产业链
这个项目堪称新能源领域的“巨无霸”:
投资结构:总盘子64亿,分三大板块——
1.钛酸锂负极材料(18亿):4条生产线,年产2万吨纳米材料,专供高端电池;
2.钛酸锂电池(25亿):年产10亿安时,瞄准储能和动力电池市场;
3.绿氢装备基地(21亿):储氢罐、加氢站、电堆组装线全包,打造氢能示范链。
建设体量:总建筑面积18万平米,相当于25个标准足球场,涵盖厂房、制氢基地、能源站等。
工期:5年建成,预计2030年投产,直接拉动四川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氢能全产业链标杆。
划重点:钛酸锂电池+绿氢的组合,既能解决储能痛点,又打通了氢能“制-储-用”闭环,堪称新能源赛道的“黄金搭档”。
二、招标门槛:商务标“拼价格”,技术标“卷实力”
该项目虽然是由施工单位作为联合体牵头方,但对于设计单位而言,招标文件的门槛同样很高。
1.商务标:
报价下浮:中标价62.65亿,比预算低2.1%(其中铁一院设计费约1.26亿,下浮25%),既要控成本,又得保利润。
2.技术标:
设计能力:工程勘察设计双甲级是入场券,还得有氢能装备、电池工厂的设计经验;
技术方案:5年工期如何分解?氢能设备防爆、电池车间洁净度控制等细节全是得分点;
项目经验:参考云南氢能基地、福建电池产业园等标杆项目,投标设计院必须证明自己能玩转“电池+氢能”跨界设计;
技术创新:投标设计院须证明能搞定钛酸锂材料工艺优化。
总结:这项目设计单位铁一院虽然不是牵头方,但同样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中标启示:铁一院+十九局的“野心”与行业洗牌
这次中标,对两家企业意味着什么?
1.战略卡位:拿下国内首个绿氢全产业链项目,直接跻身新能源EPC第一梯队;
2.技术背书:钛酸锂电池+氢能电堆的设计施工经验,将成为后续竞标(比如后面的江苏、云南的新能源项目)的核心筹码;
3.行业风向:传统基建巨头跨界新能源会越来越常见,未来“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能力才是王道。
设计师预警:要不要学点氢能制、储工艺?
结语:
铁一院和十九局这波操作,你觉得香不香?你看好传统设计院入局新能源嘛?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