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商业帝国起源于香港,其核心公司如长江实业(后改名为长江和记实业,简称“长和”)和和记黄埔最初均在香港注册成立。
20世纪50年代,他创立长江塑胶厂(后发展为长江实业),并于1972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提供了便利的融资渠道和现代化的商业环境,成为其早期商业发展的基石。
2015年,李嘉诚的商业帝国进行了大规模重组,长江实业和黄埔合并为同一新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CK Hutchison Holdings Ltd.)和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CK Asset Holdings Ltd.),这两家公司的注册地从香港变更为开曼群岛。

这一变化伴随着将其主要业务实体正式脱离香港注册框架。
重组后,长和系的业务被分为板块:长和负责港口、零售、电信等业务,长实则专注于地产投资与开发。
根据香港交易所的披露文件,那次重组于2015年1月宣布,并于同年3月完成注册地变更。
重组后,李嘉诚宣布公司的注册地基本维持在开曼群岛。2024年,其子公司长江基建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进行二次上市,但注册地仍为开曼群岛,显示其继续利用离岸注册地的优势。
李嘉诚宣布公司将从香港迁至开曼群岛注册地,以及后续维持离岸注册地的决策,从李嘉诚个人精明的商业头脑来分析,注册地转换必然有商业上的巨大优势。
开曼群岛是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经过查询资料,应该没有企业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和增值税。
相比之下,香港虽然税率较低,但仍需纳税。迁至开曼群岛可以显著降低税收负担,增加公司利润。
开曼群岛的法律框架允许更灵活的资本合作,例如边境并购、资产重组和救助分配,这对李嘉诚庞大的国际化商业帝国至关重要。
2015年重组后,长和系加速了全球资产配置,如出售中国内地和香港资产,转向欧洲投资,离岸注册地提供了法律和财务上的便利。

李嘉诚的商业版图已超越香港,覆盖欧洲、北美、澳洲等地。
将注册地迁至开曼群岛符合其全球布局,从而与国际投资者接轨,并利用离岸地的法律管理体系业务。
此外,开曼群岛的法律基于英国普通法,与香港类似,但增加了国际化认可度,有助于吸引全球资本。
开曼群岛的法律对体系公司资产和股东权益保护加强,尤其在复杂的家族信托安排中更为有利。李嘉诚已于2018年退休,其长子李泽钜接管企业,在开曼群岛注册可能也与家族财富的长期保护和传承有关。
曾有人发文称“别让李嘉诚跑了”。

其实,10年前,他早有布局。将公司注册地变更,投资的重点地域也发生变化,李嘉诚虽身在香港,但资产已经“跑”了。
作为商人,如何投资,那是他自己的事,但作为著名企业家,除了赚钱之外,还是要有信仰和爱国精神,这样的商人,不仅能赚钱,还能赢得人心。
而只为个人或企业利益,将国家利益置之度外不管不问的商人,可能虽然可以获得最大金钱收益,但失去的是人心和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