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是决定东汉末年天下走势的一场大战。
这场战争是曹操挑起来的,他摩拳擦掌妄想着一战而统一南北,长江以南自然也该是他魏武挥鞭可打的地方。
为此,曹操行兵南下进攻荆州,打算以此为跳板,灭了东吴,拿下川蜀。
刘备和孙权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苦思冥想之下,唯有联合抗曹才有胜算,有时候弱者之间的联合并不一定没有威力,至少孙刘联盟就让曹操在赤壁吃了一个大亏。
曹操在赤壁一败涂地之后,便立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便急忙撤军,不再对孙刘联军人为制造压力,因为他知道,自己逼得越紧,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越牢固,而一旦没有了压力,孙刘联盟便会破裂。
还别说,后来的历史走向,完全验证了曹操的想法,孙刘联盟不仅破裂了,而且多次大打出手,以至于刘备的二弟关羽都被东吴小将割了头颅,当然这是后话了。
曹操撤军之后,刘备便萌生了小心思,毕竟诸葛亮为他出的主意要以荆州为跳板进而占领益州,这样才有三分天下的资格,所以刘备便趁着周瑜与曹操争夺南郡等地的时候,当上了荆州牧。
当此之时,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进入了刘备的视线,只不过他还在向周瑜效力,周瑜才筹划进攻西川的时候突然暴病而亡,庞统为周瑜送葬后,便投靠了刘备。
刘备对他并不感冒,只让他当了一个县令,还是东吴的鲁肃向刘备举荐此人非百里之才,刘备召见庞统之后,交谈之下,觉得此人确实是大才,便将其任命为军事中郎将,与诸葛亮平起平坐。
但在刘备夺取益州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能胜过庞统的川蜀名将,刘备想留他一命重用,结果却被诸葛亮下令斩杀。
此人名叫张任。
关系破裂建安十六年,刘备已经在荆州站稳了脚跟,谋取益州已经成为了他下一步的战略方针。
就在刘备苦恼的时候,张鲁送给了他一个机会,当时益州牧是刘璋,势大的张鲁让他如坐针毡,为了解决掉张鲁,刘璋想到了刘备,觉得邀请刘备来益州共同抗拒张鲁,当个炮灰很不错。
刘璋的手下有个叫法正的谋臣,他素来瞧不上刘璋,倒是对刘备很殷勤,他觉得不如趁此机会让刘备取了益州,而他也好投靠一位明主。
于是便自告奋勇去荆州迎接刘备,刘璋为有个能分忧的手下而欣喜,殊不知,法正要做的是引狼入室。
到了荆州之后,法正便私下里向刘备献策,让他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入主益州。
刘备犹豫不决,庞统则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劝说刘备机不可失,就这样,刘备借着抗拒张鲁的幌子带兵进入益州,刘璋很开心,刘备也很开心。
可是刘备根本没有想着去和张鲁硬刚,反而在积蓄力量等待机会,期间,庞统多次劝刘备挟持刘璋而自立,但刘备觉得这样做不地道便婉辞拒绝。
可是好景不长,刘备的小心思,还是被刘璋给看破了,两人关系直接破裂,一场益州争夺战就此拉开序幕。
建安十七年,刘备正式向刘璋宣战,刘璋则派遣张任、邓贤、吴懿等人抵抗,可是尽皆被刘备所败,张任只好带兵退守绵竹。
张任拒降看着节节败退,刘璋便任命李严为护军,统一指挥张任等据守绵竹的各路军队,可李严却想着投降刘备,这让张任很懊恼,绵竹失守后,张任便与刘璋之子刘循退守雒城。
庞统不只是一个军师,还能带兵打仗,见到顽强的张任不肯投降,便主张带兵强攻。
冷兵器时代,攻城便是攻坚,要想强攻,就得付出代价,而刘备这次强攻付出的代价很惨,因为庞统在率军攻城的过程中,直接被流矢射中,而《三国演义》中则将庞统的死,归结到了张任头上,说是张任引弓射箭,将庞统射于马下。
其实,无论庞统是被谁射死的,张任在领兵打仗上都能胜过庞统,而他虽经败仗但从未想过投降,这种坚忍不拔,也是名将典范。
庞统被射杀之后,刘备心痛不已,但攻打雒城却没有停息,反而愈加猛烈了,以至于将雒城团团围住,昼夜不停。
这时候张任又展现出了名将的风范,他集结了城中精锐,意图突出重围。
在雁桥之上,张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最终因为敌众我寡而力竭,刘备因此俘虏了张任。
刘备是个爱才的人,他看着忠勇的张任便萌生了招降为自己所用的想法,可是张任却始终不肯投降,这让刘备心里很苦。
惨遭斩首刘备虽然是个爱才的人,但是他却也是三国中最缺人才的主公,就人才数量而言,他不仅无法与曹操比拟,连东吴的孙权都比他强。
原因究竟出在哪?
是诸葛亮。
在庞统去世后,诸葛亮在蜀汉阵营中再也没有人能与他平起平坐,这自然让他开心不已。
刘备对于诸葛亮也是言听计从,所以,诸葛亮认为不行的人,刘备都不会委以重任,张任就是在这时候成为了俘虏。
该如何处置不愿意投降的张任,是持续招降还是一杀了之?
刘备自然要问一问诸葛亮的意见,毕竟取了雒城之后的战略,还要听诸葛亮的,诸葛亮自然不会留着张任,毕竟给蜀汉留人才,那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后来蜀汉出现的人才荒,就是对诸葛亮对待人才态度的最好诠释。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多么讽刺的一句话。
张任因此被下令斩杀,徒留一片叹息。
而在《三国演义》中,则对这件事进行了更一步的概括融合,说是诸葛亮设计才抓到了张任,张任依然还是不投降,最终被诸葛亮下令斩首。
所以,无论从哪点来看,张任的被杀都与诸葛亮脱不了干系,真是可惜了这位川蜀名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刘备也没有真心要劝降张任,张任的硬骨头让刘备感觉到了畏惧,毕竟将来他要做益州的主,张任又对刘璋如此忠心,万一将来张任在背后捅自己一刀子,这可是会要命的。
张任的誓死不降,自然让刘备找到了借口,一来他收获了爱才的美名,二来也除掉了自己的担忧,当真是一箭双雕。
而聪明的诸葛亮,自然也看穿了刘备的心思。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