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习惯把“谢谢”挂嘴边的人,是抑郁的高危人群!

安尔法 2024-08-06 13:46:37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在知乎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的人生信念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任何人对我的帮助,我都会记在心里。

不论别人是否对我好,我都会以感恩的心来对待别人,常常把“谢谢”挂在嘴边。可为什么像我们这类好人总是得不到好报呢?

难道,非要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才会活得好吗?

看完这个故事后,让我联想到曾经我有个来访者也是如此,第一次咨询的时候我没有做过完整统计,好像整个50分钟时间,他一共说了将近十次谢谢。

可就是这份谢谢背后却让我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沉重。

这份沉重不单单把他自己压的喘不过气,甚至让我也有种说不出来的压抑感。

过度讨好,更容易被伤害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生活中习惯说谢谢的人其实大多带有一些讨好别人的特点。

但让人不理解的人性真相就是,一个人越是讨好别人,自己受到的伤害也会越大。

还记得东野圭吾的《恶意》有段描写的很真实:

有些人的恨是没有原因的,面对自己的无能时,你的优秀、天赋、善良和幸福都会成为原罪。

所以人际关系中,并不是你越讨好别人,你就能获得更多尊重和爱。相反可能会遭受更多的伤害和背叛。

你的潜意识在告诉对方:“既然你不都疼爱自己,我凭什么要疼爱你呢?”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允许的。

你潜意识中自己对自己的态度,慢慢教会了别人如何对待你自己了。

对别人太好,会让别人很难受

我们总觉得,是不是自己对别人好一些就能收获更多好的人际关系。

这个并非是绝对的,尤其是过度刻意对别人的好非但不会让别人舒服,反而会让人很难受。

心理学中认为,人际关系相处的过程会经历3个阶段:相识——互动——强化。

相识就是刚认识的时候,彼此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然后是互动,随着认识的加深,彼此之间开始深层次交流,例如会分享自己的爱好,甚至一些隐私;最后是强化,彼此开始信任对方,甚至可以把自己糟糕不完美的一面展现给对方。

你看到了,人际关系总需要有个过程,可是有些人会担心尴尬,所以渴望迅速在陌生的人际关系中把关系直接从第一步跳到最后一步。结果就是会搞得大家彼此都难受。

当一个人莫名其妙对我们太好的时候,最难受的大概就是“亏欠感”了。

就像有句话说得好“无功不受禄”。

而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

在这种社会下,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是在人与人之间给予——回报——再给予——再回报这样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中生成与维持的。

所以,可能你并不需要别人对你好,可一旦这个人越界对你好时就会浑身不自在,因为你会觉得自己亏欠了别人。

人际关系中,你看那些过度有礼貌的人,其实会让人有种莫名的不舒服感就是如此。因为有礼貌这件事本身是挑不出毛病,可那些特别有礼貌的人仿佛会通过这样的“道德优势”压着我们,潜意识会引发我们的痛苦。

之前有个来访者问我,身边有个同事总是给自己东西,自己其实并不想要,好几次暗示自己不需要,可对方还是不在意,搞得自己很尴尬,因为他和那个人不太熟悉,可碍于同事关系,没办法把话说太明白,就让自己很难受。

后来我和他说:面对这种情况,不用有压力,更不用费尽心思去回应。别人对你好,是因为他们想对你好,也是因为你值得被好好对待。

“撕掉”好人标签,敢于翻脸

记得有部电视剧很有意思叫《我是余欢水》,在剧中他是一个典型的老好人。

但和生活中的大多数老好人一样,人除了好以外没有任何优势,生活中屡屡碰壁,连老婆都受不了要和他离婚。

直到他被误诊为“癌症晚期”,心灰意冷的他破罐子破摔,一改往日的怯懦,直来直往,反而像“开挂”一样,过得越来越好。

武志红说过:

“我们总是习惯谈牺牲,习惯谈忍让,总是担心会伤害别人,也怕自己会受到伤害。”

可一味的忍让,换来的并不是和平和尊重,相反是别人的侵犯与伤害。

很多人总觉得愤怒、攻击好像是负面能量,在这些人内心中觉得这些负面能量一旦释放出来会破坏和别人的关系,害怕自己这些负面能量激怒对方,造成自己更大的伤害。

可事实上,这完全就是自己内心的猜想,一味内耗压抑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相反,当我们能够顺应内心释放出这些负面能量,对方会感受到我们真实的内心声音,言行收敛。自己既发泄了情绪,又得到别人真正的尊重。

就像余华曾说的:

“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从现在开始,不要做那个一味忍让的人了,与其低头总说谢谢,不如活出自我,爱很洒脱一些,这样更真实,更像一个真实的人,反而会收获真实的人际关系。

0 阅读:11