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选择不仅是基于当时的政治局势,而且也是基于他对人物性质的精准判断。曹操在当时是权力的中心,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貌似是个很好的选择。但诸葛亮清晰地看到,曹操的统治方式是基于权力和暴力,而不是民心。另外,曹操的个性也很难让人完全信任。他的政权是建立在很多权谋手段之上,而这与诸葛亮的道德信仰是相冲突的。刘备,虽然当时一无所有,但他具备了一位君主所需的重要品质:仁爱、宽厚、信任臣下。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表明,诸葛亮非常清楚刘备的劣势,但他还是选择了刘备,这说明他更加看重刘备的品质。诸葛亮曾说:“众将言:曹操势大,不可图也。丞相曰:夫人生世间,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丽质,难自弃。扬马过江,与君共度。”这句话表明,诸葛亮清楚地知道挑战的困难,但他仍然愿意为了理想去努力,而不是选择权力中心的曹操。
诸葛亮的选择也是基于长远的考虑。他知道如果选择了曹操,可能会短时间内得到一定的安定,但长远来看,曹操的统治不会受到百姓的拥护。而选择了刘备,虽然短期内会面临很多困难,但长远来看,有可能得到更广泛的支持,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诸葛亮的选择也是基于对人物性质的判断。他知道刘备是一个真正重视才能的君主,而不是像曹操那样重视权力和势力。这一点从刘备对待臣下的方式就可以看出。刘备经常给予他的臣下很高的信任和重视,而不是像曹操那样经常猜忌自己的臣下。诸葛亮知道自己的责任不仅是帮助刘备获得权力,还有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长久和稳定的政权。如果选择了曹操,那么即使能在短期内获得权力,但长期来看,这个政权的稳定性是没有保障的。因为曹操的统治方式是通过权谋和军事力量来维持的,而不是得到百姓的真正拥护。另外,诸葛亮也知道,一个政权的稳定不仅仅依赖于其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要得到百姓的支持。从这一点上来说,刘备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因为刘备的政治理念是仁政,他一直强调以民为本,这样的政权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从而实现长久稳定。诸葛亮的选择也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家,也是一个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人。他知道,建立一个政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权力欲望,更重要的是要为百姓谋福祉。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在《前出师表》中说:“宗庙之事,非忘故也。”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建立一个政权,更重要的是要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综上所述,诸葛亮选择刘备而不是曹操,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他知道,刘备虽然一穷二白,但他的仁爱、宽厚、信任臣下的性质,以及他的政治理念,都是建立一个长久稳定的政权所需要的。而曹操虽然权势滔天,但他的统治方式和个性,都不适合建立一个长久稳定的政权。诸葛亮的这个选择,不仅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也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和道德信仰。
诸葛亮也学过李白的《将进酒》,厉害[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