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笔下一见倾心的宋词,跨越时光成千古绝唱,深情又温柔

江忆北谈过去 2024-12-04 16:04:47

几十年辛苦奔波,浮浮沉沉,你是否仍一事无成?为了碎银几两,忙忙碌碌,你是否还在焦虑迷茫?

不要难过,也不要担忧,其实古代的诗人也有过和你一样的心情。辛弃疾66岁时登临京口北固亭,写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一腔热血,却无处挥洒、壮志难酬,只能在笔墨间倾诉无奈与不甘。

生活不易,理想难以敌过现实,但我们总能找到人生的出口,就像辛弃疾也能在远离尘世喧嚣的带湖,为自己的心找一片可以安放的净土。

在隐居带湖的那些年里,辛弃疾写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常常愁苦愤懑的他,终于能在此刻放下对国家的忧虑,享受片刻的宁静;他写下“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原来英雄的生活中也可以有江山风月和人间烟火;他还写下一首一见倾心的婉约词,跨越时光成千古绝唱,深情又温柔——

《鹧鸪天·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落日里寒鸦归巢,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边柳树发出嫩绿的枝芽,显出一点温柔。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着离愁别恨的苦楚,便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因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小红楼。明知道你我已被山峦阻隔,却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旁,遥遥相望。

这首词是辛弃疾隐居带湖时期所作的一首词,意境唯美,深情又温柔。其中“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是备受世人喜爱的千古名句。上片写道:“不信人间有白头”,下片就直言“相思重上小红楼”,原来人生容易白头是离愁别绪所致。而“愁”和“恨”,也是全篇的基调。

“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中,一个“重”字写得极妙。送走心上人后,女子日日盼君归,又因为君一直未归,只能一次次爬楼远眺。明知心上人远在山的另一边,却仍情不自禁“重上小红楼”,可见女子相思之情已经深入骨髓。

然而,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词人自己,而是词人代替一位女子所作。表面上是写女子的相思之苦,寄托的却是辛弃疾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意在借相思情写心中的意难平。

1181年秋天,42岁的辛弃疾刚在江西带湖边建造了“稼轩”庄园,当年冬天就被罢免了所有官职,不得不被迫过上隐居生活。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抗金主张,从南归以后他便遭受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朝廷任用,谁能想到,就这样在带湖闲居达二十年之久。

在世人眼里,他在诗中构建了一个诗意忘忧的理想世界。但实际上,是理想的破灭,才让他不得不将满腔抱负和无奈寄于笔下。

居住在带湖边的辛弃疾,与山鸟为伴,以种田为趣,同时,闲适的田园生活也激发了辛弃疾的创作激情,让他写下大量田园词和婉约词。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岁月蹉跎,年老的辛弃疾坐在湖光山色之间,忽然发现“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对面的青山是如此妩媚多姿。无论是巍巍青山还是浩荡江河,只因遇到他,山水从此也有了灵魂。

看辛弃疾那一辈子,从没有屈服于权威,哪怕一次又一次被免职,哪怕永远处于被压制中,他仍誓死与投降派斗争到底。谁都不能改变他的思想和斗志,虽然至死未能实现报国理想,但他却活出了真正的自我,成为了真正的英雄。

每当感到前途渺茫时,每当觉得抱负无法施展时,就想想辛弃疾吧。我们无需像他那样蹉跎大半生,但你需要明白,如果理想敌不过现实,如果你我无法走向世俗认为的成功,你也要勇往直前,走自己的路。你可以享受当下,抛开一切杂念,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我想这便是所谓的“松弛感”,当你心中有笃定的信念,便没人能左右你、影响你。不管你现在过得多不自在,都可以学着放松一点,学会放过自己。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